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术传统课堂教学

罗 娟

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罗娟

(甘肃省永靖县教育局,甘肃永靖731600)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指标中,已经明确指明教师要通过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美术素养、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教师想要落实这些教学指标,那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而本文就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时服饰、建筑、器皿等诸多方面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风俗文化,还能从中体会到古人艺术的精湛。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美,既响应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又顺应了创新小学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教育潮流。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而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弘扬。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比较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普遍不感兴趣,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在讲授相关美术知识的同时补充古时风俗习惯、艺术特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记住有关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进而达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正确“三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之余,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引导,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我国的变迁和发展历史以及古代优秀思想观念,如“仁爱”“民主”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可作用于时代精神的弘扬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可能存在多样性的价值观,但其社会普遍认同最高的价值观可以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精神意志。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职责使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色彩,而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美术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获得进一步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新时代的卓越价值。

二、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存在问题

就现在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由于美术学科不是学生升学考试的必备科目,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会都对美术教学缺乏一定的重视,而更不要说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应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学实践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美术教师都沿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所给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美术学习丧失基本的兴趣。还有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传统文化只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元素,并没有鼓励学生们将美术学习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学生们没有充分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自然无法获得足够的民族荣誉感和历史认同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理论层面,缺乏足够的美术实践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职责与使命,是限制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在对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一定实践调查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美术教师对于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却忽视了将多样性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科目不是升学考试的必备科目,学生家长也对其缺乏定的重视,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美术认知,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培养自身的民族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薄弱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对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比较薄弱,还没有充分认识在美术教育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的恰当途径。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还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当学生们提出对传统文化认知相关的问题,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解答,也无法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驾驭,提升美术教师的执教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驾驭能力,才能在融入过程中扮演好应有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角色,把控教学频率,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魅力,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坚持优势教学策略,将自己擅长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作为主要渗透内容,按部就班地优化传统文化传承。与此同时,可以向其他学科教师取经,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驾驭能力。比如,关于民族音乐,可以向音乐教师请教,了解音乐内涵,完善传统文化渗透时机;关于古诗词、书法,可以在向语文教师虚心求教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驾驭能力。当然,小学管理层同样需要为美术教师展开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给予宏观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驾驭能力与执教能力,协助他们完善文化传承。

(二)利用好教学资源和教材,充分挖掘历史传统文化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而言,教材仍然是教师们采用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社会对于小学生基础美术素养的培养需求。在时代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美术素养也是新时代全方位发展人才的重要优势。小学美术教师要认真研读现阶段采用的美术教材,通过网络多方面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学习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的瓷器、玉器、陶器等,在中国古代工艺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精美的艺术品的形状花纹乃至用途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体现在中国古代审美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就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古代的美术作品,如山水画、动物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美术技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历史文化对美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美术馆欣赏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感知美术作品对观看者带来的心灵震撼,感受美术作品历经历史沧桑变化而焕发出更具有魅力的人文精神。

(三)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美术学习氛围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的校园内,如果能够有良好的传统美化学习环境和氛围,那么,学生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进行积累和总结,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并在学习氛围中逐步完成自我的发展与突破。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要做好长时间传统文化美术学习氛围营造的计划,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影响学生在美术学习氛围下进行相应的艺术创作。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中国传统美术知识大赛,通过答题的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美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思想和观念上充分接受传统文化,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刻内涵。另外,学校为了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性,可以在校园的走廊中增加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从而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书法绘画的魅力,加强校园的传统文化美术的学习氛围。当然,学校有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中国传统美术知识的讲座,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二者的结合。

(四)强化衔接,凸显教学内容层次化与系统化

现今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存在衔接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强化衔接,逐步凸显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与系统化。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探寻不同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学工具作用。比如,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音乐时,既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氛围的营造手段,也需要秉承音乐内涵,辅以适宜的教学内容,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成。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在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时,则可以做到诗画结合,让学生既可以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魅力,也能够学到更有用的美术绘画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以此为基础,将美术课按照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内容基于层次化的教学布局,一层一层地将学生引入教师架构好的教学体系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也提升他们对于美术知识的深刻理解。

(五)调动学习,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逐步优化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注重文化渗透形成良好探索的同时,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美术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带来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将趣味性贯穿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尤其将游戏教学法纳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不由自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

(六)活动多元,以趣味化实践活动增强渗透效果

教学实践活动的多样化,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提升。为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秉承活动多元的实施思路,强化多样化、趣味化的实践活动,以此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也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增强。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到美术馆进行参观,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古代艺术的璀璨纷呈,进而让他们与学到的美术学科知识相联系,达到渗透成效。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学习。比如,借助学习剪纸了解古代剪纸艺术的魅力,借助学习制作传统文化手工艺品的方式,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让小学生能够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爱上传统文化。

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比如,渗透严谨性原则、教学适度性原则、过程趣味性原则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得传统文化渗透更好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推动课堂效率稳步提升。

(一)渗透严谨性原则

渗透严谨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于,小学美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秉承严谨性态度,做好扎实的案头工作,极其准确地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将正确的文化内容传播给小学生,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将错误信息在学生课堂学习中进行传授,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另外,严谨性原则还体现在内容选择的层面上,选择怎样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与美术课堂教学知识相契合,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如此会弱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力,也不利于小学生更好学习美术学科知识,无法实现双赢的同时,还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的蔓延。

(二)教学适度性原则

教学适度性原则同样是传统文化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渗透的重要原则体现,小学美术教师在应用传统文化内容作用于课堂教学时,需要积极了解两者的逻辑关系。传统文化是作为手段、作为工具、作为辅助形式而存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才是渗透过程中的唯一主体。所以,一定要坚持渗透的适度性,在整堂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不宜超过50%,最好控制在30%以下,其重点仍然是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因为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忽视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适度性原则执行与落实是十分必要的。

(三)过程趣味性原则

小学美术教师面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群体,在探索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时,需要积极注重过程趣味性原则的积极落实,营造寓学于乐课堂氛围。游戏教育学法、竞争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同样需要得到更好体现,让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更加充满乐趣,如此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展现传统文化的综合魅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不仅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需求,更是内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寻求有效渗透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在不断鉴赏、绘画中,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1] 湛娟娟.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3):197.

[2] 于桂丽.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105.

G622

A

1002-7661(2022)15-0031-03

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学校美育专项课题《民间传统绣花鞋垫技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X[2021]ZX31。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课堂教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