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推进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究
2022-03-16郭金玲
郭金玲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5)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事实和新闻的途径。这种传播方式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探索如何将自媒体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融合,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做到“顶得住、打得赢”,进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
1 科学认知在高校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和排头兵,这一群体首先要科学认识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从立德树人角度认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用。高校一直处于意识形态安全前沿,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生政治思想是否坚定,能否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能否具备一定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知识与技能,是国家能否守住意识形态安全乃至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有效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错误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培养一批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才智的有用人才。二是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角度认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直观表象,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塑造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整合、传播与展示大学生意识形态状态与现象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三是从大学生自身健康全面发展角度认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作用。目前网络的信息、网络的思潮、网络的立场、网络的价值观都对大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针对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精准滴灌。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向导,教育引导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培育其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提升其鉴别不良网络文化和西方腐朽文化的能力,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培育其爱国主义情怀。
2 自媒体时代高校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自媒体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增加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难度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不同,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速度、范围。大学生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交流与分享更加频繁,受地域影响渐淡。自媒体的即时性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和信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时候,接受与分享居多,缺乏对网络道德、网络责任、网络伦理、网络法规、网络安全的全面和深入认知,在接受各种正面主流信息的同时,负面消息、虚假消息、低俗信息等非主流意识形态也会即时被大学生所接收,长期复杂的无鉴别的信息冲击会加剧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容易导致他们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忽略。
2.2 辅导员队伍推进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创新手段与能力不足
辅导员队伍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或者信息化教育的专业教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未及时展开相应的专题教育培训。面对大学生自媒体盛行的状况,缺乏有创新力的教育手段和强有力的举措,不能有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自媒体阵地,与夯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基础,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目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多停留于理论宣讲、理论学习与口头强调阶段,缺乏具有特色的,有实效性的实操活动。高校部分师生在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时,缺乏甄别与应变能力,往往无法科学、及时、有效地认知与应变。
2.3 工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合力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全过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都负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责任,应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但实际上有些部门或者教师认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是学校学工队伍的事情,是二级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事情,是学校保卫部门和宣传部门的事情。大部分教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对此项工作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自己专业与意识形态工作无关,讲授好自己领域的课程,搞好相关的科研就可以了,缺乏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识与方法。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全员参与、多方协同、有效推进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架构。
3 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推进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方法
3.1 显性教育途径
显性教育途径是指传统的现实教育途径。辅导员队伍将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形势政策课、军事理论课等现实教育平台。利用显性教育途径引导大学生群体知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结合“四史”教育,充分运用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成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培育学生“四个自信”。通过案例与数据讲清楚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让大学生群体明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每一步彰显、国家实力的每一步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将日益激烈或者白热化。教育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法规,提升网络思辨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大学生群体共同思想基础,在网络空间增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的自觉性。教育大学生明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科学用网、文明上网。
3.2 隐性教育途径
隐性教育途径是指辅导员队伍通过日常及关键节点排查,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摸底,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消解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隐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是来源于线下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思想、观念和诉求的一种映射形式。辅导员队伍通过做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线下排查工作,充分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骨干或者各种学生信息员,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场所,及时关注学生在自媒体平台的声音,认真做好险情预警与排查,重点做好关键节点的舆情收集和研判工作,力争把意识形态的问题消灭在“摇篮”。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朋辈教育、集体会议、沙龙、座谈会等方法,找出学生产生负面声音的原因,针对学生通过网络反映的建议型、意见型信息,根据内容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予以及时说明、解释和回应,将学生中的消极与不满情绪及时排解,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夯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3.3 实践教育途径
实践教育途径是指辅导员队伍将各种实践项目的载体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相融合,形式多样地促使主题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是检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指标之一,这种可见可操作性的方式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中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辅导员队伍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优势,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专题讲座、教育培训、主题沙龙、演讲比赛、参观学习、志愿服务、寒暑假社会实践、自媒体大赛、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实践环节的教育,通过鲜活的案例、新颖的教育方案、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法律法规讲解和实践感悟,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潜在的风险与危害一目了然。这种创新形式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网络安全综合素养,升华对校内第一课堂的理论感知,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主题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的力量。
3.4 文化教育途径
文化教育途径是指在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入脑入心。意识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与表现。辅导员队伍引导学生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文化建设,积极传播、弘扬、彰显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结合地域文化,凸显校院两级文化,深入推进“一院一品”,突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时代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品牌性,创造出具有校院特点的精品文化、特色文化、安全文化。抵御各种消极、泛娱乐化及不健康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多元不良文化的在高校范围内蔓延与渗透,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师生的精神力量。
3.5 网络教育途径
网络教育途径是指辅导员队伍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学会利用网络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在网上做好“潜水员”“宣传员”“调解员”“引路人”。既暗中观察发现问题,又主动发声正确引导,经常浏览学生个人或者班级(团支部)、各类社团的自媒体平台,或者通过各种信息员渠道,及时掌握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上对重大时事政治热点事件和社会舆论争端的反应。某些学生个人信息获得具有局限性,加之自身政治素养、综合素养不高,法治意识不强,在过度凸显自我的意识下,会出现借助自媒体平台发表发布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言论,如果任其扩散发酵,势必给校园乃至给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辅导员队伍要强化自身网络知识学习,通过设立网上专题讨论,转发网络精品文章,撰写网文发布原创思想感悟,开设公众号等形式正面发声,提高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影响度、认可度、抢占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3.6 建立教育机制
建立教育机制是指建立校院统筹协调的立体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框架、明确工作目的与流程、细化各级各自职责、确立考核指标、形成预警流程等环节,帮助辅导员群体在工作推进中寻求指导与帮助。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排头兵,其角色是多元的,是教育人、联系人、排查人、责任人,在推进工作中辅导员队伍需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中各个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通过工作机制树立全员教育观念、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细化监督检查,有效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与互动作用,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现校园全覆盖。
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与稳定、事关巩固党的指导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辅导员队伍需要立足岗位职责禀赋初心、牢记使命,从战略性角度认知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意义,增强阵地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探索工作规律,明确岗位责任,不断采取新的有效举措,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