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有效性教学研究

2022-03-16曾伟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师中职教育

曾伟华

(福建省龙海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漳州 363100)

1 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差

中职生源大部分是没有希望读高中才选择上中职学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底子薄,数理基础知识差,很多本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如很多学生在入学时不知道何为直流电、何为交流电,何为电阻,何为电容以及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再加上学校没有相关的实验,到了中职学校很多知识还要重头学起,这无形中增加了中职教师的教学压力,影响了教学的高效性。

1.2 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电工电子教学内容往往是纯理论性的,比较抽象。另外电工电子专业需要很多物理知识,了解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分析工作内容。而中职学生的数理基础知识往往不足,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这就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加上原来成绩差不多的伙伴却上了高中,学习成绩不错的将来能考上大学,自己却落在中职学校,毫无前途可言,整天自怨自艾,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很痛苦的事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当然也就更没有学习兴趣了。混日子,毫无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只想混张文凭而已。

1.3 教学内容设计有所偏差

中职学校的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逻辑演进顺序,重视知识连贯性和完整性,常把抽象逻辑推理作为教学的重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教学。很多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当前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服务、生产和管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中职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有所偏差。

1.4 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交流少

中职学生都是课堂学习效率较差的群体,而很多中职教师没有因势利导,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和记,加上学生的基础薄弱,学生的听课效率极低。中职教师上完课后,一般不再做班,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不能及时沟通交流,学生的很多学习困惑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学生变成了听天语,只能听其音,不能明其意,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根据以上中职教育现状,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教学的有效性。

2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有效性教学策略

2.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教育的过程和结果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要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个人魅力,增加彼此的感情、激起师生心灵的共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尊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才会主动求知和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则利于中职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教学有效性。中职老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兴趣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成就,让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就的机会,中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自己学习能动性。亲其师,尊其道,不断激发自己求知欲和表现欲的潜力。中职教师因势利导,不断鼓励和肯定同学的表现,促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对话,彼此互动交流,相互尊重,有利于引导学生善思多问,通过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欲,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自信,提升自己的能力。

2.2 通过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偏技术型课程,实践性强,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操作教学。学生通过有目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体验和感知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认知和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形成的,是抽象的,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或规律的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学生通过实践,通过动手和动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课堂实践课和社会实习课,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立一些制作或维修小组,利用周末或休息的时间进行义务维修,比如修改一些电路,维修一些电器,让学生通过故障检验理论知识,了解所学理论知识不足,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动脑感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客观地又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2.3 借助多媒体,让抽象变具体形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教学的最有利的辅助技术和工具,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课程的容量,提升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要点。特别是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变得灵活有趣,突出重点,降低难点。如在电子电路中,用flash动画软件模拟电流的运动方向,通过形象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

晶体管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革新是前所没有的,但晶体管的导电性却是困扰电子电工专业前所未有的,运用动画,可以很容易地给学生讲明白PN结单向导电的特性,让学生明白半导体是如何导电的。为接下来讲授重要应用元件──晶体三极管找下坚实的基础。继续运用动合并结合三极管的特性曲线,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开关的作用。如果只靠课本的知识,学生可能对电三极管内部电流的情况懵懵懂懂,而借助动画,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电流的流动情况,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时候是起开关的作用,什么时候是起放大的作用,什么时候起到饱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电路学习、设计或应用中,就能更准确地使用这个元件。

2.4 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心和关键,能否与时俱进地培养出技能性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代的要求。拥有高素质、高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质量和数量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的关键。中职院校要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中职院校要加强建设双师型培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从高素质大学引入人才;提升双师型教师质量,将培训落到实处,采用送、培、带的模式,送就是将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差的教师送到大学对口专业深造。培就是进行实用性和研究性相结合职业素质培训,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根据中职院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定岗学习、脱产学习或运用节假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与锻炼。带则是指能者为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中职院校要引导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踊跃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主动去企事业单位学习,了解相关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向相关人员学习前沿技术,丰富实践经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水平。

猜你喜欢

双师中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