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2022-03-16李鑫华段赛花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核心

李鑫华,段赛花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李鑫华,段赛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0)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整体能力培养成为现代教学的重点所在。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教师落实有效的措施,以此顺应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并深化课程改革。本文就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引入有效教学模式的对策,以期提升教学实效,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教育内容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整体能力发展受限的现状,进而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学更重视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还需要满足学生探究、创新、合作等多元能力的发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重视多元教学方式的引入,进而改善当前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

一、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环节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核心素养指向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各方面品质都优秀的人才。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则需要教师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要求其按照新课程标准、内容,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渗透综合素质、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经常性、常态化地使用核心素养育人理论,能够从思想层面引起学生对个人能力、思维发展的关注,使其成长、发展向多方面方向发展。由此发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入学生全方面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二)推动课堂授课形式革新

在教育事业地位日渐提升的大环境下,加快固有教育形式变革成为时代趋势。在数学课堂授课环节,在高考、应试理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数学教师会将视线更多地停留在学生考试技能的发展上,而不是思维逻辑、应用能力上,导致学生个人发展受限。在转入核心素养育人视角后,教师将会让学生灵活地选取学习状态,学生个人能力、思维品质也更容易得到发展。由此,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进一步融合,是极有助于课堂风格、授课形式变化和创新的。

(三)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技能提高

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在于构建基于知识的能力结构,在逐步深入地学习、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高中生面临的数学问题呈现出了复杂化的趋势,抽象性强的步骤、思路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费解的困境。对于在课堂中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强化的需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根据不同个体基础水平、能力异同进行活动安排,为学生快捷、简便地完成知识积累提供环境条件,使其在建立知识网络链接的同时解决实际数学情境中的问题,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发挥数学学习对社会应用的服务功能。在教学实施的细节中,教师需要对不同个体的差异进行科学判断,顺利完成知识的针对性延伸、拓展,以渐进式理念促进知识、技能结构的成形,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得到发展。

(四)促使积极学习态度的养成

对于思维可塑性较强的高中生,实际参与、体验过程能够促进其形成自学发展、积极学习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思维、态度的协同关系,采取多引导、多鼓励、多监督的方式,让学生有秩序地参与课堂对话、进行问题交流,使其在活跃的思维生态下形成自学态度、合学态度、竞争意识。思维态度的形成需要关注长效性,需要教师关注、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外反馈,实施多元、创新且高效的教法,使其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动力、热情,要抓住课堂活动开展中多方面的教学要素和资源,如辅助教育技术、教学场景、教具等。通过运用系列化、合理化的授课手段,促进教学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开阔性、自主性强的思维探索空间,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教师教学思想落后。落后实际的教学思想是限制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其自身依旧是课堂主体,并未过多重视学生的多元素养培养,导致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整体教学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虽然部分教师开始重视多元教学方式的引入,但是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以合作学习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合理的分组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其次,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围绕知识讲解为主,但这样较压抑的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合作等多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不仅如此,数学教师并没有过多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其内涵是在学生找不到解决思路时,则需要从其他的层面进行考虑,或者运用逆向思维。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而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局限,他们在解题时也只是套用公式,但是教师稍一变形,学生便“无从下手”,整体的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既定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有效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明确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达到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师需要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借助多元、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首先,明确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破除自身固有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改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入教学内容,掌握其中的教育内涵。如,在《集合》相关的教学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也需要引导学生熟练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并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逆向思考能力,实现学生多元能力发展,为其之后学习函数、不等式等相关内容做好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分析学生的整体能力。把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提升教学针对性的关键所在,也是落实有效教学方式、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重点。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能力,从而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其次,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现状,并将其细化,从而在导入、课上、课下教学中借助良好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这样,高中数学教师及时转变自身教学思想,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二)结合任务驱动,创设探究情境

基于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驱动法,成为众多高中数学教师信任、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此种教学方式下,通过教师设置课堂研究项目,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解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更强,研究的内容也更深入,结合这一点,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其通过探究揭开数学知识神秘的面纱,得见“庐山真面目”。

例如,在《正态分布》一节教学中,笔者借助任务驱动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入的知识,实现学生多元素养的培养。首先,合理分组。在本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分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学生之间的情况,笔者发现班级学生在成绩上差距不是特别大(个别生除外),但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他们的探究能力各不相同。结合这些内容,笔者围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确保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提出驱动问题。在第一节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简单解题技巧后,可以明确正态分布在生活中应用的作用。为此,笔者为学生呈现了以下问题:现在根据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将学校200名学生划分为15个小组,随后参与知识竞赛,如果你是笔试负责人,你会怎样划分呢?最后,学生结合问题,参与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笔者则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提升自身的探究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三)依托信息技术,深化学生掌握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不同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将其应用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善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效果难以提升的现状,也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例如,在《导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本节教学内容是开展之后深入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高中数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学习过极限这一概念,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在不掌握极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正因如此,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导数知识的学习,充分感知“极限”这一思想,进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充分保障。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笔者选取了“求物体瞬时速度”的案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内容。首先,在导入环节。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以及重点,笔者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其中主要有导数的基本概念、地位、作用,其中也涉及几个简单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极限思想,深化学生理解。其次,创设信息化情境,借助案例强化学生理解。通过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之后,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呈现求瞬时速度的问题。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且从“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极限是瞬时速度”这一点,映射到“函数中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是顺势变化率”,能够为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简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四)实施小组协同探究,加强思维交流

分组教学、合作协同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推崇的方式。通过合理划分协同小组,再让学生下沉到具体的双人、多人学习小团体中,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个体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优势。在充分突出学生个体思维、主观能动性的小组环境下,教师不再局限于讲台上知识传授者角色,更多地是小组单位的引导者、协同活动的帮助者。教师要密切地关注各组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搜集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以多小组协作、全体学生参与的方式解决,让学生在合作协同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设置“公共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析诱导公式,对两种函数的概念、图像进行解读,并总结出典型函数图像类型。再者,在《命题》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容易在充分、必要条件关系上出现混淆,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下沉”到组内,组内同学共同列举生活中的命题,让学生在命题实例分析、解读中抓住二者的关联性。分组、协同小组的建立并非要为每一节课、每个环节服务,教师需要在必要时让学生讨论、形成意见,让组内同伴以“小导师”身份进行协同讨论、互助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效率得到提高。

(五)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完善是核心素养视阈下深化高中数学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以及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但传统的评价机制局限性较大,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这样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空白。为此,在核心素养培养下,教师则需要重视评价机制的完善。例如,在任务驱动下,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评价。首先,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这一内容的评价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加入学习过程,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此项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探究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让学生自评,也可以让组内其他成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内容,并将这些视为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以此提升教学针对性,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理念,并引入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善当前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现状。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入任务驱动、信息技术等有效教学模式,借此构建有效学习课堂,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从而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1] 范丽丽.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

[2] 李大永,胡凤娟.指向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特点——以对均值定理教学片段的分析与改进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6):40-47.

[3] 王淑杰.用“互联网+”助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1,23(3):202-203.

G632

A

1002-7661(2022)15-0106-03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