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2022-03-16陈爱芳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陈爱芳(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双减”政策扎实推进带来学生课后生活的变革,指导学生高效利用课后时间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能够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本文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从课后服务、课余生活等方面探讨劳动教育实施的新路径,达到以劳育美、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促德的教育目标。
“双减”政策的发布,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充足时间。劳动教育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发挥了独特育人作用。“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在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发挥共育价值。基于此,烟台经开区第五小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利用课后服务,开展学校劳动
经开区第五小学将课后延时服务打造成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强调劳动教育,发挥劳动育人成效。
清洁服务。将学校走廊、楼道、校园道路等公共区域划分卫生责任区,由各个班级认领。学生在托管结束前,由老师指导完成班级卫生清扫后,带队去卫生责任区查看卫生情况,做好清洁工作。
种植劳动。学校开辟了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以农耕种植为主要内容。老师在托管时间带领学生到各自班级的种植区进行播种、施肥和浇水等,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家长志愿者在换季耕种期间也会参与到耕种活动中来,发挥了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
指导课外实践,进行社会劳动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假期不再被作业和辅导班包围,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经开区第五小学集合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力量,依托节日、校外基地、社会力量等,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方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如在重阳节进行“我为老人做点事”活动。孩子们通过采访向周边老人了解生活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如为老人设计特殊拐杖、联系物业负责人清理老人居住环境等。又如“小海螺”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道的“清除小广告”活动、到郊外阳光农场进行农耕活动等。
依托劳动台账,指导家庭劳动
“双减”政策下的家庭作业以实践性任务为主,为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形成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品质,使家务劳动常规化,经开区第五小学实行“家务劳动台账”制度。分年级制定“家务劳动台账”,每月印发给学生。台账内容分为必做、选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通过家长督促的方式进行。低年级每周不少于2小时家务劳动时间,高年级不少于3小时家务劳动时间。每个月底进行台账的回收,评选“劳动之星”。
注重家校协同,提升育人效果
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家校共同努力。首先要在劳动教育理念上寻求家长认同,通过专家讲座等转变家长思想,配合工作。其次创造家校协同育人的契机,如家务劳动台账制度、课外实践活动等都需要家长的协助。经开区第五小学2021年劳动周的“职业探秘”活动邀请家长录制一分钟职业介绍视频,让家长有参与感、成就感,并给了孩子一个惊喜,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秘密,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幸福,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成功案例。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加强劳动教育。经开区第五小学劳动教育在落实“1+X”课时制度、加强日常教学、开展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新路径,以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