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2022-03-16马俊燕
马俊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马俊燕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215021)
语文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涵盖了较多内容,阅读是其中的重点。阅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都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细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本文笔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进行研究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有效策略
教学改革不断在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随之发生了转变,语文阅读的教学也进行了新的创新。目前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对文本阅读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也是采用公式化的答案,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阅读的进一步改革。而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文章思想和人物情感,促进学生综合阅读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重要意义
(一)在细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语文并不只是实用的工具,其包含着丰富的美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也能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阅读经典的作品,其语言是耐读的,流淌着鲜活的生命气息,有声音,有节奏,有力量,耐人寻味。有时候仅仅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就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体现出无尽的内涵。在实际阅读中,用细读的方法能够充分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趣味。如《蒹葭》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其蕴含的动人情感,还在于语言中节奏和声韵之美。学生难以发现蒹葭的语言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同义词进行替换,如将“萋萋”替换为“萋迷”,就会发现意思虽然一样,但是那种情感就消失了。通过细读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双声叠韵的情感之美。另外,好的语言是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和章法考究的。对于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欣赏其内容之美,也要欣赏其形式之美。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品味文章的章法,感受语言的魅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尽量使用最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但总是隐藏在文本后面,需要不断地通过细读实践提升自身的欣赏和解读水平,才能真正感悟到其中的美感。
(二)在细读中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果在阅读中只看文字或者只读故事,这只是一种浅层的阅读,细读需要深入文本,对其进行细细揣摩。首先需要用心阅读经典,用心贴近文字和作者,不仅能够发现文本的秘密,也能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量。用心去读,要排出外界的干扰,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读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一旦中断阅读,会破坏阅读的兴味,难以体会到文字的魅力。用心阅读要珍惜自己的感受,不要带着评论阅读文章,这样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感受和体会。阅读要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关注自己阅读的真实体验。用心去读的关键在于“忘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沉浸在文章当中,被美的语言打动,让自己的经验与作者的文本世界融为一体。其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具体分析的细读,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读完一篇经典的文章,没有经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会理解为什么可以称之为经典。
(三)在细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盲目性的,错误地认为读懂了文字,也就理解了整篇文章,教师也是一样,以为一些文章没什么要讲的地方,学生一读就懂。如《背影》这篇课文,学生一看就知道讲的是父爱,老师讲得内容也都是围绕父爱进行,这样只是基础的阅读,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则需要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细细品味文章的每个词语,深层次地理解朱自清对父爱的感受中其实还包含着浓浓的忏悔。细读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文章,经典文章的内涵需要慢慢体会。而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看见更多。通过细读可以培养学生细细咀嚼的习惯,例如《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迢迢”与“皎皎”互相替换,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皎皎”能够让人想到女性之美。同样让学生对“盈盈”“纤纤”等词语进行细细咀嚼,加深学生的感受,这样可以通过细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进行理解性的阅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问题最好应是学生提出,这样更具有价值。教师提问,学生只能被动进行解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学生提问,会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进行解答。因为只有学生仔细进行阅读,才能从中发现问题。一本书经过反复阅读,从开始的没有疑问,再到到处都是疑问,最后将疑问解答,没有任何疑问,才算真正读透。而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课堂,养成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其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也有利其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只知道传授给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吸收的情况。长此以往,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应试背景衍生的习题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一些教师眼中,阅读教学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而是为了应对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再加上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教学中,不是基于自身真实的阅读体验进行教学,而是源于教学参考资料。很多时候教学参考资料被奉为一种绝对的权威,所以很多教师参照其进行文本解读。教师缺乏对文本的充分接触,更没有自己的见解,而是将教参上的内容搬运到课堂上,上课时自然不能融会贯通,也不能对学生的解读作出恰当的引领,导致阅读教学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在选择阅读素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超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范围,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并逐渐失去阅读热情,使得阅读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同时,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这样会让学生难以体会到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阅读内容
教学方法要依托特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文本细读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挖掘阅读内容,感受阅读文本表达的各种情感思想。在一个阅读文本中,核心内容是其中心思想,也是文本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量也比较有限,难以有效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朗读文章,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和意图,深度理解阅读材料。同时,教师在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时,应将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具体的实际事物替代文章中抽象的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春》这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时各种美景和植物的特色,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内容优美,非常值得学习。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文本细读法,让学生使用朗诵的方式替代传统的默念方法,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春天进行丰富的想象,假装自己处于春天的魅力景象当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充分实现文本细读的价值。
(二)反复细读文章
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分析,所以需要反复多次阅读文章,经过多次的细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领悟的知识和道理。首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方式。这主要由于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往往会带着自身感情,这其实也是和作者的一种思想交流,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这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解读文章,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注意提供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另外,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前细读文章,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标记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解答疑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让学生提前阅读文章还可以给课堂保留更加充分的教学时间。例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很多词语也不明白意思,如“诘问”和“惶急”等,如果对文章字词都不能准确掌握,那更加难以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情感。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提前对文章有所了解,对不认识的字词查阅注释,再反复进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细节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词句和段落都非常优秀,十分值得学生学习。学生要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其阅读能力,还能将这些词句和段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升写作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细节,如文章的整体构造、灵活的写作手法以及优美华丽的段落等,让学生深入分析这些细节,确保其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内化。初中阶段的很多文章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段落,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发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语文阅读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初中阅读教学的高效展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抄录自己喜欢或者感到写得较好的词句和段落,再进行模仿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鲁迅先生是如何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鲁迅先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不会直接写出人物特点,而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体现人物特点。如孔乙己说“文化人的偷不叫偷”,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这种描写方式能够明显突出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人物刻画的方式,学生在后期的阅读中也能快速识别这种人物刻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效率的提升,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情感挖掘
一般情况下,优秀的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在对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作者思想情感认知的一个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阅读效果。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会与其产生情感共鸣,这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思想认知程度。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朱自清先生在清华任教期间,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写表达作者希望超脱现实以及对自由的渴望的情感,文章中虽然作者的情感或喜或忧,但是整体却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哀愁。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特定方向发展,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自身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细细品味。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或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特定的段落,促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多元解读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个性,不能将阅读答案局限在一个标准的范围之内,而是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文章进行多元解读,应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学习《塞翁失马》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觉得塞翁太傻了。这主要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写作背景的认知,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文章的写作目的,而是仅仅凭借自身的感受判断文章。对于这种情况,应用多元化解读的方式就可以有效解决,让学生在明确文章写作目的之后再分析文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教师运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展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挖阅读文本细节,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并为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王伟.细节之处彰显情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55-56.
[2] 唐丽红.细读、细品、细思、细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1(2):74-75.
[3] 伍慕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0(7):29-30.
[4] 包江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19):67-68.
[5] 王丽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2):33-34.
[6] 于银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9(27):32-33.
G632
A
1002-7661(2022)03-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