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2022-03-16王媛媛
王媛媛
生活化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王媛媛
(山东临沂市育才小学,山东临沂276000)
新时期,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了美术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全面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生活化;小学美术;策略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创新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效率。
一、美术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含义
美术生活化是将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加强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美术学科教学理论分析,学生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力。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式与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参与对于生活中美术知识的探究。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过程,要保证坚持生活化原则,对于课堂的设计,更应该不断挖掘生活素材,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确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能够加深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美术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勇于探索,并提高创新精神。教师应把美术生活化教学方法全面引入课堂,课堂中美术教学活动走进生活,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参与美术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比如,当学生家里装修时,对于卧室的墙面粉刷没有具体方向,教师可以根据美术知识,给学生一些建议,可以问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哪种风格?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板,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当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学习与讨论时,教师加以正确地指导,不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利于学生加强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把美术课堂变得生活化,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释放天性,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思维更加敏捷,并保证逻辑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喜欢学习美术知识,这也是美术教学生活化方法运用的价值体现。
二、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以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指导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学科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在以往的教学背景下,多数教师均使用讲授或者结合多媒体的形式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如今教师侧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实施美术教学。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与美术相关信息拓展学科教学内容,这样便可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将学科理论与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渠道建立对应联系。此外,上述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其生理年龄较小,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与能力不足,对客观事物理解的准确性较低,如果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仅围绕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则会给学生形成较大的理解难度。而当前将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便可明显激发学生产生探索学科知识的热情。
(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便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自主挖掘和总结身边的艺术元素。因此,在上述探究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较为主动的学习意识。如在开展《走进四季》相关教学活动时,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单向信息传输形式实施教学活动,则学生便难以从根本上体验到四季的美好。而如果教师以生活照片的形式展示四季的美,或者带领学生亲身融入大自然的环境中自主体验,则学生便会形成更高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深度探索的热情。最关键的是,上述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度,并依据自身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可见,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学科素养,其应用优势较明显。
(三)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力
生活化教学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美术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悟能力。学生能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真正内涵,促使学生在美术情感上得到全面升华。例如在欣赏一幅带有色彩的绘画时,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冷暖色调的变化理解作者要表达的生活情感,要让学生明确美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从实际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三、生活化视野下有效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措施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必要的,根据美术教学内容,教师要全面开展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生活化方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实现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美术生活化是将生活引入到美术课堂,借助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促进美术学习效率,促使美术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一)身临其境,亲近生活
1.转换教学场所,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高,从学生的学习及创新能力方面来讲,教师仅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育目标的可行性不高。只在教室等有限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难以促进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单凭空想也无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高水平的作品。因此,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带领学生尽量拓展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各处进行采风,以此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任何创新及想象均需以现实环境为基础,如果学生并不具备亲身经历,则也难以完成更高质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学科理论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学习的需求也不仅限于课堂绘画。艺术的领域较为广泛,且评价美的标准不一。教师需以包容的心态,结合小学美育的标准,以充分肯定和欣赏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作,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均可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2.重视作业布置,密切联系生活
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形成了“减负”的教育思想。美术学科在小学整体的学科体系当中占比不大,因此美术学科教师可适当为学生布置部分作业内容。重视作业布置的环节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增加作业量,而是要侧重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以此优化美术作业的质量。小学生需完成的其他学科作业内容较多,因此美术教师可将作业的频率设置为一周或两周一次,综合平衡学生的学科作业安排,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美术作业。此外,教师设置的美术作业内容需与生活实际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且要简单、可行,须侧重结合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设置,否则便难以实现预期的培养效果。为了推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化实施,教师可相应降低作业的难度系数,侧重将美术理论及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创新课堂,感悟生活
1.重视课堂合作,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可侧重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实现更频繁的交流。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主动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交流,促使学生通过参与学科学习活动体验到愉悦感。美术的世界更丰富,除了绘画内容外,还有剪纸、橡皮泥等其他类型的教学内容,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操作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剪纸、手工艺品等可作为生活中的装饰物,同时也可体现出民间艺术的魅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最后,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美术作品的制作,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形成更高的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学生个体能够在集体中充分发挥个性化的优势,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学习效果。课堂中教师通过合作方式,能提高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效率,也利于全面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并通过合作开展美术动手实践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互动学习能力,利于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2.应用多种媒体,拓展生活视野
如果教师单纯讲授绘画知识与技巧,则教学内容便相对枯燥。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较强,因此教师可侧重应用多媒体手段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的适当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开展剪纸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播放与剪纸教学内容相关的创意视频或者动画短片,让学生了解到该部分教学内容需达到的目标,以生动的视频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教师还需尽量拓展教学思维,主动借鉴行业及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生活化的学科内容进行丰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生活化方法运用水平,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生活资源,通过结合美术内容,能全面地拓展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更加有效地拓展了生活视野,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全面提高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三)丰富内容,探索生活
1.强调安全意识,拉近生活距离
在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学生应掌握辨识颜色、使用水彩笔、彩铅等基本工具的技巧,因此教师也需更重视教学的安全性。多数美术工具均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教师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需侧重保证学生的安全。由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同时好奇心理较强,难免会在使用美术工具时对自身的安全形成威胁。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科教师便需在组织教学时,侧重强调安全问题,严禁发生任何危害学生安全的事件。如果学生在使用工具时出现差错,教师便需及时进行纠正,并郑重提示学生需注意的事项。多数美术用品在生活中较常见,如画笔、剪刀等。教师可在讲解使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生活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便可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趣味课堂主题,提供展示平台
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须侧重迎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和思考问题。美术教学活动需与生活主题紧密相关,形成更有风格和趣味性的教学课程,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缺乏探索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师需对这部分学生更重视,主动挖掘其具备的优点,为其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小学生大多喜欢游戏,游戏也是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便可以游戏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先讨论自己喜欢的游戏,此时即便对美术知识缺乏兴趣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由于小组内学生的美术水平不一,但讨论的话题一致,且迎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也更高。在此环境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各小组的完成效果进行横向对比,这样便可激发全部学生产生创作的积极性。
(四)提高能力,生活实践
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教学时,需深刻意识到学生生活体验对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和理解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深化对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意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生活经验储备不足,因此理解事物的效果也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辅助其广泛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如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握生活当中的美好细节,将其作为绘画素材,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时,便可应用素材进行创作。上述教学模式也更符合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如果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关联度不高,便难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美术教学活动也无法实现更高的效率。因此,学科教师须深刻认识到学生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化理解。如在讲到“昆虫”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自深入自然环境中分辨昆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通过实践观察和对比,学生便可掌握更多的昆虫知识,将其应用到绘画中,便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必然能促使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在开展美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加强美术知识转化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美术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全面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美术应用能力,有效地为学生实践水平提高提供保证。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加强美术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实践水平,进一步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高奠定基础。
[1] 李魏.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运行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131.
[2] 张晓云.生活融于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3.
[3] 刘慧.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上),2019(11):212.
[4] 张怀春.生活化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18.
[5] 王苗苗.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2020(9):75.
[6] 陈超.生活化教学与小学美术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5):160-161.
[7] 陈丽仙.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美术素养培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197.
D045
A
1002-7661(2022)03-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