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析
2022-03-16高春美
高春美
(长春市绿园区绿园小学,吉林 长春 130062)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通过对这项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健全学生的思维模式。该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也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长期进行语文阅读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各种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与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同的是,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式,这也说明我国小学教育已经在逐渐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现状而言,在这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因此教师必须要更加重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地提升学生具有的相关能力,进而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如今更加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能力培训即为阅读能力,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一。当学生拥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后,才能够对文章的架构进行正确的分析,明确文章结构以及句子结构,更加深入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并且只有在学生真正读懂相关文章后,才能够对文章中涉及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方面学生也可以有所进步。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教师开展的课堂阅读交流活动中,将读书过程用自己的话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地锻炼了学生具有的总结和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对阅读能力的重点培育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生活产生助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到这项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以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为目标开展相关教学。
二、目前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只有真正地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地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效果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一些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较低
通过对学生阅读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有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且通常是把阅读当作一件任务完成,并非学生自愿开展的主动性学习。这种现象带来的教学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学生并没有对阅读产生真正的兴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描述的东西没有任何求知欲,只是表面地机械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会自主地进行归纳总结和文章结构的剖析,也就不存在任何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效的环节。
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设置阅读内容,单一地将刻板的阅读方法教授给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越来越对阅读没有兴趣,进而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师目前进行的阅读教学手段存在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自发学习所占的比例是较少的。尽管是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讲,其自身年龄还是较低,大多都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进行正确的学习。然而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有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创新也没有亮点,甚至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毫无章法,不够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学生很渴望进行阅读并且真的付出了实际行动,但是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指引,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无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解决,也无法以正确的思路和步骤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对学生理解知识存在很大的阻碍作用。倘若学生并非自身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这种基础上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会使得学生更加偏离阅读,阅读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其自制力较差。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选取的教学手段存在问题,那么就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学生的阅读就无法得到保障。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
在培育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教师们更推崇“快乐教学”的理念,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首先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生自身会有想法自发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可以进行快乐地阅读,在快乐中不断地学习知识,提升相关能力。快乐阅读能带来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高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指导授课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新课堂,让学生对阅读课堂产生非常强烈的渴望。
例如,在带领同学们阅读《火烧云》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PPT 的形式让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火烧云的照片,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闲暇的时候观察天空是否有火烧云,或是让同学们自己展示曾经拍下的美丽的火烧云的照片。这种环节能够增加学生和课堂的联系度,同时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之前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程度,对内容会存有一定的求知欲。由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火烧云的描写,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火烧云,然后抛出问题:“我们一起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描写的火烧云和你们描述的火烧云是不是一样呢?”这样学生可以有方向地进行阅读。并且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就存有寻找答案的想法,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同时可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真正注入注意力的有效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程度,为阅读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对文章有延伸的知识扩充,这样教师才能够为学生在阅读之前提供更多能够吸引起学生兴趣的与文章内容有关联的新东西。学生主动进行的自主阅读带来的效果是机械式阅读的数倍,只有有效阅读才会产生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进行授课时,教师侧重点应该更多地放在对方法的讲授方面,让学生掌握方法,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的阅读当中能够有所实践,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特有的阅读方式,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年龄特点带来了“利”和“弊”两个方面:有利的方面就是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在此阶段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够建立较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弊也正是由于学生的这种“白纸”特点,因此学生并不具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辨识能力,在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中会显得较吃力。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到该年龄阶段学生具有的特点,不能单一枯燥地机械式输出教学阅读方式,而是要遵循年龄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创新教学,逐步为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正确阅读方式。
例如,在阅读《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想要变成一棵树呢?”随后带着同学一起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地进行思索。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画出问题的答案也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锤炼。在多次开展这一环节后,学生就会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为自己设置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的关键,顺着这些问题进行一步步深度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要展现的核心。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学会怎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联系上下文以理解情节。
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循序渐进,应当与文章的进程相呼应,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应该如何从浅到深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以这种方式长期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阅读方式。这种方法的传授才是学生能够受益终身的。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后,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起着明显的助力作用。
(三)引导学生阅读与年龄阶段相匹配的书籍
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除了课本当中固有的文章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设置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但是目前有许多教师只是为了设置课外内容而设置,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该年龄阶段是否适合阅读这些内容,致使某些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书籍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易读懂。这种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是一种消耗。如果教师不及时地更改书目,那么学生对于课外书目的阅读热情会因为无法读懂等原因变得越来越低。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学生的阅读面,不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喜好的图书类型。教师应该提前对书籍进行通读,以明确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所选书籍的理解难易程度不应过低也不应过高,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也更应该存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图书,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不会让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而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这种快乐阅读对学生来讲也会变成一种放松的方式。教师应在学生喜好的基础之上选择与之年龄相匹配的书籍,不断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推动学生在教师一步步引导的自主阅读中不断地掌握阅读方法,形成更好的思维方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对于文章重点之处进行重点讲授
阅读能力中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文章重点的把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对于文章重点的深度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和如何理解重点。文章的重点就是文章的精华,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吃透文章的重点,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非常通透,同时如果学生学会如何抓重点、如何理解重点,对其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就应该抓住文章中对景色描写的手法,带领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作者在描写海上日出时,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去描写海上日出的?”“作者笔下的海上日出是什么样子的?”等关于描写景色的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这种思考的过程即为抓重点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会找出文章中关于景色描写的一些亮点,如“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随后教师对学生找出的这些特别之处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明白这样描写的目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描绘出来的景色,同时也能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景色描写。
在教师对重点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慢慢学会如何从重点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进而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关课程,在课程中锻炼学生寻找重点的能力,能够发现重点才能理解重点。
(五)适当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活动,既可以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共同阅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同一小组成员阅读不同的书。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阅读之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获得的不同感悟,将其与自身的理解相互结合融汇在一起,使得学生自身的理解得以升华。
这种适时开展的小组合作阅读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阅读性。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大多学生都想努力地展现自己,但是课堂上并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而这种相互交流的小组合作阅读模式则为其提供了展现的平台,组内的每位成员都可以畅所欲言,在组内各自分享、各自展现。这种模式除了可以锻炼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同样对学生合作能力、思维及表达能力都有锻炼提升作用。
(六)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并不是死板的,在进行阅读时,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出质疑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是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之所以能够提出质疑,也侧面表现出学生真正进行了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从许多学生的质疑声中得出学生的共同质疑点,进而对其进行重点攻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锻炼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推陈出新,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勇于质疑书中的内容。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通过引导教授学生如何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面对疑问。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答案的一系列过程,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不断锤炼的过程。
四、结束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章不同作者要表达出的不同情感,使学生能够从书中体会到不同的感觉,以丰富自身的阅历。小学可以说是学生正式步入学校的第一步,这个阶段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因此相关教师应当及时思考授课教学过程是否存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做到了让学生处于课堂最中心。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真正设置出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案,实打实地去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开始就养成有益于学习的各种习惯,助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