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小结之妙
2022-03-16高红霞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
高红霞(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226016)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学生学习新知识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在快节奏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每节课堂的学习任务比较少,难度低,不需要课堂小结。而且,教师往往将教学重心集中在新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生对碎片化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依据新学知识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产生数学思维还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不对新学知识及时整理回顾,学生很快就会遗忘本节课知识。以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中的知识点为例,探寻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提升课堂小结实效的策略。
一、妙用媒体,概括小结
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点总结具象化,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展示中理解和掌握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总结长度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列成表格并展示在幻灯片上,然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哪位学生能根据幻灯片的提示,为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总结?”此时,会有学生看着幻灯片提示进行课堂小结,比如,“厘米、分米、米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长度的相对大小。”对此,教师展示出另一张更详细的知识点总结,继续发问:“有没有同学要做出补充?”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同学们集思广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为了突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教师也可以选择步骤式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逐步呈现在课件上。先给出1厘米大概等于大拇指的宽,当学生看到“分米”时,马上想到1分米=10厘米,看到“米”时就知道1米=10分米。同时,教师将一些易错点和难点在幻灯片上重点标注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在课堂小结设计中巧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长度单位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学习形式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小结中,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也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巧妙设问,厘清结构
精彩的课堂小结能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带动整个教学过程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安排教学进度,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拿出一小段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印象。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长度“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例题,将知识点融合进去,以提问带领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抽丝剥茧”,获得解答。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明每天从家步行3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20米,请问小明的家距离学校多远?此问题结合长度量感和时间量感,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思考后,学生得出答案:“距离=时间×速度。”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发问:“小明家距离学校多远?”经过演算后,学生得出答案:“小明家距离学校3600米。”教师继续引导:“3600米可以换算成多少千米呢?”学生开动脑筋回忆米和千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得出一致的答案:“1千米=1000米,所以3600米=3.6千米,小明家和学校的距离是3.6千米。”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
这种教学设计从多个角度深入知识理解的难点,对重点知识进行剖析,对薄弱内容重复联系,让学生着重体验知识点间的关联,为学生构建出了知识网络。
三、妙置情境,查漏补缺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针对传统讲授为主的古板教学模式,强调教师通过“做”这一教学活动来“教”,学生从“做”中“学”,从而达到“做即是教学”“学从做中来”的效果。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设计条件,将教学难点和易错点巧妙设置在悬疑的状态中,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中回顾所学知识,将知识点潜移默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例如,在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这一知识点进行小结时,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以下情境:在学习如何测量图形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中寻找身边有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梯形?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根据所学图形的特征开始从身边寻找真实的例子,有小组发现黑板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老师包的形状是一个梯形,老师手里的尺子是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量一量桌上三个教具的边长。”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个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个学生在一旁验证并记录数据。经过一番动手实践后,学生都测量出桌上几个图形的边长大小,将结果汇报出来。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寻找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课堂小结巧妙融入新颖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难点,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负担,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四、巧妙延伸,启迪智慧
打通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让零散的知识点各归各位,是课堂小结的一大目的。小学数学不同阶段的知识点看似彼此独立,无明显联系,但是都存在很强的逻辑相关性。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以例题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其中巧妙延伸数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搜寻相关知识点,实现知识网络的互联互通。
例如,在对“长度单位”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将长度单位与时间的认识融合,组织学生在回忆长度单位知识点时,复习对时间的感知,并探索两者的关联性。建议的教学推进过程是“复习长度单位——复习时间特征——以时间长度衡量长度”。教师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千米是什么单位吗?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马上有学生回答:“千米是长度单位,时间单位有秒、分和时。”然后教师展示习题:“步行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骑自行车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开汽车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学生马上在脑海中回忆起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特征,将时间单位的相互换算关系写在了纸上,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两个单位之间的关联。在课堂小结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延伸,体现数学课程的严谨性和结构性,非但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
课堂小结意义重大,既是教学活动的短暂休憩,又是新学习旅程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又是教师教学功力的体现。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巧妙构思课堂小结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全面提升课堂实效,使课堂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