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围
2022-03-17陈亚红
【摘 要】乡村教师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自主性意识不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发展规划不够系统等现实困境。对此,我们需要重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从区域层面的政策压实、学校层面的管理驱动、教师层面的自主提升等方面探索解决路径。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6-0033-03
【作者简介】陈亚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0)教研员,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优秀班主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变革,这要求乡村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积累教育智慧,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优秀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必要举措。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1.自主性意识不强。
自主性意识不强是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乡村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基本的认识,不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意识;有些乡村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已经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不需要再去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或参加专业培训,陷入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局面;还有些乡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缺乏提升自己的内驱力。乡村教师自主性意识不强,就很难有专业追求,也就不可能有专业发展。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乡村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无法归纳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无法科学解释失败的原因;有些乡村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很感兴趣,平时进行了大量的专业阅读,“文章型”研究成果丰硕,但由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上精力投入不够、钻研不深,未能对每一个独特的学生个体开展充分的研究,日常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这让部分教师觉得理论学习对教育教学实践没有用处或用处不大。毫无疑问,只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或只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开展,都无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3.发展规划不系统。
当下,集团化办学、跨校教研团队、区域联盟、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卓越教师培训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很多,但缺乏系统规划,且彼此间存在重合。综合起来看,只有极少数积极且优秀的乡村教师才有机会加入这些组织或团队。此外,虽然学校和有关部门开展的活动并不少,但较少考虑活动的迁移价值,活动目标大多侧重于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形式大多为观摩课与讲座。这样的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但离成功的教育实践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认知水平与能力、家庭环境、生活危机、职业动机、个人性格等,外部因素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期望、学校管理模式、教师群体文化等。学术界把教师专业发展归纳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理智取向主张教师参加正规的培训,学习教育知识及学科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取向主张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从而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文化生态取向主张教师在个人努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加入团队来实现专业发展。笔者认为,乡村教师应该在整合三种取向的同时,发挥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中的积极方面,可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1.区域层面的政策压实。
国家颁布的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有很多,如2006年起实施了15年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这些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方针政策最终要在省或设区市等区域层面加以落实,因此各地要创造性地压实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系统规划与机制,确保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系统性、连贯性与一致性,让每位乡村教师都有机会和平台实现专业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联盟,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乡村教育的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提升;要积极规划省、市、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发挥新时代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助推作用,为乡村教师拓展多元发展空间。此外,各地区要厚植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充分发挥优秀乡村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学校层面的管理驱动。
學校要立足学校及乡村教师的实际,为乡村教师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规划,明晰长期、中期、短期规划的内容与目标。规划的内容要具体,包括看书、听课、上课、磨课、评课、培训、比赛、教研等方面。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学校要安排新手乡村教师与成熟型乡村教师或专家型乡村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并对师徒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及评价;要加大经费投入,为乡村教师创造学习机会,营造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学校间要加强合作,可以由其中一所优质学校牵头,组成学校发展联盟,协助乡村教师形成规范的组织架构,分享联盟学校中日常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已有的成果与经验,从而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学校应依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构建层次分明、公平公正的绿色评价体系,系统地对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进行诊断和评估。持续跟踪并评价乡村教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消除乡村教师的困惑,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感,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总之,开放的、公平的、专业的、持续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乡村教师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终收获幸福的教育生活。
3.个人层面的自主提升。
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乡村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专业道德等的理解。首先,乡村教师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可以阅读一些教育专著、研究一些教学案例等。其次,乡村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上好日常教学课、示范课、比赛课,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及特长发挥的教学方式,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将行动、反思、研究作为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最后,乡村教师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升自身对教育教学经验的迁移能力,自主自觉地将教育教学经验应用到新的教育情境中去。
教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乡村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及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确保乡村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地区要创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进而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乡村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赋予他们充分的专业发展自主权,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及平台,设计系统的专业发展框架及评价体系,让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王木丹,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周金玉.如何在教师研究中构建和应用扎根理论——以《关键教学事件研析与经验教师成长》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0(4):68-73.
[3]张红坚,顾兴明.片区成长联盟:改进区域教研的组织创新与运作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5):63-67.
[4]黄明亮,赵敏,朱雪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演变与审思[J].教学与管理,2021(9):58-60.
[5]张长海.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J].人民教育,2020(22):22-25.
34585003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