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赛下的交互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2022-03-16王小冰
陈 镇,王小冰
(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目前交互设计教学现状
近几年,“互联网+”快速升温,代表着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为满足社会需求,国内各大美院及高校大都开设交互设计专业方向,交互设计多设立于工业设计系(学院)之下,多从人机工程学、感性工学角度出发,研究用户需求。在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下也多设有交互设计课程,更多从视觉图形角度,做交互界面设计。因为交互设计专业大多开设在艺术设计学科之下,专业课程中大多按照以往艺术设计中强调创新创意能力,提倡运用技术表达。弱化了如何将用户需求转化交互流程,而交互设计的教学培养中,注重用户研究,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交互流程,才是交互设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国内高校对交互设计教学上大多以工作室教学模式介入交互设计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体系,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设计竞赛导入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参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参与实践渠道。当前交互设计教学体系探索,对于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是此模式依然是根据原有艺术设计教学中常用的工作室模式转换而来,再加上过分强调学生竞赛,容易造成为赛而赛的现象,学生为追求竞赛成绩,沉迷于表面视觉效果。忽略交互设计中基本的用户需求、需求转化任务等隐性部分,学生这部分知识能力掌握不够牢靠[2]。
2 “互联网+”大赛下交互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项国家级赛事,是根据国家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由国家总理亲自提议举办的大赛,其比赛要求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互联网+在大众生活的深入融合,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的三级赛制,更具实践意义。
2.1 关注行业需求,课程按行业要求进行模块化拆解
交互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根据每年腾讯CDC(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发布的《中国用户体验行业调研报告》中的大数据,将交互设计岗位进行归纳,以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确立本院课程体系中侧重培养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等。将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细化分为7个模块,如艺术素养模块、理论基础模块、技术基础模块、创意基础模块、设计方法模块、行业应用模块及综合实践模块。每个版块的设置都根据美术学院背景下学生及社会行业发展需求而设置加明晰,同时每个版块的训练连环相扣。艺术素养模块注重学生艺术修养,基本的美学修养。在美院环境中,艺术素养的培养一直在大一大二基础课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决定学生今后在设计中对于美的引导。理论基础模块是相关设计理论的学习,在公共课与学院专业课皆有对相关设计理论及设计史的学习,在课程初期授课对相关交互设计理论的讲授,设计理论版块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实践的指导。技术基础版块是对于交互设计中所需软件技术的培养,在大二的相关软件课程中已有前期基础,例如相关图像处理软件,三维建模及渲染软件,在交互设计课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于软件思维的开拓,对于交互中需要的axure、墨刀等软件可以迅速上手,达到设计出成果的目的。创意基础版块是培养学生对于交互项目开发的创新点,能够挖掘发现新的创意点。设计方法是对交互设计中的方法介绍,对于常用的方法进行讲解并案例分析,例如用户旅程图,用户画像等,对于用户调研中的相关方法做重点讲解。行业应用模块是对课程所受知识对应做行业成功案例解析,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开拓。综合实践模块是学生综合选题调研、用户分析、设计流程、设计产出等综合交互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发现学生相关问题做及时调整,最后产出较为完善的交互设计成果。设计方法、行业应用及综合实践模块在交互课程中作为实践项目直接呈现,前面四个模块将串联渗透入学生前期阶段的教学,在大三大四阶段中再做相关引导,主要在交互设计中的流程设计、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和服务设计[1]。
2.2 “互联网+”等大赛为驱动,推动项目实践成果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参赛项目注重社会服务中作用,要求作品更贴近用户需求,挖挖掘更有实践意义项目,因此将作品在交互设计课程第二阶段中进行二次优化,用户调研数据更加精准,用户需求分析更加贴切内心需求,使项目需求更加实际,提升后期赛事成果转化落地率。因此,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交互流程中用户需求、需求转化任务等隐性部分设计能力,锻炼丰富的多维度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力更好适应社会交互岗位需求。学生的课题作品参加“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比赛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深入课题研究。相关专业大赛的参加是检验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尺,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作品参赛,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大赛为驱动,学生准备作品的积极性也更高。学生以交互实际项目组队参加,提前感受行业相关要求,锻炼学生协同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做课题探索。相关参赛作品也会在准备中不断完善,并且要求与市场接轨,尝试项目落地。通过创新设计引领产业升级,例如学院课程项目“化语传译”项目吸引各院校合作,有意落地实践项目,医儿易儿童智慧医疗服务有限公司愿联合开发“儿童医院智慧医疗”项目等等,同时交互设计的思维提升中,后续毕业生中有创业计划,在创业项目中,利用交互思维,寻找创业机会点。对后续学生职业发展有较好影响,毕业生有成功应聘各大公司交互岗位,有步步高集团、杭州剑齿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腾讯游戏、百丽集团等。
3 教学改革成果
在教学课程设置中不局限于物化的设计,转变学生设计思维,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引导学生由有形设计转向无形设计,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壁垒,整合资源,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形设计包括交互产品设计、交互界面设计、交互空间设计,此类都属于形态产出。无形设计包括服务系统图、利益相关者图、服务蓝图、商业画布。此类都属于规则的制定。
在课程项目设计前,带动学生以同理心感知世界,传授学生用户体验,达成学生体验用户。在课程项目设计后,注重学生功能与视觉上对人的关怀。鼓励学生寻求答案的多元化,推动项目的实践化。
模块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加明晰课程的定位,行业对于职业素养的需求。学生在选题的讨论开始就课程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到用户需求的调研,对于方法的运用更加灵活,且使调研数据更具说服力,为后期项目的开发坚定基础。
课程改革的成果主要展现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设计成果展现上,学生课程结课作业投专业展赛检验成果,例如在2020第十二届 UXDA国际用户体验创新大赛华中赛区最佳创意奖,全国三等奖(主办:用户体验专业协会)。第一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铜奖2项(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等。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带着任务驱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将作业成果优化投稿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等,获2020年湖北美术学院“互联网+”大赛校赛二等奖,2020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主办: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等。
4 结语
交互设计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通过对用户的观察和换位思考等方法,发现用户需求的本质,将产品进行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设计。在高科技信息时代背景下,设计不再是单一性的设计,而是更加具有复杂性的设计,不再是物化的设计,而是一种从有形转向无形的设计。通过课程模块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基于用户需求的交互设计流程及方法,学会用户研究、场景设计、角色创意、需求提炼、行为流程分析设计、信息架构设计、交互原型设计、视觉设计等流程及方法,能够进行较复杂的系统性设计,具备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的设计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交互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