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当下 风轻云淡
2022-03-16柳苏凌
柳苏凌
林玲,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天津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林玲教授于中国音乐学院执教已逾三十年,具有极高的筝乐表现力及其艺术与理论修养。她以近半个世纪所积累的、极其丰富的舞台演奏和教学实践经验,致力于中国古筝演奏法以及教学法的研究,梳理、总结并形成了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古筝演奏与教学法理论体系,在业内以授课严谨、方法科学著称。她执教以来成绩斐然。近年来为社会师资培训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在“北京乐器学会”组织的全国古筝师资系列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为全国各地输送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为古筝艺术的科学、系统化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隐于市的启蒙恩师
数月前,本刊邀约了林玲教授撰写了《唯乐不可以为伪——“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出版感怀》一文。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秀明先生的无限怀念,隔空致敬这位引领她走入音乐世界,帮助她探求筝乐世界中真实不虚、无尚智慧的启蒙恩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筝演奏大家杨秀明先生。通过回忆她与杨老师的点滴过往,客观地展现了一代国乐大师“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高贵的精神境界。尽管圈内人士对杨秀明先生身前身后事众说不一,但从小就跟随杨先生习筝,亲历过他人生故事的林玲,只想通过这些文字告诉大家:唯乐者,不可为伪。
有这样的启蒙恩师,林玲的艺术之路注定不会寻常。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人生途径,二者相互影响,又相得益彰。在林玲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秀明先生超然于世、超凡脱俗的文人的风骨,正如古代文人所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秀明先生的言傳身教、艺术思想及其艺术品格深深地浸润着林玲,在古筝艺术道路上她始终不忘先生的谆谆教诲,望其项背不敢停步……
“写秀明先生的确很艰难,因为人们对他的生活境遇、生前后事众说纷纭。但,是他从小引领我走进音乐这扇门,当年他说的一些话我听不懂,多年后我才感悟出其内在的深意,感叹他的用心良苦,令人唏嘘。”
林玲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那里是潮州筝乐的故乡,那里的山山水水孕育出了她传习“潮州筝乐”与生俱来的灵秀之气。
“秀明先生是我父母的好朋友,我印象中他时常会来我家坐坐。有时候父母还没下班他就来了。有一次他带来了一台古筝,我跟古筝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我虽然年纪小,但杨老师来了我像个大人一样招待他,他在一边弹古筝,我在一边安静地听。偶尔他还会带来一些朋友在我家弹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的学生,因为他自己的生活很贫苦,总是东家坐坐,西家待待。但这恰好给我营造了学习古筝的环境。在还没正式学习古筝的时候我就听他和别人弹筝,总是能在相似的旋律中听出他和别人的不一样,慢慢我对古筝有了自己的评价,有了自己的审美和标准。虽然我已经跟母亲学习琵琶,可最后还是央求秀明先生教我古筝。”
作为当年杨老师最小的学生,林玲是幸运的,她像一张崭新的白纸,任由一位身怀绝技的师父点化开悟。再加上林玲与生俱来的音乐灵气,师生二人很快就有了师生之间的默契,其演奏水平日益增长,大约习筝三年多时,师生二人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机遇。
喜极而泣的赵沨院长
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到汕头参加潮州音乐研讨会,林玲妈妈的好朋友提议让赵院长给林玲鉴定一下水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快这件事就促成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十几岁的业余习筝小囡,给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当面弹琴简直是天大的事情,接到通知后家长和老师都很紧张,只有林玲自己心中有数且充满自信。
“那是6月份,约好了下午2点,当时下很大的雨,用塑料袋和毛巾被包裹着琴,秀明先生帮我扛着,妈妈拿着筝架子,我紧跟着一路小跑来到了市委招待所。在哨兵的引导下,我们在一层一个宽敞的客厅里,见到了正在等候我们的赵沨院长。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平和。赵院长拿着一个烟斗,笑眯眯的很和蔼,问我会弹什么曲子。”
“我会《春涧流泉》《寒鸦戏水》《平沙落雁》《出水莲》《锦上添花》,您想听哪首?”
“都弹给我听。”
五首曲目演奏完了,赵院长又问林玲还会弹什么?林玲又报了五首曲目,并逐一弹奏。就在没有过多语言的交流中,赵院长和一个十几岁孩子,因为音乐有了一次令人难忘的邂逅。整个下午,林玲几乎没有停歇地演奏了将近5个小时,赵院长一直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认真聆听,竟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时间越久,家长和老师越是担心,林玲越弹越勇,身上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让赵院长十分欣赏,他也为这个十几岁就有满腹的潮州传统艺术底蕴的小孩子而感动落泪,暗自高兴的林玲还不知道赵院长眼泪背后的分量。
不久后,赵院长把招生简章邮寄到了汕头文化局。几个月后,林玲不负众望,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从此登堂入室、进入中国最高等级之一的音乐学府,接受专业化的、系统的音乐艺术洗礼。
林玲说道:“我在讲述这件事情并不是想说明自己的演奏有多好,而是佐证了秀明先生在潮州筝乐方面的艺术成就、潮州筝的艺术价值。”
行云流水 行在当下
潮州筝乐,在中国“茫茫九派”筝乐艺术流派中如一朵青莲,风姿绰约,不落凡尘。无论何种音乐风格,所有的流派和风格都是由人而起,由心而生。甚至是同样的一种风格、一首作品,不同人的学养、艺术境界,都会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品位。这是林玲多年来简单却极有内涵的总结。尤其是在中国文人音乐中,文化内涵的比重甚至超过了音乐本身。民族管乐艺术家张维良曾经感叹,秀明先生演奏的音乐永远是堪称精品。究其根源,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博大精深,把人的因素放在所有理论、技术等实际的运用和工具前,正所谓“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秀明先生曾经创作过一曲古筝曲《行云流水》,作曲家杨青负责配器,他发现秀明先生现场每次演出的长短不一样,这个现象让杨青大为不解,后来杨青发现了原来秀明先生每次的独奏段落都不一样,而且音乐描绘的内容也大相径庭。为此杨青发表了一篇题为《美丽的邂逅》文章,就这个问题秀明先生解释道:“《行云流水》本就是行当下的云,行当下的水,哪有一样的。”这个绝妙的回答,似乎完全印证了佛学经典《心经》中那句众人皆知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典论述,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方式展示了空性和禅意,管窥蠡测秀明先生的思想境界。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古筝初学者经常会采用扎桩法,而徐滌生、许敦五教秀明先生时不需要扎桩。我过去学习古筝时候古筝义甲带在外面,后来又发展到带在手指里面,秀明先生最后就不带义甲了,让音乐自由不被手指技术所累,达到他想追求的极致的变化。”
1981年,秀明先生在著名的现代中国古筝高等专业教育教学第一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先生的大力推荐下,应邀至中国音乐学院执教潮州筝艺达十年之久。先生不仅以个别课的形式授课,还经常开办讲座讲授潮州古筝艺术。邱大成、李萌、周望等古筝演奏家及琵琶演奏家李景侠等均曾蒙其教诲。
法无定法皆为我所用
万物皆有因缘。林玲独特的演奏方式,给当时以北方筝为主流的专业音乐学院教学注入了一缕新绿。琵琶教育家王范地先生曾经建议曹正先生把潮州筝的演奏法作为古筝专业训练的基础教学内容,看到了潮州筝的演奏法中,技术松弛,是向各种古筝流派过渡的合理途径。因此,刚刚入校的林玲就成了王范地老师深入了解潮州筝的“小老师”。林玲说道:“王老师一辈子都在研究演奏法、教学法。他经常来我这里听我弹琴,问我潮州筝和客家筝的演奏区别,我不会说只会弹。他问我,我就弹。多年后,王老师的发问,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我自己也开始思考,同一地区、不同曲种之间,乐曲的结构、演奏技法以及音乐风格的异同。”
秀明先生曾跟隨徐滌生、许敦五、萧韵阁等诸位潮筝大家学习,七十年代又向慧原法师学梵呗,在诸位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秀明先生求其‘静,取其‘神韵,见其‘魂的音乐风骨。与其说秀明先生将潮州筝传承给林玲,倒不如说是林玲在秀明先生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与之相应的那种契合感。
“都说古筝有各种弹法,其实那个法不是规定你必须怎么弹,而是音乐需要何种表现,你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一种效果,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一切皆从音乐而出,一切为我所有;反而不讲弹法和技术。一切为我所用。”
在林玲跋涉古筝艺术的路途中,秀明先生给她影响最大的就是“静心”“呼吸”“意蕴”。说来是三个极为简单的词汇,但体悟和运用好这三个词,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古筝艺术在中国传承几千年,是现存的中国民族音乐中还有流派之分的艺术形式。南北方不同的流派主要表现在了不同的行腔做韵,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主要的差别就是腔与韵的不同。在不破坏各流派自身行腔做韵的“弹法”基础上,对传统进行时代化的创新反而是有利于传统的延续与传承。
深耕200年前古筝巨著《弦索备考》
林玲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师从曹正、邱大成、李婉芬教授及古筝名家项斯华等,在融汇各家之长后,又慢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音乐风格。曾有评论家称“林玲的演奏富于灵感,细腻高雅,完美的技术和激动人心的音乐,令人难忘。”她的每次演奏似乎都像第一次坐在古筝前,行于当下,清净自性。
从艺40年来,她的音乐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她走得越远,行得越久,就越发感慨曾经的那份特殊的学琴经历。为此,在国内众多古筝演奏家中,她是一位极爱钻研演奏法和演奏理论的人,除了舞台上的掌声鲜花,她愿意用更多的精力挖掘理论,从传统典籍中寻找一条新路。
教学30多年来,她硕果累累。包括古筝独奏专辑《山魅》《春涧流泉》等12套;专著和曲谱集十多部,《古筝名曲指导》《古筝演奏教程》等DVD音像教材数十张。2000年。林玲在中央电视台第3套音乐教室中连续半年进行古筝空中课堂教学,成为当时国内火爆的古筝普及电视教学的典范。
她一直把编纂于1814年的全本古谱《弦索备考》的深入研究,当作一份责任。历经数载,主持并完成了项目的研究、打谱编订,出版了《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录制出版了全本《弦索备考筝曲十三套》3CD/套专辑(人民音乐(电子)出版社出版)、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3CD/套专辑;带领专家团队以及筝团成员,举办了《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巡演。
从源头解决师资
多年教学和各地讲学,让林玲深感社会古筝教师渴望深入学习,提高水平的培训课程。于是在北京乐器学会的积极工作下,连续几年举办了古筝师资培训。几年不断的古筝培训,让她看到了成果,为带动各地社会古筝教学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我愿意多培养一些有质量的社会师资。我在培训班上结交了很多年轻的老师,她们努力学习,使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是我的学生,我一听弹琴就能听出来。”林玲说完十分开心。
“能参与师资培训是一件好事,师资培训的意义就是要从头解决问题。我站在这个高度能看到,所有演奏问题的发生都是在最基础的阶段。希望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科学的演奏方法,为古筝艺术绵延种下更多的种子。我能做的就是这点事。”
和潮州筝乐温婉细腻的腔韵不同,生活中的林玲语言率真,十分旷达。在她的心里,音乐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而是内心真我的告白。在无边无际的浩瀚艺术海洋之中,她不改初心,行在当下,乐海泛舟,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