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口风琴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2-03-16王海鸥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实验中学255088
王海鸥(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实验中学 255088)
口风琴外观小巧,携带方便,并且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凸显口风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以及个人潜质,通过设置一些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风琴的吹奏技巧,演奏出更多优美的旋律。
一、示范指导,反复练习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学生需要掌握的口风琴吹奏技法越来越多,吹奏难度也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在口风琴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在学生面前扮演一个辅助指导的角色,并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一些高难度的口风琴吹奏技法,除了依靠教师的个人力量之外,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曲谱,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欢乐颂》这首经典的曲目为例。教师在示范演示之前,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欢乐颂》的简谱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第一小节的简谱是3 3 4 5 |5 4 3 2 | 1 1 2 3 | 3. 2 2 - |,在教师吹奏过程中,学生一边认真观察教师的指法与运用的气息,一边对照简谱,并小声哼唱。当演示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遵循“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原则,先为学生选择一些易于吹奏的乐谱,然后再逐层加大难度,这样既可以夯实学生的口风琴吹奏基础,也能够使其掌握更多的吹奏技巧。比如,1 1 | 1 1 | 2 2| 3 — | 2 2 | 2 2 | 3 1 | 2 — |,相比于《欢乐颂》的简谱,该简谱当中没有出现延音线,而且曲谱的演奏难度较小,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简谱反复吹奏练习,当掌握了基本的吹奏技巧以后,可以直接进阶到《欢乐颂》的曲谱。通过这种示范演示与反复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口风琴的音准与音色,久而久之,也能够吹奏出更多完整的音乐曲目。
教师示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教科书式的参考。对口风琴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师的按键手法、吹奏气息,快速准确地提炼出口风琴的基本吹奏方法,如遇到哪一个音符时加大气息量或者减少气息量;在按键过程中,两只手的位置应如何摆放;在变换音色时,负责按键的手该如何变换姿势。当学生的脑海中对这些细节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以后,口风琴的学习和吹奏过程也将变得更加轻松。另外,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尽量采取走动式的示范方法,即兼顾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主观需求。教师应当到学生中间去,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观察到教师的吹奏技法,避免遗漏任何一个死角,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受益匪浅。第二,可以采取互动式的示范方法,即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个互动氛围,每吹奏一个小节的乐曲,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说出这段乐曲运用了哪些吹奏技巧,或者学生对哪些关键知识点存在质疑,都可以将问题摆在桌面上,这样更易于学生快速掌握口风琴的吹奏技法,并且口风琴的吹奏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小组合奏,客观评价
小组合奏是口风琴教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挖掘学生的个人音乐潜质,并且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口风琴吹奏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当中提道:“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筑在互助的友谊上,凡是同志,都是朋友,便当互助,倘不互助,就不是朋友,便不是同志。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这段话不仅深刻阐释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之间应当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只有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收获真知。基于这一理念,在口风琴教学课堂,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事先将学生划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为各小组选定一个吹奏曲目,并分别让各小组进行吹奏练习。为了防止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每个小组应当指派一名学生代表担任小组长的角色监督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吹奏情况,如果发现哪一个成员应付了事,应当及时提醒该名学生,并要求该学生单独吹奏一曲,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口风琴音域宽广,和声能力强,因此,教师在为各小组选择吹奏曲目时,尽量选择一些旋律悠扬、节奏欢快的曲目,这样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演奏兴趣。以《铃儿响叮当》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曲目为例。这是一首F调2/4拍子的歌曲,在吹奏过程中,学生应当牢牢把握住“欢快”的特征,基于对这一特征的考虑,学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形象而生动的肢体语言,这样能够增强这首歌曲的欢快感。为了验证每一个小组的吹奏效果,在各小组合奏之前,教师应当融入该小组中,现场聆听学生的吹奏效果。尤其在演奏到整首歌曲的过渡节拍时,教师应当及时查找出学生演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这首歌曲的过渡部分出现在“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这一小节,该小节的简谱是3 3 3 3 3 3 3 5 1 2 3 —,在该小节中,出现四处八分音符,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避免出现将八分音符看成是四分音符的情况。由于小组合奏讲求的是音乐的“齐整性”,如果有的学生运用的气息足,那么声调就会升高;有的学生运用的气息小,那么声调就会降低。当高低声调混合在一起后,整个小组的演奏过程也会显得杂乱无章,在这种情况下,《铃儿响叮当》欢快的特点也无法显露出来。
为了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集体合作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口风琴的吹奏技巧,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分层原则,即每一位学生的口风琴吹奏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分组时,教师应当调配好每一个小组的人员比例,使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这样才能凸显小组划分的公平公正性。第二,适宜性原则,即教师应当事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口风琴演奏水平,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尽量少选择一些曲调复杂、演奏难度大的曲目,这样极易使学生丧失对口风琴的学习兴趣。第三,引导性原则,即在各小组演奏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观众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聆听学生演奏的曲目是否出现滑音、跑调现象,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学生的演奏手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问题,应当第一时间进行纠正,以避免学生养成一个不良的演奏习惯。
三、学生互评,熟知技法
目前,初中阶段的每一个班级至少有40名学生,而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可能兼顾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切身感受,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对口风琴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改变这一格局,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教师应将课堂支配权与评论权直接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点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风琴吹奏水平。之所以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多,每天的上课与下课时间都有大量的接触机会,因此,学生对学生的了解远胜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基于这一思想,教师可以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采取一对一、面对面欣赏与点评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演奏方法、变换手法、吹奏气息的控制是否正确等,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论确定以后,学生代表可以将这些结果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演奏过程中的薄弱点,制订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教学指导方案,这对口风琴吹奏能力的提升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以作曲家许镜清创作的《敢问路在何方》为例。这首歌曲属于D大调4/4节拍,这一节奏的周期性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学生在吹奏这首乐曲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同桌作为聆听对象,首先吹奏这首乐曲,然后由同桌负责对乐曲的吹奏过程进行点评。接下来,同桌之间互换位置,由另一名学生吹奏乐曲,再由同桌进行点评。比如,有的学生在吹奏“踏平坎坷”这句歌词的旋律时忽略了两个延音线,直接将几个音符连接在一起,这就无法表现出这句歌词的延音效果。这时,学生可以直接指出同桌存在的这一问题,并将正确的吹奏方法及时分享给同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方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自己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向同桌或者其他同学请教,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对口风琴正确吹奏技巧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的口风琴吹奏水平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生互评的方法是纠正学生吹奏错误,提高学生口风琴吹奏水平的一条有效路径。在互评阶段,学生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不得中途打断对方,应当耐心等待对方完成整首曲目的吹奏,然后再对学生的吹奏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点评。如果学生正在吹奏时被对方打断,那么学生再重新对同一曲目进行吹奏时,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情绪,导致吹奏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点评时应当直入主题,不得说一些与口风琴吹奏无关的问题。直入主题的评价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吹奏水平大有帮助。第三,在学生互评阶段,两名学生应当尽量使用一些委婉的语言,不得使用带有人身攻击性的语言。
四、结语
自口风琴走进初中音乐课堂以后,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也得以增强。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口风琴的基本吹奏技巧的同时,应当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