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优秀导学文化建设的机制研究

2022-03-16李路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导学立德导师

李路云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1 研究意义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庄严使命。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做出重要指示,全国各界对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导师和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两大主体,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关键的两大要素[1]。而建设高素质导师队伍、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是办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坚持“四为方针”,构建“导师立德树人、学生尊师重教”的优秀导学文化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和助推研究生教育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特点,认真分析新时代导学文化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导学文化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四梁八柱”的牛鼻子工程来搞,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凝聚合力育人共识,真正激发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开创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局面,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更大力量。

2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研究生党建团建、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评奖评优、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质量提升成为决定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高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将导师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当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普遍高校的导学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仍处在萌芽期,许多工作举措较散、不成体系,如何进一步优化导学关系、提升团队文化,营造浓郁的优秀导学文化氛围,真正突破导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难题,突破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难题,突破研究生思政教育针对性、亲和力不足的难题,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探索。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指出,一方面要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业务素质等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2]。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目前,导师的立德树人作用仍未充分发挥,且能发挥的思政教育作用和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同频共振”不够,协同育人配合不足,“立德树人”核心地位尚未充分彰显,未构建起研究生导学共同体[3]。

研究生思政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体制机制、缺乏有效的方法措施、缺失丰富的载体平台将导师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当中,没有为导学文化生根发芽提供沃土和滋养[4]。

思政工作者没能有效介入课题团队中,没有与导师建立及时必要的沟通,以致缺乏对研究生动态的及时了解,没有为和谐导学文化建设保驾护航,降低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

因此,结合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一步探索实践,深入挖掘以导学团队为载体的育人优势,研究构建以导学团队评选、导学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导学文化建设交流和育人工作系列宣传等为核心的研究生优秀导学文化建设体系,进一步发挥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凝聚导师、辅导员等合力育人共识,真正激发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动力,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生优秀导学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所在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生思政工作角度,探索研究研究生优秀导学文化建设机制。

3.1 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建设研究

由若干导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所组成的导学团队,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重要载体。基于导师育人的理念,浙江大学于2011年首创“导学团队”的概念,组织开展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导学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借鉴于此,辽宁科技大学于2020年,综合考量研究生思政教育多重核心元素,从导师、研究生、团队多角度出发,制定了《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确定以“七好”(思想品德好、身先示范好、教导有方好、尊师重道好、文化建设好、同学互助好、团队业绩好)为标准,开展了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活动,通过学院推选、大众测评、校级评审等环节,评选出3个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传播了导学关系正能量,引领了和谐导学新风尚,使广大师生认识到融洽的导学关系、优秀的导学文化是团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浓厚学术创新氛围、培育国家优秀人才的强大内在支撑,并开始逐步重视导学团队建设。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学校将起草《辽宁科技大学“七好”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准化建设方案(试行)》,“七好”这个标准正是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为基础确定的。构建以导学团队为基本育人单元、师生共同参与的研究生育人共同体,从思想品德好、身先示范好、教导有方好、尊师重道好、文化建设好、同学互助好、团队业绩好七个方面深入挖掘团队中的先进文化、典型事迹和育人经验,培育和谐奋进的先进导学文化,夯实卓越奋进的导学团队文化内涵,建立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导学团队思政工作模式,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形成教书与育人相互融合,科学研究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3.2 研究生优秀导学文化宣传推广研究

如何将优秀导学文化传播推广至全校师生,从而带动研究生思政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是十分重要的。2021年,辽宁科技大学将评选出的3个“优秀导学团队”列为研究生优秀导学文化示范基地重点建设,目的是将其打造为优秀研究生导学文化宣传实体和学习实践基地,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研究生导学文化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从而带动全校导学团队质量提升。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结合导学结构现状,拓宽研究优秀导学文化宣传推广模式,通过事迹报告会、优秀导学团队文化宣传长廊、“我和导师的点滴故事”作品集等,深入挖掘优秀导学故事,凝练优秀导学文化,激励全校导师充分尊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3.3 导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导学文化建设不应只是几次评选、宣传、活动的简单组合,而应形成长效机制,在充分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建立《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七好”导学文化建设方案》,推动我校和谐导学文化蔚然成风。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建立“导”与“学”评价的联动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师生和谐共进的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能够有效发挥导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提升导师整体育人水平与职业幸福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激发研究生科研学习热情,有利于良好学风建设,从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导学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