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022-03-16张力
张 力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张力
(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山东威海264200)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转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工作重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应做出一系列转变。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并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途径与方法,充分肯定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高中;数学教学;主体参与意识;核心素养
相较小学、初中的数学学科而言,高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推动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生身为学习者,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由于高中的课程结构问题,学生往往对这方面认识不深。但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具有主体参与意识。
(一)自主学习的开展要求
目前的主流观念已充分肯定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将失去学校的学习氛围与教师的教导,想要继续开展学习工作,就必须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对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事实具有深刻的认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数学学习有更加完整客观的认识,也能学会自我思考,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
(二)新课改的必然推动
新课改要求在新世纪,国内要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全新的教育体系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以保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以适应新课改后教学活动的全新要求。学生提高自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教育实现的基本路径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增强自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比起初中数学学科,高中数学的难度提升显著,许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如果这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容易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长久下去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理论依据
实践往往需要充足的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工作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教育理论多种多样,但都明确地展示了对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育政策的内涵要求
教育政策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规定了一系列的依据,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最新的教育政策着重强调了主体教育的重要性,各学校也根据政策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调整。虽然在高考占学习成果比重极大的现状之下,对教育方针可以改革和调整的程度有限。但改革过后的全新教育方针或多或少还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有明显的提升。不少学校开展了多种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具体措施,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各学校的“主体教育”措施产生的效果有限,其中有些并不能显著地提升校内教学质量,但仍不失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大胆尝试。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发展历史悠久,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教育学领域,人本主义理论也对许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人意志,在教育学领域的体现就是认为教育活动应该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学习意志,这与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要求不谋而合。教学活动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参与进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理论也强调人的责任,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水平的同时,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自身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责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进行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其中学习者占主导地位。学生想要顺利地进行知识构建过程,就必须切实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如果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足,容易导致其失去学习热情,对构建知识没有兴趣,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也无法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路径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难度大、内容多的特点,教师单纯地引导已经解决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自己具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的思考方法。因此,对于学生进行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对于其高中数学学习进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情境教学
在高中数学学科整体偏困难、枯燥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代入特定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教学方法更具趣味。例如,在进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拟定为节日庆典的现场,向同学们分发大小不同的圆锥形的节日帽子。接着,教师进行一个小游戏:找出现场用料最多的帽子,并让学生讨论出一个合理的评判标准。在讨论过后,教师由此引出圆锥体表面积的概念,并教授相关公式,同时注意强调底面积的计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有学习参与感,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讲解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学习动力。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微课教学
微课技术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型课程教学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加精炼化、碎片化,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因为单项内容学习周期过长而产生的疲劳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分别进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知识的教授,这就容易使学生“丢了西瓜捡芝麻”,无法完整地消化这部分知识。而微课视频可以将不同三角函数的图形、定义、转换公式等内容整合在一个较简短的视频里,通过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只有学生知识扎实、知识储备丰富,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三)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学生只负责学习知识,二者明确的分工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合作教学模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而非起到主导作用。例如,在进行“数列”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出几组不同的数列,让学生们自行判断与总结不同数列的不同规律,总结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知识教学。合作教学讲究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教学分工的同时还需有一定合作,让学生在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保证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四)梯度教学
众多实践结果与经验都表明,为了效率选择把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学工作应该讲究循序渐进,以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为目的,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效率。例如,在进行“面面垂直关系判定”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不应直接进行垂直概念的解析,而是应该让学生观察黑板与地面、窗户与窗台等具有垂直关系事物的特点,让学生们首先对面面垂直的概念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于面面垂直关系的判定思考,再进行概念性的知识讲解。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也应先从基础性的知识讲解,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认知之后,再逐渐引入复杂的概念。梯度教学方式对知识点的层次进行了拆分,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学习知识,也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
(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提升教学内容吸引力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内容较难,其教材也比较复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照本宣科,学生很可能无法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参透教材内容,并将其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讲解“导数的概念”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导数,可以将教材上单纯的文字内容转为图像,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们寻找曲线上不同点的切线,对导数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导数知识在高中数学学科中算是难点,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概念引入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与简化,后续再慢慢补充偏难的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对偏难的知识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时也更容易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六)以数学实用性为基础提升积极性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但高中数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得并不明显,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数学无用”的思想,没有动力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体现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解“统计”知识当中平均数、极差、方差等知识时,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分数评选、仓库货物清点时运用的例子,并讲解统计学在其中的运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认知。学生在得知数学的实用性后,对数学学科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会把数学学习视为提升自己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自发地进行数学学习,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七)创新思考问题
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比较死板,这是由于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教材的专业性要求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趣味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二分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一家地处深山的煤矿公司因为某处设备发生故障,出现了停电情况。在与外界联系不方便且不知道具体损坏设备是哪一个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快速找出损坏的设备?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逐个排查的耗时性,这时教师再引入二分法的概念,学生就更容易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记住这个知识点。提出创新问题,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具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之外的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八)实现教学内容转化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自身内部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强化学生知识转化的过程与手段,给学生提供知识转化的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重难点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重难点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消化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转化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法完成知识转化,就无法将知识化为己用,也不能说是真正学习到了知识。教师必须大力推动教学内容的转化,确保学生能够吸收消化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包括课堂讨论在内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
(九)多种教学手段融合
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学手段既让教师觉得疲劳,也让学生觉得厌烦。新式教学方式往往讲求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体验,增加课堂乐趣。例如,在“概率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几个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箱子,让学生摸取箱子中的小球。接着进行梯度教学,由浅入深地询问学生更容易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并引出概率的概念。在进行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提问,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消化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力求在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进来,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高中数学学科是高中学科中较难的一项,由于其专业性的特点,无论是对教育者的教学水平要求还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要求相对来说都要更高一些。本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与要求,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工作应该得到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参与感和主导感,学生才能真正将学习活动视为“自己的事情”,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1] 刘宗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新课程,2021(06):37
[2] 赵友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5):35
[3] 张鹏飞.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4):15-16
G718.2
A
1002-7661(2022)03-0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