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2022-03-16王柏玲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花片小华笔算

王柏玲(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单纯的数学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笔者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好奇心强的特点,采取手脑并用、说画结合等方式进行计算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了计算能力。

数形结合,发展数感

低年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弱,更依赖于直观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借助操作和图形直观。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首先,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然后,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摆花片,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先一个对一个地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11个花片,再摆比她多的3个花片)教师随机点拨:“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的花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接着提示:“要求小华的花片,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最后小结:“要求小华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11多3的数,就是把同样多的11个和多出的3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样,综合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思想,就为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具体的实物操作到抽象的数量关系的桥梁,使学生轻松而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必须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可以从生活经验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法。

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小棒、圆片等学具,主动探究算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用“凑十法”来计算九加几的加法,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也能用“凑十法”来口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强化练习,提高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我坚持每天课前3分钟练习10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先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对答案。还可以每晚布置口算练习,让家长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帮学生听算20道题。天天练习,日积月累,口算能力就提高了。

算法多样化,训练思维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比如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借助学具探究15-9的算法,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有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有连减法,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很高。

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激发计算兴趣。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我做了一些数字卡片,任选其中两张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当我抽出任意两张,学生们很快都举起了小手,踊跃回答。学生也可以和家长一起玩数字卡片游戏,进行加减法运算;还可以结合蚂蚁运蝗虫、小羊过河、小青蛙跳远等故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口算能力。

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掌握了一些计算技巧后,我又通过比赛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让学生开展巧算比赛、口算比赛、速算比赛等,采用开火车、夺红旗等形式,提高数学计算的兴趣。

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我指导学生检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查。尤其是一年级下册的笔算加减法,包含了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增加了,更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用心检查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花片小华笔算
遇见小华妈妈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卖 兔
美丽的康乃馨
蕾丝杂物筐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