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析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核心

王 杨

(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三小学,甘肃 兰州 730060)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各大学校的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学校在育人方面要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而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有效地实施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德育知识,提升素质,掌握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教学需要研究的任务,也是教师的责任。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情趣的场景,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理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也得到了释放。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且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就想要一探究竟。但是,对于理论知识部分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道德和法律部分。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创设比较生动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的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理念的概念

所谓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能应对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实质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努力。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中,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素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的参与性等。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道德素养、心理教育、爱国意识、政治经济、社会等。创设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来讲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核心素养理念下,通过情境化教学使得课堂的内容更直观化、趣味化,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得到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建设,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好地发展,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考核内容过于简单化

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作为这一门课程完结阶段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又一次认定、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定,得到结果的学生可以通过考核确定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对自己进行完善,向着更加完美的学习目标靠近。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评价太过于注重鉴定学习效果,学生并没有通过考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正。学校对于考核的内容过于简单,将考核标准降低,考核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使得学生只关注于成绩,并未通过考核分析自身的不足,学生得到的考核结果对自己以后的指导不起作用。在这个方面上,考核这项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显得有一些多余。

(二)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得到正确引导

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设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产生影响。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学生走上了不归路,影响核心素养的建设。再加上,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不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在课堂上也不懂得正确引导学生,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或者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没有针对性地引导,不普及思想道德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意识不明确。而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全面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枯燥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都会一致认为是一门很无趣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新奇之处,理论知识占据大半个教学内容。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那么整堂课下来,学生在听、教师在机械地讲解,整个学习过程属于被动状态。教学模式的落后,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在大数据时代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这种单一的教学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较模糊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国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在开展文化学科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便在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并没有一套比较完善又科学的教学体系,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也不够明确,使得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念意识薄弱。对于道德与法治课,会出现很多理性知识,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处于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中。教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必然会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核心素养下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爱好广泛,兴趣多变,主要是比较感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得到积极的发展。小学生也是富有情感的,由于他们社会生活阅历不多,对事物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在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很容易就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并在情感的联系和驱使下融入道德知识的学习中。结合小学生的特性,教师可以融合多种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音乐和图片,组织课堂小游戏、讲解小故事等方式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客观事实,进而激发其情感。

比如在学习编部版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网络上的小学生平时在课余的时候都是在做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关于“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话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增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组织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可以让学生讲述课余生活最开心的时刻等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播放音乐更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感染情绪。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母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妈妈的歌曲让学生用心聆听歌曲,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对孩子付出的。再加上歌曲中情感的渲染,让学生沉浸在歌曲中,情绪也被一同带动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引导将学生带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无形之中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价值观

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课堂上,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教师可以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开展核心素质教育,并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开展教学。学生是课堂的核心教育主体对象,所以,教师要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向学生讲述几个关于共产党的革命故事,让学生对党产生热爱、敬佩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小组合作时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们的难题,给学生一个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核心素养的路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的帮助,可以自行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为学习提供基本框架,学会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参与小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学能力可以显著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虽然学生的学习空间有限,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互联网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可以让学生随时进行在线交流学习。目前,在线合作学习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以各种方式和观点理解课堂上描述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中的某些材料,包括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看视频、音频和图像,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例如,在学习编部版小学六年级《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程时,这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也很陌生。为此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视频,利用在线提供的材料,如简单的小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看到各种不同的新闻和新鲜事。那么,教师在讲解与法律有关的教材时,可选择小学生平时常见的内容举例说明。例如,在某些农村地区,学生可能不上学,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足够的知识,并且对知识所能提供的长期利益尚不清楚,他们的认知仅限于直接帮助家庭工作的利益。但是每个人都有学习的义务和权利,小学生还有许多其他权利和责任,例如尊重老师、获得物质帮助和寻求帮助等,这样学生会逐渐理解课程,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教学,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知识来自生活实践,生活需要很多知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方面,许多知识涵盖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由于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道德理论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太贴近。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而生活情境的内容既要是学生平常熟悉的,又要与教材有关。教师可以从平时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事件举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在这个时候,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增加课间的互动性,带动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文中枯燥的知识通过生活情境的演绎而变得生动真实富有情感。比如,在学习《交通“信号”要知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分别找三个学生做个小游戏,当教师拿出红灯的图片时,学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个小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基本的交通信号小知识。另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小学生充满好奇的特性创设实践生活情景。小学生喜欢新的事物,但是他们对于新事物的热衷又是比较短暂的,新鲜感过后也就不那么好奇了,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基本也是比较浅层的。所以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这个特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他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新事物。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学生也能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中核心素养的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创新德育课。在德育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的综合道德素质,明确的法治观念。教师在探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时,除了改善学生的基本素养教育外,同时还需要注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学习目标的创新。通过创造科学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在健康的情境中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独立性,在教学实践中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教师应将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素养教育融合起来,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从而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