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吴 敏

让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

吴敏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数学知识源自日常生活,并且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为生活提供服务,以此对生活的各方面作出改善,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涉及计算的内容极其重要,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将“五彩生活”与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是新课改的需要。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发挥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众所周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学习动力和目的更强,更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成果。对此,需要教师详细分析数学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实现“五彩生活”点缀课堂的目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让教师具有生活色彩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想要利用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受到家长和应试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教师努力向学生传输知识点,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书面知识,但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对生活化的教学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现象,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每天的起床时间、早餐时间、上学时间、到校时间以及路上需要的时间等,通过对比观察时、分、秒的变化;课堂教学时学生之间针对自己观察的结果展开讨论、分析,而后顺利引出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加以充分利用,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以便优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或者通过绩效考核等措施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或者利用教师下班时间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减少时间和地点产生的限制;教师的自主学习更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自由,方便教师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二者之前出现冲突。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是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用五彩生活点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更新教师的观念,使其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科学且丰富的措施设计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二、创设有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教师也习惯利用情境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感受。在充满生活色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将知识点融入情境中,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与“统计”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统计”。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片,其中有四种颜色不同的郁金香共26朵;而后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学校花园中的郁金香,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每个颜色的郁金香分别有几朵?是否可以使用涂小格的方式准确表示每种颜色花朵的数量并且表明具体的数量呢?”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根据花朵的颜色和数量涂小格,并将具体的数量标记出来。其次,教师展示对比图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方法能够更加清楚地表示出不同颜色郁金香的数量。此时的答案显而易见,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阐明“刚才一朵一朵数出花朵数量的过程就是一个统计的过程,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也将重点学习统计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鲜艳的郁金香图片上,并且联合应用问答的教学方法,成功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能够简化知识点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五彩生活进行点缀,需要教师对生活和数学知识都有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三、寻找充满生活色彩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五彩生活点缀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简单结合,还是教师从生活中寻找充满生活色彩。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联合其他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出真实数学案例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点。

首先,组织科学的数学实践活动。以《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将“我的菜篮子”确定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与蔬菜价格每天涨幅变化的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落实与“统计”有关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分批次在不同的时间段进入菜市场,根据中国人的买菜习惯和饮食时间安排,可以将调查的时间段定位早晨6点、中午12点以及晚上6点,调查某一种或者蔬菜一天内的价格变化,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折线统计图,突出显示一天内蔬菜价格的变化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学生制作的折线图,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讲解知识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先进行实践学习,摆脱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主动融入生活中,利用已经掌握的熟悉知识和拥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生活现象,不仅能通过生活平台展示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数学观察生活。

其次,从生活角度设计数学问题。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教师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的教材、作业本、大米、蔬菜等作为教学资料,取一本书、一本作业、一把大米或者一颗西红柿,学生根据掌握的关于“千克和克”的知识评估以上物品的重量,或者是在对应的物品下方标记数字,在后方填写完整的单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大小、换算以及重量估算等知识有深入了解,并且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具有显著价值。

四、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色彩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教学都需要以教材作为依托,即便是利用五彩生活点缀课堂教学,也需要将生活化教学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利用,发挥教材内容的色彩,提升教材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且采取生活化措施展开具体的教学。这是一种加强生活与教材之间沟通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不足之处。教材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契合,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教材中的内容,增强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合作,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构建符合其认知能力的数学体系。例如,学习《百分数》知识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首先,收集相关信息。课堂教学开始时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描述。其次,选择信息。从学生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最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再次,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学生可以自行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扩大信息中的已知条件,将百分数知识融入生活现象中,而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这种将教材内容重组的方式能够使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更接近,且学习材料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能够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性,从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死知识”与“对话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

五、精选生活色彩元素教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从他们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找寻生活数学现象与教材中知识的联系,使得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融合,使得学生逐渐爱上数学、理解数学,让数学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本,将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现实世界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大量的事物,这些事物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借助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走入数学世界中。如,学习《认识图形(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前找寻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也可以让其动手操作。在学生搜集物体的过程中就会知晓: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的;圆柱也是圆圆的,有两个平面;正方体是对称的,有六个平面;长方体就是长长方方的,有六个平面。这样一来,他们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就已经感知到物体的特征,对于每一个物体都有所了解和认知,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深其自身对于不同物体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知晓上述物体的名称,学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电子设备,查询和浏览自己的喜欢的图形,将其记录下来,在后续的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扩充数学知识面,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展示教材中的生活色彩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讲解知识的条件和基础。但实际教材中的涉及的习题、例题都很多与生活毫无关联,以至于在学生的脑海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以此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地丧失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提出疑问和困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其体会到数学现象就在身边。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时,首先需要让学生接触自己身边的事物(课桌、笔盒、笔记本等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利用工具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并将正方形和长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感知图形的大小。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知晓图形的大体特征,引导得出面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接后的图形长和宽,并且做好记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其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且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运用相应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引入生活色彩习题

仅仅只是靠教师讲解相关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个人需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加入相应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促进他们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成长。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的针对相应知识点进行再次的巩固和复习,总结相应的学习经验。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布置生活化习题:(1)图书角有三本书,最少借一本,最多借三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借阅方式。(2)如果只订阅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具体说一说。(3)小明买了三个笔记本花了18元,那么小华买了5本花了多少钱?小军买了几本书是42元呢?通过上述习题的设立不仅可以将习题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他们自身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其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加以验证和应用,初步体会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问题或者已知条件中分析数量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此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培养生活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使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让其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研究知识、分析知识,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问题前,可以让同学们回到家中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年龄,再结合自己的年龄编制相应的应用题,这样一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激发,从而愿意完成上述任务。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汇报和汇总,挑选几道较典型的习题,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和措施,在数学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进一步地巩固计算题的步骤,受到应用题思想的熏陶,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价值,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系统化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法和质量对学生后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会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产生影响。为保证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可采取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与真实案例结合以及对教材中的内容充分挖掘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体会、感悟、发现数学知识,以此回归生活学习数学。

[1] 黄宇婷.基于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1(12):63-64.

[2] 周封颖.巧借生活元素,优化数学课堂——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89-90.

[3] 杜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中习题生活化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3):51-52.

[4] 张昊.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及价值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3):111.

[5] 脱博.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读写算,2021(5):33-34.

[6] 靳小龙.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97-298.

G622

A

1002-7661(2022)03-0195-0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