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育人: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3-16胡爱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家校行为习惯习惯

胡爱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从2013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将“习惯育人”作为重点突破口,展开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并在实践层面以“好习惯”为抓手,通过“家校联动培养”方式,辅以营造环境、修订内容、开展活动、加强评比、及时表彰等方法举措,推动学生行为习惯和教师育人方法焕然一新。

一、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目标与内容

1.紧抓“五结合”,“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生活行为习惯。一是结合学校德育,引导学生在自觉践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二是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三是结合“校内劳动岗”,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结合“家庭劳动岗”,延伸校内教育,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五是结合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教育氛围,全方位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坚持“两立足”,“家校联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一是立足课堂主阵地,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二是立足“家长开放日”,支持家长走进课堂,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3.强化“两监督”,建立“家校联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机制。一是强化过程监督,建立家校沟通合作机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二是强化评价监督,建立“家校联动培养”评价机制,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二、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过程与方法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设立教学干部和德育干部和为副组长,聘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各学科组长、大队辅导员、骨干教师等为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教育、教学、家长齐抓共管,可以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的推进,促进学生习惯的形成,更好地推动学生身心发展。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好习惯”评价方案,确定评价重点如交往、学习、卫生、文明、等行为习惯。各班依据方案制定“好习惯”班级评价方案和培养计划,课题组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价。

同时,明确成员职责。课题组长负责家校工作的总体监控。德育干部、教学干部任副组长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负责计划的落实,依据问题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组员全面组织学生活动,协调社区、学校、家庭的关系;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家校合作方面的工作;学科教师负责学科学习习惯评价和养成工作。

2.健全管理机制,形成运行闭环。一方面,共同制定和寻找各口评价要点,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如以教学干部和年级组长为引领,开展倾听、表达、审题等学科普适性的课堂学习习惯综合评价的研究;以德育干部和少先队为引领,开展进校、课间、阅读、卫生、礼貌等学生常规行为习惯综合评价的研究。

另一方面,家校联动培养学生习惯。依据学生评价手册,家校联系本、网络平台开展监督和评估管理。家长委员会成员走进学生和家长,监督和评估学生在家习惯养成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加强班级建设,推进习惯评价。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目标。开学初,各班依据家长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调研结果,确定班级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形成好习惯班级评价方案。确定班级规章制度,形成班级风气。通过召开班级会议、家长会议,研究制定最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张贴在每班的班级文化栏中。

4.多渠道多途径,促进习惯养成。一是通过班级博客等渠道,进行习惯培养展示评价。家长不仅能了解子女的成长状况,学生也能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二是通过工作室研究家校沟通渠道,促进习惯的培养。工作室以问卷的形式调研出家长喜欢的沟通方式,开展“如何讲究艺术、巧妙对待不同类型家长”“如何充分利用家长会”“如何利用微信、博客、QQ等网络沟通”等系列专题研究,组织召开教师家长联合研讨会、座谈会等,与家长共同设计完善“家校评价监督表格”,把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互相沟通,家长和教师共同记录和评价,使得学校的管理和家长的管理达到统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和“育人向心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活动,提高家长参与积极性,让家长在理解认同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协助学校共同开展习惯养成工作。

三、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实践效果

1.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实践,促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分析、认知学生的内心状态和行为习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诸多现象,从而增强了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通过研究,教师团队的教育科研意识、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师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显示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同时,依托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实践,我校教师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案例评选中获得优秀案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

2.推动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部分“个性学生”明显转化。通过学生好习惯“家校联动培养”实践,学生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孩子们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表现出可喜的转变。

当然,我们虽然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也遇到新问题和新挑战,如家庭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学校本身偏重校内教育,与学生家庭联系协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和挑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总之,从家校联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猜你喜欢

家校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