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先生”潘逊皋
2022-03-16范基公
范基公
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二中读书。至今不能忘怀的一位大师,就是被尊称为“民国先生”的潘逊皋。
潘先生精通古汉语和英语,学贯中西,满腹经纶,亦有“国文台柱”之美誉。就德才学识集于一身而言,在二中,也可以说整个中学界,他是一座丰碑,至今无人逾越。
潘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其兄潘龄皋是光绪年间进士,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幼承家教,苦读经书,造就了他“温良恭俭让”的品格。在二中,他既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又是和蔼可亲的长者。
笔者认为,今日缅怀潘先生,或许对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有所启示。
著名小说家刘绍棠、散文家韩少华,都得益于潘先生的栽培。刘绍棠1948年考入二中,从初二时就开始写小说。那时上作文课,是老师当堂命题,两节课内交卷。可刘绍棠,不按老师命的题目作文,而是随性写小说。潘先生不但没有批评和压制他,而是给予鼓励和悉心指导。绍棠进步很快,他上高中时,当时的语文课本中就选入了他的文章。这是空前绝后的教材佳话。
潘先生不拘一格育人才,使作家破土而出,可谓是育人经典。再看我们当前的教育,用标准答案捆住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头脑,怎么能出大师?
作家陈援考入二中时,没能遇上潘先生教。有一次考试,正巧潘先生来监考。那时卷子都是刻板油印的,有一个字不清楚,学生举手问。潘先生看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写出一个“鹤”字。望着这端庄、秀美的粉笔书法,大家目不转睛,赞叹不已,竟忘记答卷,鼓起掌来。多年后,陈援每每讲起此事,仍兴奋不已。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
潘先生是书法大家。他的字中和温敦,寓刚于柔,显示着尊贵与儒雅、淡定与平和,行气畅达,爽爽有神,臻以达到“人成一品性,字成一家体”。
潘先生曾任商务印书馆辞书编纂,可谓资深的文史学者。当你请教某一汉字或词语时,老先生会滔滔不绝地讲解。有时会从《说文解字》讲到《古文观止》,以至唐诗宋词。他会透过深度的眼镜,慈祥地望着你,你感到有如沐浴春光之温暖。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应邀到罗马尼亚用英语讲授古汉语。应该说,他是我国最早到国外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
当今的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日新月异,但在人品和学识上,教师是否对学生有感召力呢?如果我们只培养“考试机器人”,哪还会出大师呢?
古人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禁想问:“民国先生”潘逊皋,可有后继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