APP下载

书法课,不妨这样教

2022-03-17陆友松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让生性好动的学生喜欢书法,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要充分考虑教材中显性的书法知识,帮助学生领悟书写窍门;还要有意识地强化课堂实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书写训练自我提升,形成能力;更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感受、发现汉字本身所蕴含的美,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心性。

【关键词】校级书法课;教学设计;书法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5-0040-03

【作者简介】陆友松,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江苏宝应,225800)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书法课怎么上,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类似于语文、数学课堂的条条框框,但众说纷纭,有些课堂实例甚至造成对一线教师的误导,让人云里雾里,无所适从。前段时间,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比武,笔者有幸听了其中几课,有一位教师执教的是《“永”字八法》,笔者感触颇深,整理出来和大家一同探讨、分享。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示范书写“永”字。

(简单介绍八个笔画: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趯,提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2.了解“永”字典故。

(教师绘声绘色讲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永”字八法的典故。)

3.教学“永”字运笔路线。

(教师结合动画演示,并在运笔路线运动过程中作旁白解说,然后让学生齐声复述,用手指空临,加强理解,为书写做准备。)

4.学生练写“永”字。

(教师播放古琴曲,学生练习写“永”字。)

5.师生相互评价展示。

(教师随机选取了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后进行点评,师生共议。)

整个教学看上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教师集体评议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教师认为,这堂课对于“永”字八个笔画的介绍过于草率,甚至教者都未必真正理解其精髓。以“点、横”为例,这里的“点为侧”实如鸟之幡然侧下,“横为勒”实如勒马之用缰,如果讲不透,或者讲了也不透,不如不讲。有教师搬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永”字美在何处,作为一堂书法课,引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责无旁贷,学生的审美情趣应该源于课堂,生发于课堂……其实课堂最怕的是这种过场式的花架子,一堂课,几个大板块,最重要的学生练习环节仅仅安排了几分钟,而且方法简单粗糙,似乎教师一句话“请大家开始练习”就能立竿见影。殊不知,对于小学生来说,书写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不读帖、不临帖,不交流、不示范,学生的练习只能是想当然,随心所欲,更谈不上触摸汉字本身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及文化传承。

书法课怎么上,笔者觉得每位书法教师至少得增强一个意识,即课标意识,关于写字要求,课标里讲得一清二楚,不同学段,不同标准。把握两个方向,一是书法是用两条腿走路的,既要考虑其实用性,又要兼顾其艺术性;二是书法既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同时又作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辅相成。明确三个观点,其一,书法课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相应的书法基础知识;其二,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地读帖、临帖实践中发现与提升;其三,书法是一门艺术,离不开审美,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现在,我们再回到这堂《“永”字八法》书法课上,如果笔者来执教,会这样设计教学:

1.走進“永”字,介绍知识。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点”为例,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书写时需要把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侧”,点是汉字的根源,横、撇、竖、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2.范写“永”字,分组交流。

(在教师范写的基础上,学生认真读帖,分小组交流后,集中讨论书写要点。教师相机展示动态“永”字运笔路线。)

3.学生练写,逐字逐评。

(学生练习写第一个“永”字,写好后停笔,师生随机点评。点评后,接着写第二个“永”字,学生交流前后两个“永”字有何变化。继续练写,教师当堂评价,表扬激励为主。)

4.欣赏“永”字,典故激趣。

(学生欣赏“永”字视频,了解“永”字的书写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讲述王羲之“永”字八法历史传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之所以这样设计,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传授书法知识,领悟书写窍门

很多教师喜欢把“好好写字,一笔一画”“提笔即练字”等口号挂在嘴边,但真正“蹲下身子看学生”的并不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很多学校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同一年级的学生,同样是写字,同样是上书法课,但几年下来写字成绩却大相径庭。尽管学生本身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深究起来,恐怕和书法课堂脱不了干系。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很多教师把书法课上成了单一的写字课,把书法和写字画上了简单的等号,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书法课也不例外。因此,每一堂课在设计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教材中所蕴藏的书法知识,引领学生在了解书法知识的基础上领悟书写的窍门、秘诀。以“永”字基本笔画的写法为例,如“竖”这一笔,书写时要有力,如弓弩直立,但不宜过直,要配合整个字体,于曲中见直,显挺进之势;再以“捺”为例,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自成,书写自然变得规范、美观。

二、强化书法表现,注重课堂实践

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与学必须在大量的书写实践中进行,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也只有通过大量的书写实践才能达成。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有效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读帖”“摹帖”“临帖”。

以“永”字为例。读帖,即通过细致观察,知晓“永”字的用笔方法、间架结构、笔画组成,抓住其形象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记。摹帖,先描红模,边摹边体会“永”字整体布局,书写时把握好轻重缓急,做到一笔一画起收自然,然后进行影描,就是仿影(描着写)。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对照字帖进行练习,看明白了再下笔,先学结体,再精笔法。当然,要真正把字写得工整、入体,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背临”“意临”“应用”。

三、引导书法审美,感受文化熏陶

书法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线条优美,结构或谨严,或汪洋恣肆,被称作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个汉字的“前世今生”,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感受、领略这种独特的线条美、结构美、意境美。以“永”字为例,要告诉学生“永”是象形字,本义是在水流中游泳。“永”字最初的甲骨文字形就好像一个人在水中游泳,到了殷周时期的金文,字形则更像是一股水流,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大致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永”。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楷书,“永”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充满线条感的画,一幅结构趋向完美的画。“永”字的横撇书写时要和中间的横折钩保持一定距离,而右边的撇则要紧靠中间,捺还要和横折钩手接手,如此,就变得美观、大方了。再深挖一下,教师还可以把“永”字延展到某一件书法作品中,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这个时候再来看“永”字,意境不言而喻。

不仅于此,汉字更是一种文化。著名华裔学者熊秉明先生说:“书法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可以说是核心的核心。”书法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課堂上,笔者和学生聊一聊王羲之的“墨池”,智永的“笔冢”,钟隐的“为得秘法甘为奴”,郑虔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等,既妙趣横生,又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磨炼意志、锲而不舍,更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发展。

教无定法,关键是得法。一堂有质量的书法课,不是空讲,也不是死练,而是要把书法课上成书法课,上出书法味,书法知识、书法技能、书法审美、书法与做人(书法精神)同步合一,上出中国味。

362750058923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