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概况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路径及课程设计探究
2022-03-16王姗姗
王姗姗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 法国概况课程的地位及高校教学现状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法国概况课程是高等院校法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讲授法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
西安翻译学院的法语专业在第5学期开设了专业核心课法国概况课程,应用法语专业在第4学期开设了职业平台必修课法国国家概况课程,此阶段学生的法语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故此课程的授课采取中法双语,虽使用教材、讲述主题和重点、运用的主要授课语言不尽相同,但课程的授课框架及授课目的殊途同归。无论是从培养目标、学生人数和课程类别来看,此类课程都占据着法语学习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法国概况课的显著特点是教学容量大、课时少、综合性强,而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同时也被赋予文化交流载体功能,由此,文化主题的产出表达也纳入了此课程的教学目的。文化是载体、是交流的平台与助推器,如何使用更高效的课堂形式及课堂教学方法使之有助于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该课程课改的主要研究对象。
2 法国概况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目前法国概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授课特点,我校采取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型授课方式。在针对某一文化主题讲解时,先“破”后“立”,不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内容,而是就“在什么交际场合会使用到该文化点”为思考出发点,设置交际场景,整合课程知识重点,以“产出”为目的,结合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教学环节,扩大教学维度[2]。
在实际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时,合理构建法国概况课程的混合型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线上学习。通过线上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进行“驱动”环节;通过优质微课进行文化主题和语言“输入”;(2)线下学习。学生练习产出,小组展示产出成果(主题讲解),通过设置问题给其他学生,检验展示成果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和学生就文化、语言点进行“评价”;(3)线下自学。展示小组就教师、学生评价修改PPT和讲解词,进行“复习性产出”,同时进行组内评价;(4)线上拓展:教师通过线上学习通平台发布讨论,进行同一主题下的中法文化比较,或中国文化介绍,完成“迁移性产出”。
3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法国概况课程教学设计
在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现以法国概况课程中“中法文化差异”这一具体知识点讲授为例,制定该课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法国社交方面的文化知识,中法两国人交往时所出现的文化差异;(2)能力目标: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懂得用语言表达中法两国人实际交往过程中文化方面的不同,能够向法国人介绍中国最基本的社交文化;(3)素质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懂得交往之道,能够规避误解,理解与包容文化差异。
3.2 教学过程设计
3.2.1 课前准备(学习通平台发布)
(1)主题讨论(法语)。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主题讨论(法语):受邀去法国人家做客,该如何做?(应何时到?什么方式问好?带什么礼物?参观房间吗?);(2)主题任务(法语)。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小组主题任务(法语):根据教师提供的交际情境,小组再现“去法国人家做客”场景,拍摄场景视频,同时在场景再现过程当中思考讨论中的四个问题。
3.2.2 课堂活动
(1)课程导入。设置真实交际情景:如果被邀请去法国人家做客,该怎么做?(课前发布的四个问题);(2)学生观察,对学习要点形成自己的看法。①两个学生表演交际情境(课前已发布小组任务,学生课前准备场景视频)陈琳受邀18:30到杜邦夫人家做客,她18:00就到了杜邦夫人家,杜邦夫人有些意外;她们俩互相问好,陈琳想行握手礼,杜邦夫人行贴面礼;陈琳给杜邦夫人带来精美礼物,杜邦夫人马上打开并表示喜爱和感谢;杜邦夫人请陈琳在客厅休息,陈琳看到杜邦夫人在厨房很忙,想要进厨房帮忙,杜邦夫人婉言谢绝。②通过问答形式提醒学生交际情境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现象(表格),关注点落在两个人是怎么做的,而不去解读为什么。(3)把知识点系统化,和学生共同解读其中表现出来的中法文化差异。①约会的时间。中国人:提前或准点到达。尊重他人,信守约定,不愿让他人等待,浪费他人的时间。法国人:晚5~15分钟到达,给他人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空间,不过分仓促,所以迟到并非失礼。②问好方式。中国人:初次拜访,行握手礼居多,保持适当的礼仪距离,又不失礼貌。法国人:长辈对晚辈,尤其是女性,多行贴面礼,显得亲切。贴面礼较为经常使用,而中国不用,所以这一部分会通过图片和小视频着重介绍,如何行贴面礼。③拆礼物。中国人:不当面拆开礼物,不使送礼者尴尬,会在之后拆开礼物并表达对对方的谢意。法国人:当面拆开礼物,马上表达对礼物的喜爱和谢意。同时通过各种物品照片,让学生们先判断是否可选为礼物,然后教师告知每个物品是否存在法国人的禁忌,何种禁忌,让学生掌握赠送法国人礼物的原则。④参观房间。中国人:去对方家做客吃饭,会早到考虑进厨房帮主人做一些准备工作,分担主人的负担。法国人:房间分为接待区和私人区,接待区如客厅、餐厅、阳台或花园;私人区如卧室、厨房,一般不让客人进入。(4)做客礼仪案例纠正。通过学习,请学生站在法国人视角,对之前视频中出现的做客场景下的文化现象进行纠正,每组一个纠正点,在真实情境中再次强化本课的文化知识点滴。(5)思考和迁移产出。设置相关主题文化任务(4~5人为一小组,分组完成),通过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出其他方面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归类几种文化差异,给出关键字、词,根据不同方面分配小组任务。
3.2.3 课后提升
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场合,课下讨论并共同用法语完成一个3~4条的文化指南给在中国的法国朋友,告诉他应该了解和遵守的中国社交文化,来规避文化误解和犯错。下节课汇总、整理各组文化指南,形成一份完整的文化指南《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送给我系的法国外教。
3.3 教学评价
该课教学评价分为三个部分:(1)个人评价(40%)。①是否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了解法国社交文化的4个方面及和中国社交文化的不同;②是否能够用法语表达中法交往中的文化差异;③是否能够理解并尊重中法社交文化差异,避免文化的冲突。(2)组内自评(30%)。①课前,根据教师在学习通发布的不同交际主题进行情境解读及再现;②课中,共同商量确立特定主题下写给法国人的中国社交文化指南。③课后,讨论并完善小组主题文化指南。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小组活动每个成员不同的分工与表现,分配小组分数,并撰写分配依据。(3)教师评价(30%)。①根据课前发布的学习通讨论参与及回答情况;②根据课堂参与教师问答及小组互动讨论的情况;④根据课后所提交的文化指南的内容及文字表述情况。结合上述三种情况的个人表现进行打分[3]。
4 结语
混合型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是教育领域教学模式转变的大势所趋,而语言的“产出”也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在法国概况课程上实践将二者形成合力,即在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践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法语表达中法文化主题为教学内容,这必然使法国概况课从知识普及性课程变为专业学科性课程,对于法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