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研究
2022-03-16朱路飞宋文霞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255000
朱路飞 宋文霞(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 255000)
一、选题依据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发布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学生作业上有所体现,要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实践作业提高能力。2019年,教育部发布最新政策,从小学到初中即将面临八大变革,其中一条是关于学生的课外作业,即作业设计要注重质量,除基础性功课之外,适当增添一些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作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基于以上国家教育方针指导,我校非常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自2018年以来,全面铺开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质量方面有所提升。
通过家校沟通和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在课后作业方面我校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层面
①布置作业内容单一。教师现有资源不充足,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备好课上资料,批改作业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课后作业设计较少。
②作业设计缺乏应用性。基础性作业与生活联系不够密切。
③作业设计题量过大。教师忙于各项事务,有时会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
(2)学生层面
①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基础性作业吸引不了学习兴趣。
②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难在书桌旁坐得住。
同时,由于这个年龄的中学生精力旺盛,对实践性作业更感兴趣。
(3)家庭层面
①农村学校家长知识层面已经不能辅导初中学段的学生。
②在作业完成时间和质量方面,家长与学生观念不统一,亲子关系出现矛盾。
2.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综述
(1)国外: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我们发现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国外文献主要研究集中于减负和实践性。
①在减负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认为,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五点:一是教师师德和文化素质低,二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失误,三是基于升学率标准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四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五是学生智力生活背景贫乏。
巴班斯基在《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中认为,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师的表述不当、教材多、课时少。因此,他以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六条解决途径。
②实践作业方面
杜威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中提出,基于实验主义的活动作业形式,把活动作业看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作业具有实践作业的特征,种类很多,如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相对于文本性作业而言具有“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侧重理论知识的运用。
(2)国内
①关于作业减负方面的研究
马建生、吴佳妮在《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一文中提到,治理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转换思路,政府应从影响学生时间分配的内部机制出发,设置调节利益的杠杆,引导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等有关利益主体理性决策,平衡安排学业活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及优化任务结构。
钮小桦在《“减负”的学校立场》中指出,学校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心理,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教师对教育规律要有合理的认识,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量。
②关于实践作业方面的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强调生活中需要什么教育就教什么,强调解放儿童的眼睛、双手、头脑、嘴巴、空间、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去实践,去应用。
何文平在《实践性学习的研究》中提出,实践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扮演实际角色和融入事物关系中进行知识经验学习的学习方式。
王月芬认为,完善教师实践作业设计观念是提高实践作业设计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实践作业的时候,应意识到实践作业更能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1世纪以来,关于实践作业设计在我国的研究更加深入,实践学习必须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建立桥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是基于情境的认识,实践者使用理论形成自己对环境的理解。与此同时,实践者还必须意识到组织活动所蕴含于其中的社会进程。
我国教育在实践作业的研究中发现,探究实践作业的应用性颇受关注,基于当前作业与生活融合设计问题的现状,有学者提出相关理论。例如,实践性学习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可以应用实践的工具。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性学习强调个体在实践工作中掌握新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实践性学习通过让个体在学习和提高过程中获得发展,可以为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3.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学术价值:本课题针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和游戏娱乐冲击带给初中学生的各种问题,在作业和生活融合方面重点研究,研究内容紧跟时代特征和时代需要,将现阶段的作业设计融合生活做出最新的拓展和补充,更加适合“双减”政策下中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应用价值:本课题立足现实问题,选取作业与生活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对学生家庭作业设计以及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学习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
实践作业是与传统作业相对而言的,由课本学习向课外学习开放,从空间上由教室向家庭、自然、社会开放,其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重点放在改革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初中学生。
3.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围绕“双减”政策、“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实践作业”展开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调查学生作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反复考证,制订合理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3)探索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原则。布置题量适量,难度分层等。
(4)构建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模式。形成完整的一套模式,可以直接套用。
(5)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系列方案。
(6)设计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作业集,包括操作类实践型作业、实验类实践型作业、课题型实践类作业、创作型实践类作业。
4.研究重难点
(1)重点
①探索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的原则。
②设计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实践作业案例集。
(2)难点
①构建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模式。
②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系列方案。
5.研究目标
(1)通过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系列方案分析,形成探索实践作业的原则。
(2)通过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系列方案研究,构建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模式。
(3)通过组织骨干教师研讨、实践,设计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实践性案例集。
(4)通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特殊典型案例总结,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系列方案。
(5)提升我校教师的作业研发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
三、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在厘清目前有关实践作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弄清实践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在充分利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探究实践作业设计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研究实践作业提供支持。
(1)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和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厘清目前实践作业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2)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弄清实践性作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实证研究,调研并分析调研结果,建立事实依据。
(3)通过组织探讨会,归纳出探索实践作业的设计思路,提出新的体系,形成专业性论文。
(4)通过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出专业性系统的习题集,总结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修正。
(5)通过一线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应用结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询有关初中数学作业融入生活设计的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查看国内外对初中数学设计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为本研究做一定的理论支撑及确立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
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作业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等,为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融入生活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由课题组教师进行集体分析、个人反思。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反思,结合学生的表现及家长、教师的反馈,探究形成能切实提高学生完成质量的作业设计。
(4)经验总结法
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时间,完成质量等,为优化设计策略做有效的参考。
3.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
①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初中学生完成作业时的问题及困惑所在,分析成因。
②根据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与实践性作业有关的培训材料(包括知网资源库等下载的资源、购买的书籍或杂志报纸等)。
③在调查分析和学习文献的基础上,拟定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实践作业研究课题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④填写课题申报表;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
①举行开题论证会。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开题,根据开题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分工。
第一,厘清目前实践作业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前人经验,为本课题收集材料。
第二,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弄清实践作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实证研究,调研并分析调研结果,建立事实依据,并开会研讨现状与前人经验的吻合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内容。
第三,通过组织探讨会,归纳出探索实践作业的设计思路,提出新的体系,并反复修正。
第四,通过行动研究法,结合一线教师经验和专家组意见,研究出专业性系统的案例集并反复实践,加以修正。
第五,通过一线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应用结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发现的问题再次研讨,再次反复修正。
第六,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学校组织的中期评估验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方案,进行后期研究。总结经验,探讨思路,形成专业性论文。
(3)总结阶段
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结题报告,汇编优秀案例集、优秀论文集,申请结题鉴定。
4.可行性分析
(1)前期相关研究积累分析
①学校铺开作业设计积累了大量素材。
②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在多个刊物发表多篇相关文章,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2)学校对课题研究的保障分析
①资料准备
学校为老师提供理论著作、课题网站平台、教学光盘等各项准备。
②学校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管理机制:定期将课题的实施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建立课题档案,保证实验全过程资料、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连续性;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定期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每学期集中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业务培训。
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学校等层次的课题研究实践课,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学考核中给予适当奖励;校内外开展软件制作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对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参加课题研究作为学校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积极投入教科研活动的成员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的权利。
四、创新之处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小,但落实双基、提升核心素养问题也随之而来,实践作业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通过实践作业,建构师生自创题目的策略体系,搭建师生的发展平台,拓展师生能力素养发展空间,形成系统的实践作业的习题集和研究报告,并应用于一线。
五、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
(1)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和实践方案推行实施,形成关于初中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与课题相关的两篇论文。
(3)完成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典型案例集。
(4)完成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探究的结题报告。
2.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
将成果运用到学校日常作业设计中,形成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将对其他有关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持。
教师层面:形成完善的实践性作业设计体系,提升教师素养发展。
学生层面:让知识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家庭层面: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让亲子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