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路径和措施浅探

2022-03-16吴惠子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现实生活生活化

吴惠子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路径和措施浅探

吴惠子

(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

在小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生涯中,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引导并且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知识学习当中,强化提升学生自身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进行实际应用的优良习惯。文中着重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对应合理的教学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科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时期;科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时期的科学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交流沟通、创新探索与实践的精神,强化提升学生个体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着手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阅历以及既有知识体系,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科学奥秘探索,获得更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作为科学素材,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提供丰富、全面的资源,以此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为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达成小学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不仅能够强化提升学生参与学习与应用的兴趣和热情,更能够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等充分调动起来,起到强化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备适当难度,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实践学习兴趣的平台,学生处在熟悉的、感兴趣的、容易接受和创新的生活化科学知识环境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启发与引导,顺着教师为学生构建起来的平台,积极达成有效学习的目标,强化提升学生个体的科学素养。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从传统形式的思维桎梏中解脱出来,重视教师本身具备的教学主导作用,让科学教学的举措得以持续创新,持续增加其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日益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成效,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进行科学知识学习。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科技的创新发展,其同人们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愈加密切的关联,在人们所有的生活起居环境中存在,会对人们对世界进行探索与认知的整个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科学看上去似乎与人们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事实上其始终潜藏于人们的周围,所以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讲,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感知到科学,用科学的目光认知生活非常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通过多种举措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创新、创设。

(一)基于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科学知识随处可见,可是倘若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将科学理论知识单独地抽列出来,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就会感到非常枯燥与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这对小学时期的科学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其于科学知识讲述过程中融合生活现象等,以此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热情等进行有效激发。特别是在小学时期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生活化元素融合到课堂当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可以学以致用。基于现实生活当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规避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教学核心的教学方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当中,对其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全面地调动,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探究与思索,使学生愿意在科学知识的海洋当中遨游。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索与探究,强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想要让学生对空气的实际存在进行真实感知,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矿泉水瓶中的水浇花,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发现,在教师把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倒出来时,矿泉水瓶中会产生很多小的气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这个现象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认知到空气这种物质的存在。最初,学生无法完全明白矿泉水瓶中产生的气泡意味什么?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对空气的实际存在实施详尽说明,在矿泉水瓶向下的时候,水就会倒出来,同时就会有其他物质进入到矿泉水瓶当中,钻进矿泉水中的物质,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空气。之后教师可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放学之后自己想出一个实验方式证明空气的实际存在,同时进行实际操作,以此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化记忆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之上更能够将课堂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科学本身来自现实生活,诸多教科书当中被广泛熟知的一些观念、方式以及方法等,都是前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现和感知到的,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持续探索与研究,获得最终的结论,所以,科学教育的核心并非教师将科学理论口述、表达出来,而是要基于学生本身的自我研究、探知等,重视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及动手实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知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了能够达成小学时期科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这要求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起来,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且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让课堂教学情境更趋向于生活化。教师基于自身经验,给学生创设源于现实生活其非常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当中,基于自身的主动参与,对自己的思维元素进行持续活跃,激发学生进行现象探究与问题探索的意识,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生活化。科学知识,是一个持续发现、探究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重视这项内容。小学时期科学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要求小学时期的科学教师遵照科学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标地进行生活情境的引导与创设,将学生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使用既有生活经验、生活尝试等对科学教学情境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思索,使科学课程的教学课堂更具有生活化韵味。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比较水的多少》相关知识时,可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常在家中喝的水都是什么水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问题抢答。之后科学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持续引导,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矿泉水的制作,找出大小、形状都不一样的矿泉水瓶,同时要求学生于自己所属的矿泉水瓶上粘贴价签。学生一般都会遵照水本身的重量进行价格定位,这样就可以顺势进行“比较水的多少”相关知识的讲解。基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对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有效活跃,同时能够将学生们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更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置身于知识学习和现实生活当中,在一定程度之上能够将学生参与科学知识学习中的疑惑感消除掉。

(三)对学生的科学作业进行生活化设计

为了能够让小学时期科学课程的教学达成生活化目标,作业内容生活化也是一定要达成的目标,作业生活化当中会涉及这些内容:

1.查阅形式的作业内容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们吃什么?》相关知识的时候,可先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内容:“同学们,你还记得过去的一周中家里都曾经吃过哪些东西吗?”之后基于计算机、书籍等内容对自家食品存在的营养作用进行查阅与探析,找出食谱方面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基于这个问题同家长进行共同探讨,遵照实际的生活情况,制定出更优质、合理的食谱。

2.创新创造型的作业内容

依然还是在《我们吃什么?》这节课知识内容的实际学习中,基于学生手中掌握的食谱作为活动的材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进行细致分析,通过科学课堂当中的实际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意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将食谱带回家去同自己的父母进行共同讨论与修改,并且制定出满足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健康食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创新创造,同时能够强化提升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质量,更会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到处都存在科学知识的影子,同时学好科学知识,能够为自身、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提供服务。

(四)对科学课程的课外活动进行生活化设计

课堂教学属于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可这也并不表明学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形式只有这一种,同时课堂教学不能够成为学生思想的一种桎梏,课外更宽广的天地可以给学生带去更缤纷多彩的科学现象,其中包含诸多教材内容中难以囊括的知识、内容等。所以,在小学时期,教师不仅要明确课堂是学生得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更要认知到课外活动更是实践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一般可基于课外活动对自身天性进行有效释放,在课外活动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获得知识与经验。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达成小学时期科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要求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课外活动进行生活化设计,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外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内容带回到课堂当中进行实际讨论。基于此,通过课堂内外的相辅相成,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思索与探究。

实际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解《运动与摩擦》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中开展推箱子游戏的竞赛,使学生认知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地面上进行实际推动的时候,其速度非常不同。在完成游戏竞赛之后,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思索与总结,之后同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此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方面的记忆与印象。

(五)对探索材料进行生活化设计

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学习中,不仅需要生活化形式的教学情境,其更要求探究材料方面的生活化。要求科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的整个过程当中,多使用一些生活化形式的探索材料,以此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行体会与感知。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拿出一张纸、一支铅笔以及一把尺子,之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将这些物品弄出声音。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用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积极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基于这样的方式,科学教师不仅能够将实际教学进行生活化创设,更能够强化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引发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产生共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科学解密、自然现象等诸多书籍,使诸多知识基于自主阅读学习的方式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展,持续拓展学生们的眼界,更能够让学生感知到科学知识当中蕴含的无限乐趣。

(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常识教学

科学领域当中不仅存在诸多真实的道理,更存在变换难测的知识,其外显的不同现象可以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探索意识等激发出来。古人言:“科学永存未知,求知永无止境。”学生无法一下子就学会所有的知识,也不能够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科学现象都理通、弄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常识与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展览参观的时候,空旷的空间中能够听到说话、脚步的回声,可是这个时候学生对回声相关知识并未有知识储备,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心,基于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此种实例引导学生,把回声现象以及相关的原理教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道理。实际上,此部分内容属于是高中时期的物理知识内容,也是声速问题相关内容的雏形,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对此部分知识的深入了解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体验过程当中产生灵感,所有科技成果、知识等,都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持续提炼、多次论证形成的。所以,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讲,于现实生活中强化其在科学知识方面的认知,会让科学教育更具有实践性,这样能够规避纸上谈兵的教育偏颇。对于教师本身来讲,达成科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让其教育方式更多样,教育途径也会变得更有效,使理论知识灵活起来,知识也会变得鲜活,学生会感知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现实生活当中具有无限的科学价值。所以,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入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要基于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更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积极应用科学知识,让学生具备积极创新、探索的意识,在科学方面有更具影响力的建树。

[1] 刘春兰.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浅析[J].语文课内外,2020(8):63.

[2] 姚红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孩子天地,2019(30):35.

[3] 张俊.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读天下(综合),2019(12):229.

[4] 余文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好家长,2019(14):167.

[5] 郝永民,张凤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科普童话,2019(38):59.

[6] 李永宏.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10):118.

93,R363.2+5

A

1002-7661(2022)15-0109-03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现实生活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蜗牛看牙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