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以历史主动精神激活高校大学生“躺平族”

2022-03-16李敬丽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躺平价值观念

王 新 李敬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纳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党和国家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是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躺平”不良思想的侵扰,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要分析大学生“躺平族”带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激活大学生“躺平族”的历史主动精神,让他们勇敢地迎接未来的风浪。

一、高校大学生“躺平族”带来的问题

“躺平”一词起源于网络并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受错误的价值观念引导,奋斗动力不足,缺乏责任与担当,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一)传播消极情绪,侵蚀价值观念

“躺平”,网络流行词语,于2021年5月底随着一篇帖子《“躺平”即是正义》出现,随后流行于网络空间并引发网友热议。“躺平”在字面上指平躺着的一种状态,互联网上有许多的引申含义,主要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躺平族”都不会做出改变或者进行反抗。大学生相对于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面对的压力较小,只有极少数大学生会选择“躺平”,这一现象多发生于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他们面对就业压力和沉重的生活负担时就比较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选择“躺平”。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直面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与挑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本领。但是少数大学生由于价值观念不牢固,容易受到网络上“躺平”思想的影响,在面对压力与竞争时,产生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躺平”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消极情绪、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虽然在大学阶段有少数大学生受到侵扰,但是随着“躺平”文化的不断蔓延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滋生颓废心理,奋斗动力不足

高校大学生受“躺平”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奋斗意识淡化、奋斗动力不足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平庸的分数、严峻的就业形式、父母的过高期望时,就容易失去奋斗的意志,从而选择“躺平”。部分大学生“躺平族”奋斗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成绩一般,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认为自己拥有“躺平”的资本,不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缺乏更高的追求目标,而失去奋斗动力,选择舒服“躺平”。二是学习成绩较差、能力一般的学生,他们发现自己难以应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努力后仍然没有很大改变的情况下而放弃奋斗,产生消极避世的心态。这两方面的“躺平”,容易使大学生滋生颓废心理,缺乏奋斗动力,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高校大学生受“躺平”思想的侵蚀,主动选择“躺平”,也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表现。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前,就必须做出就业或者考研的选择。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越来越难,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压力感、失落感甚至选择“躺平”。但是,大学生在就业或者考研中应理性看待“内卷”,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避“内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部分大学生一味地盲目加入“内卷”或者选择“躺平”,不仅是对个人未来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缺乏责任与担当的表现。

总之,“躺平”作为一种消极思想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传播消极思想,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奋斗动力不足现象,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以历史主动精神激活高校大学生“躺平族”的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品质和精神状态,反映了党善于把握历史大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精神,勇于克服各种风险挑战、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责任担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才取得了重大成就并总结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因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体现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于大学生“躺平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争做时代的奋斗者

在新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在困难面前容易选择消极“躺平”,需要用历史主动精神给予他们奋斗的信心与力量。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善于把握历史大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精神,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奋发进取、主动作为[3]。大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压力与考验,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失败的经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未来的人生航程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勇于克服各种风险挑战、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惧未来的风险与考验,锻造顽强的奋斗意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勇敢地走上艰辛的长征之路,凭借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顽强拼搏精神取得了长征伟大的胜利。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征程,新时代的大学生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时要以更坚强的意志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生的辉煌。

(二)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勇做时代的奋进者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时多元化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不断传播,甚至先于传统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误导。“躺平”这一消极文化在抖音、微博等大学生常聚集的领域进行传播,对于价值观不成熟、意志尚显薄弱的大学生,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因而,历史主动精神中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明辨是非、坚持理想信念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战胜革命道路上的困难,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党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一精神力量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主体性,自觉克服不良思想的侵扰,增强文化自信,勇敢地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三)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成为时代的担当者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局势。然而,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拥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不上进,面对竞争压力时选择“躺平”,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部分大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只考虑“小我”,不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将“小我”与“大我”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以为大多数普通劳苦大众服务为宗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无数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历史主动精神。因而,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品质对于大学生“躺平”族具有激励作用,它能够鼓舞大学生在困难面前昂起头,以更加自觉自信的态度面对人生和承担重任。

三、以历史主动精神激活高校大学生“躺平族”的路径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其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巩固。高校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激活奋斗动力、增强责任担当,从内心深处激活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培养奋斗意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大学生“躺平族”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不是一部“躺平的历史”,是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开拓奋进的革命史。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靠顽强的革命斗志,打退了日本侵略者,成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下,我国大踏步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管是从党和国家的高度,还是从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都应培养顽强的奋斗意识,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课程。首先,要将党史教育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大党的历史过程的讲授内容。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教育大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并将党的优良传统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其次,要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将党史的相关知识和党史英雄人物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科专家的爱党之情、爱国之情感染大学生,激发其努力学习、奋发有为的斗志。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实践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重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场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党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增强对党史学习的兴趣。

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社团活动这一载体。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形式。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讲解红色故事比赛、红歌传唱文艺表演、学习党史主题演讲等多种红色社团活动。这样有助于营造党史学习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对党史的了解与认同,从而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对党的热爱和敬佩之情,充分激发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

(二)加强价值观念引导,激活奋斗动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价值观念尚不完善,加强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有利于其健康成长。高校积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有助于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扰,激活奋斗动力。

一是强化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坚定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4]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成长,解决部分大学生思想理论不扎实,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同时,高校应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好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网络领域中,主流媒体要加强对青年亚文化的关注度,加强对其价值引导,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大学生“躺平族”要在思想深处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只有内因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增强奋斗动力,激活历史主动精神。

二是要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必须始终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引领大学生,激活其奋斗动力。同时高校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法,努力从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等角度,把党的科学理论和大政方针,讲得细致明白。使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让大学从心底里认同,才能赢得大学生。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长征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活其内在奋斗动力,使其自觉投身到伟大奋斗中去。

(三)发挥榜样教育作用,增强情感共鸣

榜样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宣传身边榜样的奋斗事迹,能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奋斗的价值所在,更容易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促使大学生“躺平族”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不懈奋斗。

首先,教育者要实事求是地宣传大学生身边榜样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来源于真实,如果以“高大全”的标准树立完美人设,往往难以得到大学生的真正认同。学校应重视树立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设置校级、院级、班级三个层次的榜样。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正确引导,不仅能够引领大学生的奋斗方向,更能够深层次激活内在的奋斗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要让榜样现身说法,增强现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打动人心,触及心灵深处的作用。学校在组织相关教育活动时,可以邀请优秀的大学生、老师、毕业校友等进行现场讲授自身的经历,帮助大学生解答疑惑,促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悲观的心态。

最后,广大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奋斗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说明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学生的人生路上的明灯。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并引发其情感共鸣,促使其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四)重视劳动教育实践,增强责任担当

当代大学生处于良好的物质条件下,缺乏劳动教育与实践锻炼,对劳动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劳动是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创造性地运用脑力或者体力获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以及今天我们享受到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不同在于人能够意识到自然绝不会主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才能满足自己多样化的需求。大学生“躺平族”如果一味地选择逃避现实,只会离自己的理想生活越来越远。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可以让其理解劳动的意义,并激发其对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动力。让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可以让他们重新获得成就感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在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增强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重视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社会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的心理,让其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让其深刻理解劳动在个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其奋斗意志。

其次,健全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深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学校可以完善军训制度,让大学生体验到军事化管理,培养其敢于吃苦的精神。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学生的实践课程,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机构、社区的联系,构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高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工厂,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了解社情民情,在劳动中增强本领。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校园绿化管理、卫生清洁,宿舍卫生管理和教室、图书馆卫生管理等方面设置勤工助学岗位,让大学生在日常劳动中切身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躺平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