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数字化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路径研究

2022-03-17邹易珈王欣怡王力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乡村振兴数字化

邹易珈 王欣怡 王力平

摘要:近些年,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 5G 通信等为代表的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迅速融入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高科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将视线投回乡村。现在我们都在谈论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而农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大型农作物种植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速度,唯有发展新型农业,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优化农业耕作技术,将农业产业数字化才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用数据决策指挥、管理服务、引导产销的方式正逐步得到应用、推广,农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数字化;乡村振兴;理论逻辑

一、前言

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剂。但农业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三农”问题让农村发展不能快速适应数字经济催动下的经济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要解决数字经济给就业、税收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挑战,弥合数字鸿沟。”所以如何解决乡村与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成为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数字经济是指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为生产要素,以及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种形式的数字经济技术作为其核心的生产力,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传统实体经济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前者是将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数据作为资产,进行商业化、系统化地管理运用。后者是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当今形态下,农村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由此可见农业较其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程度较差。

疫情全球化的形势下,乡村振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扩大返乡留乡人口规模,发展乡村新兴产业,推进乡村现代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变革: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所以促进乡村信息化发展,缩短城乡经济差距,加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数字化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由之路。充分理解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探寻产业数字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路径,对实施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二、内在逻辑分析

(一)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在如今新时代中,我国农村产业呈现出的一个大問题就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我国在贫困地区中重点支持的扶贫产业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特点是劳动密集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生产规模大,产品周期短。因为不了解市场需求变动,一定时间内大量涌入市场的农产品很容易造成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过剩的产品将导致市场价格下降。甚至还会有滞销的情况,给乡村产业带来重大损失。而我国一些地区依然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信息的闭塞与不对称,导致“谷贱伤农”的情况。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来促进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获取农产品市场上的各种指标的变化数据,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此外,新形势下的消费者要求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透明化,能够“看得见”农产品的安全与否。利用大数据就能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加工到销售的全流程和记录,建立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检测和追溯体系,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精确化和品质化,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二)实现以多种生产要素结合的农业生产,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进步。现在的产业数字化正是一种科学技术进步,应用在农业中将会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依托农业互联网技术种植模式,就能通过计算机来智能化控制农产品温室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创造出最合适的农作物生长环境;采用新兴智能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只需在计算机输入参数就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灌溉设备;用大数据做到在种植业上进行智能育苗、智能播种、智能施肥与灌溉、还有在病虫害上的防治,在养殖业上做到智能饲料喂养、智能疾病诊断与防控以及对其生长环境的智能把控。此外,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在环境上检测到重大地质灾害,降低相关风险;也能够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帮助农业工作者了解土地情况,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其残留污染,迈向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能为农业种植提供数字化、多元、准确的信息,为生产者提供及时预警,以降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三)搭建涉农平台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平台经济是指构成一个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平台,买卖双方在该平台上自由交易。平台经济具体应用到农业中指涉农平台经济。该平台是虚拟的,不会生产真正的产品,主要作用是将多种服务进行整合应用使得价值增加,参与者主要包括供给方用户、需求方用户、平台提供者、平台支持者——提供农产品的农民以及农业企业等构成平台的供给方用户,而需要农产品的一方构成平台的需求方用户,提供现代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支持的平台提供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构成平台支持者。农产品浑身是宝,相关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涉农平台,提升农产品本身价值或者农产品衍生品价值,进而增加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当地农产品可以和其文化相结合,两种产品通过涉农平台共同发展。综上,产业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农产品销售和要素共享平台,一方面能构建农产品销售的网络渠道,与多元产业构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与外界进行资源的置换或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三、路径研究

(一)实时监测和监控系统

在横跨数百公顷的土地上,农民要可视化他们的作物,只能依靠无人机之类的空中资源。无人机早就在国外被用作监测农作物的生长,作为对抗干旱等有害环境因素的手段。因为它们能够产生三维图像并通过对种植模式的数据分析来预测土壤质量。除了对作物的监测,无人机也可用于药物的喷洒。

实时监控系统是新型农业尤其是养殖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数据化实时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农业产业现场日常动态数据的异常实时监控,还可以满足产业现场管理的月度分析报表,通过互联网化、移动化多端接入,还能随时随地实时动态掌控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达到全产业的数字化。

(二)运用大数据分析来进行决策

定时获取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的大数据,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物的品质和数量会逐渐产生新要求。而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大数据可以顯示哪些产品被购买的最多,哪些产品在市场上被淘汰。因此,为未来农业创造有效的预测。

同时大数据分析可以在种子播种前就开始。通过庞大的数据系统来挖掘数据趋势,分析大量农作物育种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数据,以选择培育最优的耕作苗种,为各地农民提供最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作物。

(三)人工智能的运用

农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收获效率。比如用于机械化收割动作的机器人,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用于喷洒和割草的机器人,它们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但是要做到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还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它们识别和清除杂草。这些机器人可以被用于在不同的作物之间导航,从而减少其背后的人力。同时一些在过去被认为太精细而不适合由机器人完成的工作,如果蔬的采摘也开始有被机器人替代的趋势。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很大限度地解放人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四)全渠道数字化,创新与升级商业模式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中控系统、互联网+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六大系统打通,实时连接,实现全业务数据化。同时利用互联网将乡村各个散户联合起来,构建共生性组织。由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户为组织提供农作物,使所有乡村成员结合起来,构建命运共同体。

商业模式上可以利用平台经济模式,与其他产业进行跨产业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服务业合作,建立新型农业服务平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与经销商合作,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实现农产品精准营销。农业与旅游业合作,可以建立农业实地体验区,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产业数字化是将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化、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驱动力。产业数字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体现在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实现以多种生产要素结合的农业生产、利用现代化的平台经济搭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的交易渠道四个方面。由前文分析的三个价值维度我们探寻出了产业数字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路径:采用实时监测监控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决策农业生产方案、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全渠道数字化、创新与升级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旭,戚聿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J].改革,2019(08):61-70.

[2]张虎胜.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5-16.

[3]肖若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J].中州学刊,2019(12):48-53.

[4]芦千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涉农平台经济的作用、问题和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03):76-84.

[5]李鹏飞,黄丽君.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内涵与发展困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07):12-16+161.

[6]徐佳慧.数字乡村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21(01):56-59.

[7]宁通.关于云南省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J].乡村科技,2019(14):121-122.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乡村振兴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