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幼儿园素养

周 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

周婷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幼儿园,甘肃平凉744000)

本文的主旨为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以期能够发扬并传承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策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渗透策略,对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我国的历史悠久,经历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而传统文化是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来的,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结合各家文化思想,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属于国家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入和开展逐渐成为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教学过程无法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效的教学等同于浪费时间。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管教而学习知识,需要幼儿园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方式激发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热爱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的天性,将枯燥的教学过程简化并灵活转化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基础教育。

幼儿在这一时期接受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更能够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启蒙。因此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进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让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的了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工作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教育进行融合便十分重要。

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但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过多地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幼儿园教师也缺乏主动在教育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教育工作重合程度低的情况。

在现阶段当中,多数幼儿园都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但在这部分幼儿园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衔接浮于表面的情况,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存在观念上的错误,仅仅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当作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延展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当中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是多数幼儿园注重于提高幼儿的基础知识学习,以至于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的文化内容也多种多样。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核心的内容,其具备的文化理念主导社会主流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部分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完全符合德育内容的目标,通过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从道德层面上教育人的,大致内容方向是提倡人们向善,这和德育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除儒家文化以外,其他各家流派也相继发展起来,包括道家、法家、墨家等,整体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趋势,其思想也充满多样化。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例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散文等,展现历史中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文化内涵。因此,应当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教育工作中,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幼儿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而且是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推崇的个人品德。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例如,《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结合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在传承与积累下,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德育教育素材,其中包含《三字经》《千字文》等流行文化作品,这方面的知识不仅简单明了,还包含了一个道德故事,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对策的探究,引导幼儿全面感知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魅力,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幼儿园教师需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加以了解和深化,明确自身担负着德育的重任,切实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向幼儿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高尚民族精神。幼儿园教师需主动挖掘可利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将其使用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如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反映当时对于贫苦生活无奈表达的辞藻,使幼儿理解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幼儿尊敬农业劳动者、珍惜粮食,减少食物浪费。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耳熟能详或者蕴含大智慧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具有教育内涵的名言警句,都可作为政治教师在教育课堂中可延伸的导向。例如,在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时,可利用传统文化名言“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教育幼儿,优秀的个人品质是从小养成的,需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核心素养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在教学气氛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时,可以为幼儿介绍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以及重阳节等。并且简单介绍了各个节日的寓意或习俗,如春节的时候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的时候看花灯;清明节需要祭拜先人;端午节会有龙舟比赛,还会吃粽子;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重阳节的时候需要登高赏菊等。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文中的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这些节日的具体由来、寓意以及风俗习惯等制作成动画片,再利用电子白板设备,以声光电的形式为幼儿们营造一个多维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幼儿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加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与民族情怀。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并且学会到一定的知识内容,需要幼儿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也就是以学习内容为根本,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环节,穿插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来说,单一的教学课程极为枯燥乏味,如果不能够进行改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产生厌烦心理,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兴趣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并且主观上愿意进行知识学习,这样才算是成功的幼儿教育。幼儿在敏感期阶段,能力发展是比较快的,而且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敏感期。幼儿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方向各有不同,最终表现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场所,并且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现科学教学。

(二)在教学手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师可也在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课程中,培养幼儿的广泛关注意识,有助于实现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节庆系列课程的教学时,应充分参考西方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活动,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课程的层次性、综合性以及整合性,将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如何广泛关注人类的文化上。

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说故事卡通片,从而使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春节的由来以及春节“辞旧迎新、亲朋团圆”的节庆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发动幼儿家长共同引导幼儿广泛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以及各地人们庆祝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如办年货、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拜年以及逛庙会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对于拓展幼儿的认知面,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主旨为深入分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期充分培养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深化与拓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也更加重视起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当代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因此对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能够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内容,将幼儿园的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幼儿园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整合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课程与传统文化教育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观念,一切的行为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教学课程相结合,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将二者顺利融合,需要幼儿园的教师调整授课方式,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让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当中学会知识。

在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课程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究意识,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心理认知规律,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从而使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实际操作等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第一、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完善的核心素养,只有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把握课程质量;第二、幼儿教师需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而现象和问题,为幼儿的学习把好第一道关卡,保障幼儿学习信息的可靠性;第三、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幼儿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想要增强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效果提升与实效性提高,需要首先从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着手,提高其主动参与和探索幼儿园的思政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教师自觉并妥善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学,使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幼儿园综合素养提升教育,并且需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化的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是学校教育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校方面也应提升对于信息化综合素养提升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求学校所有相关部门提供大力支持,将其视为学校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核心素养下,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笔者提出了几点对策:在教学气氛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手段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 赵英来.谈核心素养下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9-30,35.

[2] 张清.核心素养下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

[3] 刘向文.诵读经典文化传扬——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1):4-5.

[4] 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幼儿园教育活动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137.

[5] 韦会吉.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的呈现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160.

[6] 杨燕敏.幼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运用[J].教育观察,2020,9(04):23-24+53.

[7] 于秀梅.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区域游戏相互融合初探[J].天津教育,2018(06):32-33.

[8] 张莉.植根传统文化,指向幼儿发展——传统文化课程园本化、生活化、游戏化探索[J].好家长,2017(70):30-31.

[9] 钮丽芳.古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J].快乐阅读,2015(02):74.

[10] 叶静.初探传统文化与幼儿游戏活动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3(77):185.刘金娣.幼儿教育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7):69-70.

G616,D035.32

A

1002-7661(2022)15-0043-03

猜你喜欢

中华幼儿园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幼儿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