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22-03-16黎永福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课堂

黎永福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甘沟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

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音乐这一小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成熟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承载着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感悟音乐美的重要作用,是高中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由于音乐的宣传特性,其蕴含的情感态度、思想情绪能够通过声音有效感染学生,从生活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成长上能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从学习上则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效果。综合而言,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普世价值观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从美育教育的角度,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构建策略作一简要探索。

一、美育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具体含义

美育教育有着比较广泛的含义,比如最直接的美育教育是美术学科承载的关于“视觉美”的含义,某个风景好看,赏心悦目;某个女孩漂亮、某个男孩帅气;某个大家的画作感染力十足,十分诱人等等。另外,从“德行”方面来讲,美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涵养善良的品德,乐于助人,因心善而美;从“语言”方面来讲,美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通过富有艺术性的话语表达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让人读起来富有感染力、容易接受和理解;从数学、体育、物理、化学等等各方面来讲,美育教育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来说,《音乐鉴赏》中对音乐的审美功能作了如下表述,音乐审美就是通过音乐的倾听和感染,使人们净化心灵、调节情感,进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情绪的目的。就高中音乐鉴赏课而言,面对的是整体的高中学生,他们与艺术专业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专业需要强调对于音乐基本技能等吸收,并用之于音乐创作,而高中的整体学生则仅需要学会倾听、能够分辨出音乐的好坏、能够通过倾听音乐受到积极的感染即可。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美育教育的最直接含义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声音美;通过鉴赏音乐,能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心理素质,涵养积极正确的普世价值观。

二、美育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构建方向

“南辕北辙”永远达不到目的。在美育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构建方向。比如,在一节音乐鉴赏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一首音乐的美,感受到这首音乐蕴含的丰富的积极态度,但整个课堂的构建完全从音乐技巧上面导入、开展,势必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美育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构建方向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涵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将课堂构建的各环节与“审美”相挂钩,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通过对于音乐的鉴赏受到“美”的感染,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的审美判断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笔者近两年的探索中,切身感受到高中音乐鉴赏课课堂构建方向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系统化的美育教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构建方向策略,比如,从音乐鉴赏的内容、路径、体验及参与等多方面强化美育教育的分量,从而达到有效的美育教育效果。

三、美育教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构建流程

在美育教育视角下构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大方向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程序进行一定的设计,使整个课堂教育教学过程、音乐鉴赏过程既围绕美育教育的目标,又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而全面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一)备课时注重资源整合,丰富高中音乐鉴赏课审美内容

在美育教育视角下,教师要想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质量,首先要在备课时注重整合高中音乐教育资源,融入音乐鉴赏审美内容,使整个课堂沉浸在审美的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在《学会聆听》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包括对于《草原放牧》《长江之歌》的音乐鉴赏。如果教师单纯地直接将之拿来播放,由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蕴含的诸多音乐要素,学生虽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歌曲中的豪放、广袤、气壮山河的节奏,但对于音乐中蕴含的地方特色,蕴含的内在的声音美、词调美,丰富的感情美等,并不能完全体会得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根据两首音乐的特点,通过将相对流行的、本地的特色音乐与之进行融合,使学生从熟悉走向陌生,再逐渐熟悉的过程,进而通过熟悉的歌曲感受到这一组音乐内容的内在美。

(二)讲课时注重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拓宽高中音乐鉴赏课审美途径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可选择性,使用信息化不仅是一句话、一个大框架。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真正使用信息化有多种路径和方法,比如将信息化当作黑板不再手书板书;比如将信息化当作音乐鉴赏的播放设备来用,一切都从网上传输,不再有形地搬运;比如将信息化当作资料的查询途径,当场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仅限于上述应用还远未达到真正的信息化应用。比如,在现代京剧的鉴赏中,不仅将教材中的一些素材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现出来,同时将其他一些著名桥段利用休闲时间向学生播放,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自然也通过音乐中蕴含的各类有关美的元素涵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达到了美育教育的目的。以笔者经验来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信息化手段要注重方法的应用,在设计时尽可能估量更多的情况,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比如,音乐鉴赏首先应该是“听”的感触,一节音乐鉴赏过多使用信息化手段,不免出现视觉冲击大于听觉的现象,这与音乐鉴赏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三)鉴赏中注重文化渗透,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审美体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当前各学科都在探究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缘由,这些内容在音乐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著名琴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和伯牙绝弦的故事等等,这其中无不蕴含着我国古代艺人的优秀文化传统,他们对于音乐的理念、对于做人的哲学认识、对于自然的热爱等等。在高中音乐鉴赏中,高中音乐教师要注重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向学生呈现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体会到音乐人的处世态度,感悟到他们博大的胸怀,进而提高学生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积极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课后总结注重教育教学评价,提升学生高中音乐鉴赏课参与积极性

任何一节课都需要有一个课后的总结,以对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其中自然包括对于学生的评价。美育教育视角下,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有针对性地从美育、审美能力方面进行。由于他们对于音乐鉴赏课的目标要求相比专业学生不同,对高中整体学生要做一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使他们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感受到放松、感受到乐趣横生、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轻松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参与积极性。鉴于当前高中音乐教师基本都能够强化对学生的鼓励,虽方式不一,但殊途同归,本文仅从理论方面简要介绍,不再过多赘述。

四、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基础,实现音乐审美心理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内生动力,是一个人持续学习、思考探究的强大激情和有效支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强化他们音乐审美兴趣的激发,往往能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和参与到音乐欣赏课之中。基于此,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搭建平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实现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迸发。受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音乐知识、音乐理论、音乐技能关注较多,但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上用力不够、作用不大,导致很多高中生虽然学习音乐但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对高中生音乐学习欣赏兴趣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充分了解,让学生对音乐之美进行全面感悟。相较于其他学科,音乐属艺术门类,能够强化学生情操的陶冶。在音乐欣赏热情培养中,教师要防止和避免单维度、单一性的知识灌输传授,要努力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搭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强化学生内心深处浓厚兴趣的激发,长期持续下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比如,在进行《醇厚的中原韵》一课内容的教学中,对我国古代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筛选和编排,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基于我国音乐的辉煌成就进行充分了解,强化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对教材之中的音乐进行细致的学习鉴赏。教师还可以辅之以必要的视频,将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融入进去,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仔细感受、深度欣赏,实现音乐视野的开阔和拓展。

(二)以学生课堂参与为载体,实现主体意识培养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倡导和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基于此,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欣赏性课堂的构建中,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充分参与,积极、主动、自由地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传统音乐课堂中课堂的掌控者是教师,很多时候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体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充分认识,强化自身身份和角色的调整与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实现主体意识的焕发,并以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班级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新型教学方法模式的引入。比如,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为依据,将他们分为流行音乐组、古典音乐组、类似民族音乐组等。之后教师分别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身感兴趣内容的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帮互助、讨论交流,在思维碰撞、探究探讨中带动学生音乐欣赏素养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学生进行自身近段时间学习成果的展示,组织其他各个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积极讨论、客观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充分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一些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将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提供给学生,强化学生对音乐魅力的认识和体会,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提升。

(三)以学生反复聆听为依托,实现情感体验提升

相较于其他学科,音乐鉴赏过程中需要带动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使之同音乐作品的内涵相一致,从而对作品之中的情感进行感受。基于此,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和具备了一定程度和水平的审美体验,基于此教师要努力对之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强化学生各个感官器官的充分调动,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准确体验、细致感受。这样的美育视角之下,教师为学生搭建反复聆听的平台,使之进行乐曲情感的全面体验。比如,着眼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进行体验,实现自身体验和感受的获得,即对这一音乐曲目是否动听悦耳进行判断,强化学生感性体验的形成。在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基础与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体验的深化,在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充分地思考、理解和想象,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中,要注重强化学生感性体验的积累,再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就能够让学生实现音乐的深入体验,实现欣赏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结语

高中音乐鉴赏是基础教育最终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视角下,又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高中音乐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全面提升高中音乐鉴赏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