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优化路径研究

2022-03-16王信翔

科教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王信翔

(厦门医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3)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大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不断落实,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迎来了新的转型契机。如何更好的把握新时代思政教育内涵,贴合“三全育人”的时代要求,进一步优化育人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站位。

1 “三全育人”要素的内在逻辑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党对高校一切育人力量充分调动,最大限度整合育人元素,兼具教育引领与思政育人指导双重使命。在“三全育人”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人员协同、过程贯通以及全面覆盖。“三全育人”遵循思政育人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从而形成有效育人合力。[1]

“全员”是“三全育人”工作的奠基石。“三全育人”的核心是人,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推行育人理念,协调与整合多方资源的执行端。它强调教书育人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贴合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构建全员参与的思政大格局。顾名思义,“全员育人”打破了传统教师队伍的圈定,拓宽了育人队伍的维度。广义上的“全员”是指全体社会人员应履行育人责任。狭义上“全员”则是指高校全体成员共同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这里既涵盖了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思政教师等队伍,也包括教辅、管理、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从而致力于构建“家—校—社—学”为一体的育人共同体。

“全方位”是“三全育人”范围延伸与保障。“全方位”主张对思政育人范围的界定,强调与学生个体成长密切关联的各个模块,避免思政教育的碎片化,是“三全育人”范围的延伸与保障。“全方位”提倡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思想、学习、生活等环节,调动显性与隐性资源,不再仅仅依赖于思政课堂,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模式朝“全”“深”“新”发展,进而实现从局部性到全局性的转变,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确保高校育人工作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格局,是开展育人任务的资源端。

“全过程”是“三全育人”重要载体。“全过程”强调思政育人的连贯性,认为思政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末,贯通入学、学习、毕业等各个环节。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纳入教学管理与服务全过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进一步解释了育人工作中“人员”“时间”“场域”的有机统一。“全过程”,旨在注重三全育人的过程性与阶段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系统性特征相贴合,关注育人过程性,强调时时处处育人。全过程,即思政教育的不间断,遵循大学生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育人方法,致力于构建“全程育人”的完整保障链,是“全员”“全方位”的重要载体。“全过程”涵盖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横向阶段,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大学生的“终身事业”。

2 “三全育人”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基本思路

“三全育人”的育人性与高校辅导员主责主业相契合。“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思维,其根本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全民素质的时代新人。结合我国“大思政”的时代背景,“三全育人”的提出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位意识,更加明确“全面育人”的发展方向,围绕以学生为主的全面发展。同样,高校辅导员工作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位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班级建设、学生建设、日常事务管理、服务与咨询工作等学生工作,其根本是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对学生思想行为施加影响,将科学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素养,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在学生事务性工作中植入育人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时代特征与高校辅导员职责使命相吻合。“三全育人”理念让高校思政教育得到全面巩固,定位更加清晰。随着理论内涵不断丰富,“三全育人”的综合试点工作进一步将“立德树人”嵌入大学管理与建设各个环节,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形成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形成轮廓清晰的内涵式发展新局面。立足于新的时代发展方位,“三全育人”更加侧重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与引领,符合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发展新形势,学生学习新态势,重新审视教育对象,弱化理论教育的工具性,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实践者,是育人事业的推动者,肩负着培养专业技能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命,对大学生行为举止、人格三观起到了正向的引导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要一环。

“三全育人”的整体性与高校辅导员协同性相契合。在实践方面,“三全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的多样性。这里既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域,也强调了个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角色的多样性。高校辅导员要基于学校组织架构开展事务性学生工作,是学校与学生间的“沟通者”,通过双向链接,将学校与学生同上同下互联。此外,高校辅导员还是“家校对话”的联系人,在家庭、社会、学校建立对话地带,在家校社之间建立协同联系。总之,教育主体差异化在高校辅导员与多个部门通力协作下共同致力于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 “三全育人”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困境指向

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陷入“孤岛化”现象。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与先驱者,兼具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身份。在现实情境中,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间链”,是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和学校政策的“代言人”。[2]在组织架构上,高校辅导员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链,执行学校各级行政部门下派的一线任务。但是,高校辅导员长期处于一线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生事务性工作抓手,长期面临着上行事务性任务与下行学生安全稳定的双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空间。长此以往,高校辅导员在面对本职工作中呈现“乏力”之势,陷入一种“孤军奋战”的工作境遇,造成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孤岛化”现象频现。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三全育人”耦合性不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诚然,固有的工作模式和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稳定运行。但该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窄了思政工作的深度与实效,削弱辅导员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与创新性,造成思政教育传统式灌输与自主意识相互矛盾。在“三全育人”中,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职责、角色并未得到清晰界定,与其他“育人主体”的关系并未明确。此外,以高校辅导员为主线的思政育人工作容易造成思政教育的单边化,陷入“辅导员思政”的错误理念。“三全育人”思政模式并未完全厘清高校辅导员群体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与要求,造成其他育人主体意识不强。

高校辅导员深化“三全育人”的成效性欠佳。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核心是培育坚定价值信仰,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从目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开展实际成效而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效应并未得到显现。部分高校辅导员未能树立全局的育人观,做到“因势而新”,缺乏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了解与掌握,从而造成高校辅导员对“三全育人”工作领悟不彻底,育人元素挖掘不到位。例如:高校辅导员倾向于“过去”的育人方式,对于学生评价更多围绕专业成绩、道德品质的标准,存在明显的“非全”短板。高校辅导员队伍模块未能释放出系统化的育人成效,岗位定位与育人功能的直接关联性存在不平衡性。

4 构建“三全育人”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向

提升理论站位,提升育人思想政治育人教育成效。“育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固有属性。聚焦“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高校辅导员要致力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能力,紧密围绕“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提升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3]相较于专业老师而言,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一方面要强化自身解释力,维护思政教育答疑解惑的功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层面的现实困惑,彰显“育人”的成效性、及时性。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发挥组织性,在思政工作环节下功夫,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构建一体化育人平台,巩固“全员”的育人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将“三全育人”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实现“精准思政”。

强化角色意识,巩固育人体系的“主责主业”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兼具管理与教师的双重角色。其一,高校辅导员要发挥思政课堂阵地作用,利用主题班会、思政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堂渠道发挥育人功效。其二,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打造第二课堂,打通课堂外部资源,做到课堂内外相链接,提升教育育人时效性。另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要致力于优化育人条件改善育人环境。高校辅导员要发挥自身岗位优势,从高校辅导员“主责主业”出发,坚持从党团建设、教学服务、学生管理等途径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掌握思政教育科学规律,提升创新能力。从工作性质出发,高校辅导员掌握时代规律,紧密贴合育人主体,将理想信念与价值导向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之中。高校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转变原有思维模式,从“保姆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思想引导”培育者,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4]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多元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建立“育人清单”制度,保证育人工作全覆盖。另一方面,注重“育人”动态性,强调分门别类,从问题视角出发,及时掌握和判断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化实践育人、思想育人、管理育人,避免以偏概全的片面化、简单化倾向。

树立全局观,打造协同联动育人机制。高校辅导员作为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末梢链,具有整合资源、形成协同攻关的育人合力。当前,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还是日常管理职责,高校辅导员都应当从全局视角出发,从过去学生事务工作“缝补者”转变为协同育人资源的“整合者”,建立系统性思维,避免过去“以管代教”的育人模式。高校辅导员要做好一名“联络人”,让更多育人主体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事业,营造人人参与,上下联动的育人机制,避免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单边化”,从而有效形成育人合力。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要不断审视自身工作内容,从思想、生活、学习、就业等模块做好思想政治的“引领者”,打造系统性、多维度、全局性的育人内容。

5 结束语

“三全育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新的行动方向,为重新诠释高校辅导员角色提供新视角。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核心力”,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格局下不断深化工作内涵,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本领,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顶层设计,促进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良性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