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过程现状分析
2022-03-16田春
田 春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师专业能力之首。在幼儿园中如何创设出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挑战。主题墙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
本文随机选取N市Q区的4 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104 位教师发放问卷,并对其中的25 位教师进行访谈。发放问卷共计104 份,回收10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9 份,有效率95%。有效访谈人数24 人,有效访谈率为96%。运用作品分析法对88 幅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照片进行分析,探讨普惠性幼儿园教师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提升其班级主题墙创设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 幼儿园教师在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前期存在的问题
教师获取主题内容的途径较少。幼儿园教师在确定主题后查找资料获取主题内容时,大部分教师会从网络、书本上查询有关主题的内容。编号17 受访教师说:“我们确定主题墙的主题后就开始根据主题查找相关内容。一般都从幼儿用书、环境创设用书、网上查阅等方式找内容。其他的也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找到资料,只能根据现有资料进行班级主题墙的创设。”网络上的资料虽然多样宽泛,但精准度欠缺,内容来源可靠性不强。从书本中查找相关内容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教师需要具有辨别书中主题内容与本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相关性的能力。
主题墙的内容选择偏重艺术领域,比较单一,缺少领域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对88 幅主题墙照片分析可知,偏重艺术领域,突出艺术形式的有24 张。但是幼儿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是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共同学习,教师要从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出发,结合各个领域对幼儿的认知、学习与情感进行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主题墙创设的物质材料单一。根据访谈可知,幼儿园的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时一般都是提供A4 纸、颜料、贴纸、双面胶、牛皮纸等等一些普遍且基本的材料,即使教师有创设的新想法与创意,也会因为材料的单一而放弃。如主题墙照片“我喜欢的幼儿园”创设就很简单,内容就是幼儿参与主题时的照片和幼儿完成的画册。主题墙整体很简洁,就是用牛皮纸打底,彩色卡纸上打印,使用的材料很单一。
1.2 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中期存在的问题
主题墙展示高度较高,幼儿参与困难。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可知,3-6 岁幼儿的身高在一米左右。但在幼儿园参观时发现,部分主题墙悬挂展示的高度远超出一米五以上。如大班的主题墙“我是中国人”,其高度与悬挂在白板上的时钟齐平。大班幼儿的身高在104.9-125.8cm 之间,而这个主题墙的高度远远超出了幼儿视觉高度。如此高度的主题墙面环境,幼儿需要抬起头才能看见,可见,幼儿实际参与创设困难。
幼儿独立完成的环创作品较少,缺少幼儿主体的体现。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指幼儿参与的环节,包括主题与内容的选择、装饰材料的制作等等。二是指幼儿与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互动情况。幼儿通过主题墙这个“窗口”,以各种作品记录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表现自己进而获得主题中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加强幼儿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研究者对88 张主题墙照片分析可知,其中幼儿作品仅占15%,教师作品占40%。这表明幼儿园班级主题墙上缺乏幼儿作品的展示。
1.3 幼儿园教师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后期存在的问题
主题墙的内容无味,幼儿无欣赏兴趣。观察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时,不难发现,有些主题墙的内容较枯燥,设计也缺乏美观性。主题墙环境创设,问题大多是装饰成分过多、规划不合理,例如一块墙面上,文字与图片挤在一起,显示内容过多,需要适当删减。如,主题墙照片“迎中秋,庆国庆”,整个版面中用碎纸拼成的五星红旗占了整体的50%,其他部分是幼儿做水果酸奶、吃月饼、撕纸的照片,没有关于中秋、国庆的具体内容,且墙面展现形式较单调。教师主题墙环境创设时会呈现平贴式创设方式,即墙面上贴满幼儿创作的作品,将墙面大致分为几块,但没有划分依据,仅是一张一张地贴满整个主题墙底板。教师的如此行为并没有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反而忽视了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幼儿参与”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在展示主题内容时也要思考幼儿与主题互动的行为。
由图1 可知,4 天时间内,幼儿与主题墙互动的行为下降比较明显。可见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过于装饰化,幼儿缺少与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主动互动。
班级主题墙创设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结果,缺乏过程性和公正性。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也是如此。研究者所选的普惠性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一般都安排在期末,主要由业务园长对园部各班级的主题墙面环境创设进行整体性评定。每位幼儿园教师也都有评分权利,可对其他班级(非本班级)的主题墙创设情况参与评定。按照上述方法评比得出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期末该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最终呈现结果,却忽视了对本学期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过程的评价。主题墙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与墙面的互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程度等都是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仅仅以此创设结果作为评价依据,班级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方式缺乏过程性和公正性。
2 影响幼儿园教师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认知的缺乏
研究者选取的几所普惠性幼儿园处于该市郊区,有的幼儿园成立时间已超过20 年,整体环境稍显老旧,师资水平与市区存在一定差距。幼儿园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大专以上的教师占5.77%,大专学历的教师占16.34%,还有大专学历以下的教师。参与问卷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从教4年以下的教师,共占67.31%。幼儿园的部分教师在认知层面对班级主题墙环境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
第一,大部分教师虽然能意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没有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时只是简单地敷衍了事,或者是为了应对幼儿园各类检查而匆忙进行环境创设。
第二,教师缺乏幼儿是主题墙环境创设主体的意识,对幼儿尝试和参与环境创设有顾虑,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很多教师创设时更多关注的是墙面环境创设的美观与装饰作用,忽略了主题墙面环境本身的教育信息,割裂了墙面环境与幼儿之间有效的互动。还有些教师有时会为了省事或者应付园长的检查,会将之前幼儿的作品贴在新的、与之毫不相关的主题墙上,进行“补缺式”创设。事实上,教师忽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后果是,既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创设理念,又对幼儿的创造性发展造成了限制影响。小部分教师环境创设的基本技能不扎实,并且以不科学、不合理的环境创设理念作为指导,在进行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时会出现如主题内容选择不恰当、材料加工不合理、教育价值没有体现等等问题。
2.2 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落后
环境在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创办时间相对较长,整体物质环境老旧,为教师提供的环境创设的材料匮乏,只有基本的彩纸、颜料、剪刀、双面胶以及牛皮纸等等。很多教师想使用的材料幼儿园都没有,物质材料的缺乏限制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大家都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创设出来的环境也都大同小异,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幼儿园应该为环境创设的材料提供资金,满足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需要,但教师也要合理地选择材料,避免浪费。
另外,幼儿园还要重视教师精神层面的支持。如果幼儿园管理者没有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幼儿园教师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会导致有时候教师脑子里闪现出了新的灵感,但幼儿园管理者却对教师的想法不理解、不支持,最终教师无法将自己的创造力真正体现到主题墙环境创设中,长此以往将对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来负面影响。
2.3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制度与氛围松散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师不仅在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深陷困境,在最后的评比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编号21 受访教师说:“教师班级主题墙创设结束后,领导并没有第一时间来看我们的环创。而且在环创过程中也很少给我们建议。一学期快结束时,领导才会带着其他教师到班级里对这一学期创设的主题墙进行评价。”可见,幼儿园对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评价方式缺乏公正性。幼儿园也很少给教师提供具体的参考或者指导,往往只是告诉教师主题名称或者由教师自主决定,而且对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评比只有一次。
幼儿园没有意识到环境评价制度的重要性,也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系统学习有关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方面的知识,这说明该幼儿园管理层的不足,没有营造一种积极进行环境创设的氛围。幼儿园要意识到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评价制度能促进幼儿园环境充分发挥教育作用,针对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评价制度,幼儿园应该积极地探索,要科学地引导教师进行班级主题墙环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