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 鉴赏 表现 创造——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四部曲

2022-03-16康昕瑶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的音乐课堂教学

康昕瑶

感受 鉴赏 表现 创造——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四部曲

康昕瑶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依据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音乐知识学习状况、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音乐体验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美的感知与欣赏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产生强烈的创造美的意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探索音乐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四个环节入手,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审美能力主要展现的是个人的艺术素养,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之中将审美能力视为重要教学目标,是因为其可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推向更好的层面。音乐课程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通过合理音乐实践和有效的教学举措,让学生养成热爱音乐的情趣。在此,在培养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情况下将审美视为重要力量。由此,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有效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释,在立足学生音乐知识学习具体特点之下,关注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存在的不足,将音乐审美教学推向良好的层面。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急需教师关注和重视。

第一,课堂教学之中并未将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效提升,很多教师忽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未能将学生音乐课堂全方位打造和完善。而且学生面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时候失去了方向,并不能针对音乐作品全方位地分析和完善。

第二,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这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关键。但是,很多音乐教师并未给予学生丰富的音乐课堂学习活动,这让学生难以参与到音乐学习研究当中,对于学生发展来说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和认知。最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音乐课堂教学开展的时候,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提高,这让学生不能发挥自身的地位和学习价值,失去了对音乐透彻分析的关键载体。

总之,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涌现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相应的改进。教师应以合理化教学对策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认真思考音乐知识。不断改进音乐课堂内容之下,让学生认真落实所学知识体系,以此将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阵地之中。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

教师要想利用小学音乐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除了要了解当前课程开展的现状以及问题之外,还应该了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够使得后续的课程开展更具目的性,并使课程整体革新实效性得以增强。

(一)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就当前课程开展对学生们的发展提供的意义来看,最突出的一点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自身的核心素养。因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会利用到大量优质音乐文化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应用便能够使学生们在欣赏、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音乐创造能力。而教师要更好地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会应用部分多元化的引导手段,如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大家的兴趣。那这样的形式下,学生们通过对课程的全面参与,还能够有效提升起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其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而这对奠定其整个学习生涯的音乐基础都有着相对重要的意义。

(二)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全过程,其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树立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目的。因为在小学音乐的相关教材中,被收录的优质乐曲往往会呈现出相对多样化的主题,而当教师以主题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展时,学生们便能够在学习到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到音乐文化内在包含的部分价值观念。如《小手拉小手》这一单元的主题便是“友好和谐的伙伴关系”,那么在这一单元学习时,教师利用部分趣味性教学手段,就能够让同学们掌握其中的良好思想观。同理,如《劳动最光荣》中体现出的勤劳观念、《难忘的歌》中体现的爱国情怀、《梨园英秀》中表达的传统文化,都能够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树立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树立起自身的正确价值观念的。

(三)能够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除上述两点意义价值所在之外,就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来看,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强化、提高他们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们能够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艺术文化形式,歌曲、乐曲亦然。但由于学生们自身的年龄相对较小,对艺术文化的良莠辨别能力不够强,就很容易被当前部分不良的网络歌曲荼毒。而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对学生们展开的审美能力培养,则恰好能够缓解这一现象与问题。因为当教师选择开展课程的相关曲目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便会刻意对其中的旋律性、文化背景进行斟酌,而优质经典曲目对学生的熏陶,则是提高他们对艺术、音乐美的感知能力的重要方式,当学生自身拥有了相对较强的感知能力后,他们自然就会对网络上部分不良音乐文化进行规避。这对提高学生们自身文化、艺术素养能力而言,便有着相对积极的影响。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原则

全面完善小学音乐课程的革新,并利用新形式教学手段培养其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需要对课程开展的原则进行相应分析,保证课程更新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问题,同时强化课程开展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一)趣味性

第一点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加以注意的原则就在于“趣味性”。虽然音乐课程本身的欣赏方面,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大家的学习兴趣的,但是教师要想利用课程的展开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要带领大家对优秀音乐作品加以欣赏之外,还要对课程内容中的文化背景、艺术流派、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演奏者的情感进行全面、彻底地了解。了解上述内容的过程相对欣赏乐曲而言便会相对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对下降,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革新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整体教学手段应用的趣味性,即利用更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保证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主题性

第二点需要教师进行遵守的原则就在于“主题性”。上文中也提到过,当前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具有主题性质的,那么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可以将其中囊括的主题性质体现出来,利用主题化的手段进行单元式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与此同时他们的核心素养、思想观念也将得到相应的树立,因为主题化的教学手段下,学生们的学习任务量相当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整合。当其在进行某一乐曲的相关学习时,教师将其相近、相似的内容与之关联起来,这样他们的学习任务量就会相对减少,能够利用相同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内容。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们根据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能够得到多倍思想观念的渗透,这对提高其自身的思想观念发展力度而言也有着相对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实践性

最后一点需要教师重视的原则在于“实践性”。就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状况来看,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原则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以理论为主要讲述内容,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意义。在这样的观念下开展的教学,学生们切实接触音乐艺术的机会不多,审美能力的提高程度自然也会受到限制。

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教师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拥有真实的学习体验。不断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优化,以音乐审美为基础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

(一)制定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需要学生用心体会,让学生领略其中的魅力。音乐作品之中富含很多知识画面,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以直观的情景内容为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和分析美。针对小学音乐《花儿与少年》这一课程学习时,通过情境打造,让学生领略音乐知识的美,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首歌曲是青海民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将青海的风光展现出来。然后,以吸引人的图片内容让学生领略到青海的优美景色,学生在认真观察美丽图片之中,也会用心体会其中的美。之后,在图片当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分析“《花儿与少年》之中的花儿是现实中的花儿吗?代表着什么?”问题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充满亮丽色彩的音乐学习体验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将小学生带入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当中,学生领略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和实际力量。在不断地感悟音乐审美色彩之下,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强化和完善。教师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全方位升级和打造,不断带领学生学习进步之下,将其推向良好的发展层面。

(二)加强知识分析,让学生鉴赏美

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课程,会给予学生陶醉的机会。音乐美的表现并不是片面的,而是深刻的,是具有韵味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以品味、分析为主,不管是感悟音乐当中的感情,还是其中的曲调都应该从美的元素挖掘入手。但是,值得教师关注的是,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审美教育的培养如果单纯从表面上感悟,音乐之美则难以深入人心,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透彻全面地分析,将小学音乐鉴赏有效打造。在给予学生鉴赏审美能力提升机会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比如,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程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将音乐学习内容全方位分析和品味,让学生加强鉴赏美、分析美的时候,也会以多角度方面入手。针对其中的歌词可以让学生深度探寻蕴含的情感,然后借助鉴赏把握其中的感情之美。由此,学生在这首歌曲学习当中会体会到中华人民不畏惧困难、不害怕牺牲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详细地分析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坚定的信念,也会对自己的精神理念产生相应的指导。最终,将学生审美品味有效提高,更好地落实小学音乐审美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彰显想象能力,让学生表现美

审美想象会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音乐学习乐趣,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而且有着十分活跃的思维。在此,教师要紧紧把握这一特点,让学生拥有想象发挥的空间,由此也给予学生表现美的机会。教师在搭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要让学生充满想象的欲望。通过语言激发想象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情景想象空间,也会保证学生认真落实音乐知识的学习。这一环节之下,学生更好地表现美,加强对美的理解和良好体验。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音乐《四季童趣》课程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将美体现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则应该播放相应歌曲,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在歌曲之中,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展现美。完成音乐播放之后,每一个学生都想要参与表现,这让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语言描述,可以体会到歌曲之中蕴含的魅力。最终,把想象和语言紧密结合之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感悟美和表现美。

每一个学生都认真沉浸在想象空间之中,落实表现美的时候,让自己加深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对美的感悟。

(四)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创造美

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情况下,教师要打造合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美的同时感悟美。由此,在活动之中学生也会加深对美的理解和良好体验,学生在创造美过程中,将审美能力和品味全方位提高,以此拥有全面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这一环节之下,也加强了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创造美让学生认真分析知识内容,针对小学音乐快乐的课程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音乐感悟进行美的创造,将教学效果全方位提升。针对《快乐的嚓嚓嚓》这一音乐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良好感悟,随之提升学习的质量。通过反复“嚓嚓嚓”,学生处于和谐、优美的曲调当中。然后,学生音乐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给予充足创造美的机会,随之教师将学生有效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音乐的理解进行配乐。由此,歌曲变得更加欢快,具有一定的独特个性。学生跟随音乐适当地开展舞蹈,在音乐与动作配合之下彰显出良好的画面。最终,以创意性的活动体系打造为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勇敢创造美的同时,也更好地提升审美素养。

综合以上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必须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把握音乐学科特点,以多样化的审美途径体现出来。在指导学生分析音乐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让他们始终沉浸在良好的审美体验之中。这样,学生跟随音乐净化灵魂的步伐,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对音乐艺术的教学形式合理地打造,可以让学生充满持足的想象欲望,从而培养他们较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以达成让小学生感悟音乐知识,实现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

[1] 王欣.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内江科技,2021,42(05):157+140.

[2] 牛成颖.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普童话,2020(14):46.

[3] 张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9,39(07):181+184.

[4] 杨名莉.因地制宜创新乡村小学音乐教学一片蓝天[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161+164.

G424.21

A

1002-7661(2022)15-0156-03

猜你喜欢

美的音乐课堂教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