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配乐中紧张情绪及悬疑氛围的营造
2022-03-16曲晴
曲晴
(接上期)
3.B(28~45)
在B段中,自第28小节起,3小节为一个乐句,共6句。
第34小节开始,填补了高音区的空缺,而后,层层递进的配器使旋律的音色更加融合和丰富,音响效果也张力十足。第34、38、40、42小节处,小提与中提声部4次变换音高,半音迂回后增四度上行,形成不和谐的听感。第40小节,织体声部在配器设置上也不断浓重起来,跨越3个八度齐奏的同时营造了更为饱满、有张力的音响效果。第42小节后,小提声部弯音的使用由慢变快并逐渐增强,烘托气氛十分有效。
天色阴沉,云的方向由近至远(方位由上至下),运动速度突然加快,密度增大,且变得杂、碎。字幕淡入淡出的速度也同步加快。天色和云依照动势继续发展,不安地翻涌。
第44小节,随着配器逐渐丰厚,和声效果加剧了紧张感;弦乐缓慢的滑音变音为不安的氛围加了力道,最终在第45小节,与同声部木管乐器共同呈现了“半音级进上行”“增五度跳进上行”和“保持”这三种变化共同作用的加成效果。不同乐器的不断加入带来了更丰富的音响效果,整体极具压迫力,不祥的预感加剧。同时,木管颤音演奏、弦乐弯音演奏,张力扩张到了最强。
字幕被云层穿过时,小提琴与部分中提琴渐强,后停在♯D上,以等待最后一遍齐奏旋律的出现,声画上配合得十分巧妙。所有齐奏声部共同演奏♯D、E、A三个音,并结合音区做了改变。天空阴暗,云最后一次变方向,由右至左。速度感强烈,铺满天空。云层穿过字幕,好似被阴云吞并。而后,云层向左飘出画面,带黑背景,留下亮白的字幕对峙(也有突出字幕内容的作用)。最后,字幕陡然消失,只剩漆黑一片的画面。片头结束。
4.尾声(46~55)
第46小节第一拍,推至全曲最强,与黑场的画面相谋和。片头画面结束后,音乐并没有随着戛然而止,而进入了尾声。弦乐在高音区和低音区演奏着带有破坏性的、虫般蠕动式的长音,持续至第55小节全曲结束。冲击感和张力达到了最佳表达效果。
黑场之后,画面由暗转明,切至中央公园中的一景,镜头跟随画中犬运动,最后将引出故事的人物——两位坐在长椅上的女士带入画面。基于谱面,片头音乐于第55小节结束。而在影片中最终呈现的尾声部分,则早与下一段音乐交替连接了,随着画面、声音等视觉信息淡淡地做着过渡,由固定镜头转向叙事,这是典型的电影音乐写作手法。
三、创作技巧分析
这段配乐中,音乐的主要功能为渲染氛围,与镜头语言相结合,在开篇营造出合适的环境和气氛,对观众认识影片给予准确的引导,为整部片子定下色彩和基调。
通过分析可知,詹姆斯·纽顿·霍华德本部作品的创作通过对紧张程度的判断和限定,对于片头给出的信息点透彻掌握,在画面信息中挖掘细节、寻找内在联系,选择了相应的创作技法以达到预设的情绪氛围。
1.音高组织
(1)横向音高组织
本段落的主要旋律一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旋律(第6小节),2小节为一乐节、4小节为一乐句,共5个完整乐句;由四分音符、八分附点和三十二分切分音构成。横向音高组织跨度不大、材料简洁,多为同音E保持,辅以半音级进(E-F-E、G-F-E)和四度跳进(E-A-E)。纵向音程关系以纯五度(A E)为主,颇有空灵之感。
第二部分旋律(第18小节),4句,共11个小节。横向音高组织由E上行跳进五度,最主要音为B,其次为E。此部分出现时,第一部分旋律同时存在,形成了交织的双旋律线条,打破了原有音高组织的规整结构,增添了一丝飘零感、失控感。
第三部分旋律(第22小节),3小节为一乐句,共有8个完整乐句。其中,前2乐句埋藏于B段结尾,与上方两条旋律并行,形成了变幻莫测的融合和过渡。横向音高组织中,主干音由下行的八度大跳(A-A)承接的增四度上行跳进(A-♯D)连续构成。纵向音程关系上跨越多个八度,铺盖之势犹显。
(2)纵向音高组织
在本曲中,音与音之间的冲撞感、不协和感是十分显著的。造成紧张听感的做法,除了旋律中大量小二度级进、增四度跳进以及泛音列的使用之外,a小调中♯G(♭A)与♭B音的使用也更加丰富了音高关系,有效地加剧了音响上的紧张感。此外,旋律交迭处的冲撞也设计得极为巧妙,如第23小节中,钢琴旋律声部一直在主持续(A)上进行着,而此时铜管乐器所演奏的旋律则保持在了长音♯D上,形成了远关系上增四度的三全音设计,紧张感顿时升腾。
总的来看,横向上,多条段旋律可交错叠置,尤其在用于过渡乐段时,极为有效。纵向上,大量采用半音化的写作手法,将现代音乐的元素和技巧用于营造紧张感可谓效果十足。可多采用小二度、增二度、增四度、减五度、减七度、大七度等不协和音程制造冲撞感;巧用三全音、泛音列等技巧营造紧张感;多用三六度、八度音程营造空洞感。另外,创作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非常规的器乐演奏法,它们可以很好地与和声加成,使音乐音响化的张力最大化地展露。
2.织体
全曲第26小节起有长达20小节的织体声部。空拍节奏上,整段织体声部安排得十分自由,與4小节一乐句、3小节一乐句的旋律声部完全不同,没有规律可循。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既定重拍,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使人捉摸不透,是表达未知、紧张感非常有效的做法。简言之,织体的推进感设计要多样,配合情节发展设计音乐,有时侧重弱化、有时则要着重强化,节奏型、重拍均可做无序的调整,以配合紧张感和未知感。鼓、铜管等严格卡画面写作,与长线条的和声相互呼应,要做到“点线结合”。
3.配器
此段配乐乐器使用十分全面,特别是独奏大提琴,异常出彩。作曲家不仅和导演是多次合作的老拍档,默契十足,本段配乐中的独奏大提琴手Maya Bieser与作曲家也是老搭档,是美国知名的大提琴表演艺术家、录音艺术家。她擅长以多元的形式表现音响效果(比如她常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到的多轨录音等),演奏技巧极为精湛,曲风多带有着折衷主义的味道,这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感受十分契合——用极强的表现力去表达“无情”、用极佳的控制力去展现“失控”,直至边界模糊不分彼此,这也是我对此段配乐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Maya Bieser的演绎与片头音乐整体的设计相融,也体现出了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的默契。
本段片头音乐的音区安排上,基本符合各个乐器最舒适、最具表达性的音高位置,没有反常规的使用。此外,混合音色是非常出彩的,除了钢琴与大提琴的组合,齐奏声部也十分值得一说。尤其在音乐进行至B段以后,主声部先由长号、大号、巴松、倍大提琴担纲,随后低音单簧管加入、钢琴加入,圆号和小号也一同加入,与漂浮于上方的小提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笛子、双簧管和单簧管加入,使音区、音色都达到了浓郁的顶峰。这种递进式的、越发浓郁丰富的听感设计十分有张力,精准又强烈地带动了紧张的视听感受。
不难发现,大量使用弦乐长音、震音等作为带有动态的持续音铺垫,可以达到较好的提升紧张度的效果。注意乐器反常规音区的使用,可营造出别致的音色,以配合叙事。不同紧张度的演奏法上需要有所区分。混合音色的安排设置需要有层次,递进感的缔造需要设计。另外,从演奏技法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试验性地发觉不同配器配置的不同音响效果,在音乐音响化的设计上十分适用。
4.紧张情绪在视听感受上的体现
在这段配乐中,丰富的创作手法交织出现,与画面共同担起了引入具体故事情节的重任。蓝色有着让人沉静、放松的美学作用,空灵的旋法充分应和了空旷的蓝天,由轻松的视觉感受引入,随着和声色彩的铺垫逐步激发了其阴郁、忧虑的颜色特性;三段旋律也直观勾画出了云的色彩密度等变化;不断加密的织体随着空气流速同步加快,颇有铺天盖地的行进之势,营造了极其强烈的压迫感和紧张感;配器的浓度与云层的厚度相得益彰,既不显得单薄,也不显得冗沉,营造了很得当的视听搭配效果。这不仅使看似单调的画面充分展露了对整部影片叙事上的铺垫和情节发展上的预告,还使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在了愈加浓烈的紧张氛围之中,十分抓人耳目,很好地发挥了片头音乐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带有紧张情绪和悬疑氛围的段落在各类影片中都有存在,根据剧作上起承转合的发展需求,导演都会不同程度地设置带有此类情绪的段落,以锁定观众的好奇心理、增强情绪带入感,使影片更具渲染力和推动力。重要的是,这种强烈情绪的设置和安排并不仅仅局限于恐怖片和詹姆斯·纽顿·霍华德拿手并常配的惊悚片,题材上几乎没有限定,剧情片、悬疑片、动作片、冒险片、动画片,甚至是喜剧电影中都可能出现,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即尚可认为,对紧张情绪和悬疑氛围的营造进行分析探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意义的。掌握此类配乐的主题性写作技能,不仅对电影剧作、情节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和加成效果,还能对影片整体的节奏、氛围、美学呈现以及观众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专著
[1][苏]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伊·斯波索宾、甫·索科洛夫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增订重译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2015.9重印)
[2][美]塞缪尔·阿德勒著;金平等译.配器法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5
[3][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插图第11版)[M].后浪出版公司
[4]郝键著.音乐基础理论精解[M].北京: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13
[5][美]弗雷德·卡林、[美]雷伯恩·怀特著;刘捷译.在音轨上——现代电影音乐配乐指南(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期刊文章
[1]Christopher A.Reynolds,Mark.Brill,James Newton. Howard.On the Art and Craft of Film Music:A Conversation with James Newton Howard.2010,3(3):320-351.
[2]Pomerance.What Ever is Happening to M.Night Shyamalan:Meditation on an Infection Film.2010, 8(1):34-46.
[3]薛云霞.音程協和性与听感紧张度的关系[J].演艺科技,2012(09):16-19.
[4]耿暘.电影音乐中的视听结合与情感体验[D].西北师范大学,2016.
[5]王洋.音乐心理学研究探析[J].通俗歌曲,2017(01):155-157.
[6]孙丽君,胡理,任桂琴,杨玉芳.音乐层级结构的紧张感加工及其神经机制[A].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1.
[7]孙丽君,马小龙,杨玉芳.听觉线索与个体差异对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01):70-78.
35515019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