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读写教学中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2-03-16韩景丽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逆向角度思维

韩景丽

初中生读写教学中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韩景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四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在初中生阅读写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人阅读能力如何、写作水平怎样,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因为,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况且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尤其是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必需的。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初中生;阅读写作;思维培养;方法

用思维创造奇迹的事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因为思维灵活多变,所以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妇孺皆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伙伴在后院里玩耍,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有人落水,人们的常规思维大概率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思维迥异,拿起一块石头去砸缸,“让水离人”,及时地救下了小伙伴。逆向思维让他救人于危急,也留下了千古美谈。

当听到美国人沃森特说想把冰箱卖给因纽特人时,估计有很多人都会嘲笑他,说他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因为北极零下五十多度的温度让因纽特人的冰屋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把冰箱卖到这里,是很多人不敢想象,更是不能相信的。可是摆脱常规思维桎梏的沃森特却没有这样想,他向因纽特人展示了冰箱的温度档位后,因纽特人就明白了冰箱的好处:冰箱不是用来冷冻的,而是可以用来很好地解冻。这样他们就不会每天为食物冻得太硬难以解冻而苦恼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诚如《庄子》笔下的“有善为不龟手之药”的宋人的故事,药在宋人手,不过值数金;卖给“客”,可售白金;而“客得之,以说吴王”,吴王“裂地而封之”。同样的药方,在不同人的手里,运用的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是迥然不同的,究其原因,关键在思维方式,“客”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逆向思维:买药不一定就是为了自己拥有,也不一定就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把买来的药作为工具,作为战争物资,使之发挥更大价值。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因为思维引领行动,不同的思维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用好“读写教学”这个思维训练场呢?

一、在评价中训练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逆向思维”就是指摆脱常规思维的桎梏,“反其道而行之”,能够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给出新的观点。“从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谬误和不足,或从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

逆向思维能帮助学生们在阅读和写作中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全面,抒发的观点更加新颖独特,想常人所未想,做到“领异标新二月花”。

那么应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训练逆向思维呢?

读写教学中经常涉及对人物的评价,评价是多元的,人物也往往是多面的,所以很多时候,评价人物可以帮助学生们训练逆向思维。

(一)从结论处进行思考评价

《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对于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如果从结果思考,不难发现:鲁庄公能接见曹刿,用心回答,虚心地受教,用人不疑,放手让其指挥,可谓知人善任,而且还不耻下问,其表现应该是不仅不“鄙”,而且还很高明、很有智慧,此战之胜,鲁庄公功不可没。

所以评价人物时,从结论往回推,不仅能看到一个可能平庸但绝不昏庸的“鲁庄公”,还对逆向思维做了训练,当然,这样的评价也更客观公允。

安徒生在改写移植《皇帝的新装》故事时,结尾安排的是一个小男孩用童稚的声音说:“可是他什么也没穿啊!”而原本的西班牙民间故事和作家塞万提斯在其戏剧中运用这个素材时,故事的结局都是那个国王一丝不挂地从人群中走过,而围观的百姓却视而不见、一声不吭,噤若寒蝉……

那么安徒生为什么会安排一个如此迥异的结尾?其实他是在运用逆向思维,以不存在的“小男孩”表达对存在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陋的讽刺,以稚嫩但清晰的声音呼唤对无私无畏的向往和渴望。同时如果对这个小男孩出现与否的结尾,进行比较、思考和评价,也会对童话这个文学体裁对美好特别的向往有个很好的认知。

(二)一分为二换个角度评价

阅读中用逆向思维训练学生如何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也往往能独树一帜:曹操“割发代首”美名远扬,但引导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后,有的学生可能就会质疑:“割发代首”固然体现曹操军纪严明,严于律己,但若处罚抓小放大成为“肉食者”们、掌权阶级的特权,法律法规又何以体现它的尊严和平等?

事实上,受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习惯的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合二为一”的“合”的思维,这种“合”的思维整体性强,擅统筹,也能顾大局,但不足是看问题比较模糊,在剖析具体事物,体察局部细微方面不够清晰明朗。李政道先生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的《情系中华》演讲词中明确提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在哲学上,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通常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问题按常规思维正面无法解决导致角度不够严谨全面时,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把事物换个位置或倒过来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一分为二地看待,寻求解决方法,可能角度更全面、观点更新颖、问题就更简单,也更容易解决。

当学生读到一心“直捣黄龙”“雪耻靖康”,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在风波亭中引颈就戮时,无不悲愤交加。不明白忠肝义胆的一代将星为何能就此陨落?不明白纵然当时有吞没人心的黑暗,可是赵构怎么能无视岳飞的赤胆忠心和赫赫战功?可是引导他们换个角度一分为二地思考时,学生就会懂得正是他的功高震主让赵构想要杀了他收回兵权;正是他一心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触动了赵构的利益才让他动了杀心。所以,如果能一分为二地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更能看到事物的核心和本质。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正言若反”“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也是典型的用“一分为二”的思维角度评价的话,至今人们也觉得深刻。所以现在人们也延续这种思维评价某些人“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大巧若拙”……也会用“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样“一分为二”的评价劝诫别人。有意思的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门神也是有两副面孔,同时能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后来被演化成的两面神思维,似乎都在告诉人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

(三)评价要赋予新的内涵

众所周知,评价是多元的,维度也是多面的,只有将多个维度结合起来,评价才具有客观性,而这,就更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具有逆向思维了。

例如,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笔者和很多人一样,对从励志典型到赌徒囚徒的“段凯文”特别有感触,有种遗憾又悲哀的复杂之感,想写点观后感什么的,却无从下笔,心中有感说不出,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直到笔者偶然中读到李商隐的《忆梅》:“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才豁然开朗,对于梅花,人们主流认知和评价基本是:“严冬到了,傲骨梅花俏然屹立,在寒霜中开放,经受住了严寒和冰雪的考验”……但如果摒弃常规看法,也会想: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经历了严寒的梅花却凋谢了。因此“梅花”是不是也可以影射“段凯文”一类的人:在经受了无数考验,克服了种种困难,功成名就后,却经不住诱惑,丧了志、失了节。可以说,运用了逆向思维,无论是对梅花的认知,还是对“段凯文”的评价,都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更客观更全面。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生活中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不矛盾,因为真理和错误不仅不是泾渭分明的,更多的时候是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如沙中金,需要大浪淘沙,所以人们在拥有常规思维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吹尽狂沙始到金”。

卡尔·波普尔也在“天鹅定律”中说:“不管你看到了多少只白天鹅都不能说明‘天鹅是白的’这个命题,而你哪怕只看到过一只黑天鹅,就可以证明‘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命题。”所以逆向思维,如果合情合理,往往会给人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

尤其是常见的故事、熟知的成语,都是用来评价事物,培养逆向思维的契机。比如老妇人晴天为他的大儿子卖不出雨伞、雨天为他的小儿子草鞋生意不好而忧愁时,有聪明人告诉她:可以在晴天为小儿子草鞋好卖高兴,雨天为大儿子雨伞生意好而开心。老妇人听了果然开心起来。这一次的确是聪明人用逆向思维帮助老妇人改变了心态,可是,并没有改变什么结果:晴天大儿子的雨伞仍然卖不出去,雨天小儿子的草鞋也依旧滞销。那如何用逆向思维把结果也改变了呢?回答是为什么两个儿子一个只能卖雨伞,另一个只能卖草鞋,为什么不能同时卖雨伞也卖草鞋?

二、用观察法调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向、途径、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观察,常常能用不同的感官调动人们的发散思维。

“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其常规思维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作为正确答案。可是,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每一个图形都有与其他图形不同的理由,也就是说,四个选项,每一个都可以是答案,从而证明《事物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这个观点如一个个种子,植根于思维的土壤,让思维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孕育、生根、发芽,从而结出发散思维的果实。

发散思维应用于作文,有助于拓展学生选材的领域,尤其是提高作文审题的速度和命题准确性,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架构、选材、组材。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过程、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例如,有一个看图作文,内容是观察滑冰者,从不同的滑冰姿势中找出观点,题目自拟。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从“初学——熟练——成熟”不同阶段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对于初学者:(1)沉下去的身子才会稳;(2)会低头才能抬头;对于比较熟练的;(3)知行合一才是最好的统一;(4)平坦地面就不会摔跤吗。对于比较成熟的滑冰者:①学会转弯才算成熟;②要想“挥洒自如”就要有良好的基础;③花样滑冰应“花”在哪里……

观察滑冰的不同阶段,分析判断每个阶段的动作引申出来的体验,就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观察是前提,但是观察不能单一,要在观察中找不同,在同中求异,在异中归纳相同点,如此才会有新颖而又独到的观点,观察不仅要观其行,更要调动不同的感官察其色,甚至听其音,辨其味。

又如,《观舞技》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动作,掌握人物描写方法。但还有老师更进一步,别出心裁,化身为魔术师,现身说法,教会学生要注意观察角度、观察方法、观察重点、观察时机等观察要素。学生被魔术的神奇强烈吸引,认真观看,然后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描述出来,趁热打铁,从理论到实践,边学习边运用,将动作描写掌握得很到位。也曾见到有老师拿着吉他,用乐理讲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让学生去听、去感受每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个乐章的作用,观其音,从而获得了对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最直观、印象最深的体悟,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对论证结构格外敏感注意。

再如,学完《差不多先生》,还有一位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带学生告别马虎,用实验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比较感官的细微差别完成思维的判断:观察三个分别尝试水、糖水、盐水味道的同学的表情,找出差别,完成判断。从感官的观察到思维的判断,从细微表情甄别过程中的“眼观六路”,到不同路径、不同角度的获取信息,无疑都是对发散思维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真实体验,累积鲜活的材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组织材料的能力,帮助学生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读写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心田,假以时日,终将枝繁叶茂,缤纷绚烂。有个故事启人深思:一天,庄子与他的弟子走到一个山脚下,看见一株树木,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庄子问旁边工作的伐者:此树如此高大,为何不砍?伐者回答道:这树虽高大,但却没有用处,所以就不砍伐它,也因此它才有如此之久的寿命。庄子于是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思维训练,似乎不同于阅读量,不等同写作技巧,也没有让分数立刻有提升,也许看似无用,实则却是大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思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思维方式决定人生高度。而在读写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的老师,已经不只是“经师”,更是“人师”。

三、结语

初中生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能单纯地靠提高阅读量解决,也不能等同写作技巧,没有让分数立刻有提升,也许看似无用,实则却是大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思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思维方式决定人生高度,而在读写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的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则更加突出,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生读写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学校和老师应重视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读写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读写教学方式,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使中学生在读写学习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 欧阳炜.打开思维深化的教学“黑箱”[J].语文学习,2018(7):4.

[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飞鸟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

[3] 卡尔・波普尔,波普尔,李本正,等.科学发现的逻辑后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

[4] 欧阳炜.明辨概念深化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9):4.

B014

A

1002-7661(2022)15-0082-03

猜你喜欢

逆向角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逆向而行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