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2-03-16胡春华
胡春华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含着爱国、诚信、孝老、守信、健体、育智、康心等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涵养良好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环境、学校传统、学校精神、校园制度和文化活动的统称,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研究如何让校园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对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课题研究时探索了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依托物质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为依托而展开的,建设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物质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的心性得到陶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要让学生能“看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有机结合使其具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性,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启发,从而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校园。
二、开展系列活动,打造文化校园
1.利用校园广播站营造书香氛围,是校园活动文化建设重要形式。具体做法是通过校园广播站《经典诵读》栏目诵读经典文化,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既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光添彩,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2.利用“传统节日”营造氛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节日是祖先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着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热爱国家等优良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每逢这些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相关庆祝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优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历史底蕴,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
3.通过“仪式”进行传统文化感染教育。“文化”并不是抽象玄虚的东西,它往往表现在一种具体而微小的“仪式”之中。文化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传统,往往依靠各种“仪式”来维系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仪式”的内容,特别是儒家文化,“仪式”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周口市22中孔子像落成之日,恰逢孔子诞辰,学校开展了祭拜孔子活动。全体师生用长揖礼来敬拜孔子。通过这一“仪式”,同学们对“长揖礼”有所了解,传统文化也在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4.通过“中华美德少年”评比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少年”评比活动,在学生身边树立了美德典型形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尊老爱亲、争做学习传统美德、弘扬传统美德、践行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好少年。
三、开发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开发的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是教师按计划专门组织的、集中的、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它是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它的种类丰富,并且具有地方特色。
1.开发地方戏曲欣赏等审美课程。我市地处中原,豫剧、越调、曲剧、太康道情等戏剧种类,在我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戏曲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开设戏剧欣赏课程,对推动戏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必将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开发以“太极功夫扇”为代表的健体活动课程。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周口十八中开发的“太极功夫扇”主要结合以太极拳为主的武术项目以及京剧、舞蹈里的一些成分,既融合了武术的柔中带刚,又汲取了舞蹈的柔美洒脱,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舞蹈动作融为一体。既弘扬了太极文化,陶冶学生性情,又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
3.开发“经典诵读”读本为代表的文学类课程。“经典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中的精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学生诵读“经典文化”的过程,既是与我们古代的圣贤进行对话的过程,也是听取古代圣贤教诲的过程。因此,诵读中华经典名篇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
4.开发《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校本课程等 。本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本课题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乡元素的一种大胆又积极的尝试,书里内容以传统文化中周口名人、周口名胜古迹、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周口家乡文化,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极有效地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打造文化课堂,构建传承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生走近、走进、走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在各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打造传统文化课堂,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构建传承体系。此外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对艺术的直接表现,在处理此类教材时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朗诵、悦耳的语言,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体味语言、声韵等文化之美。
五、建立评价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本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我市绝大部分中小学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各学校建立適合本校校情、生情的传统文化评价标准与机制尤为关键。此外,就目前周口中心城区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上来说,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也很重要。坚持校领导班子对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全面负责,组建学校传统文化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通过加强对学校传统文化工作的领导,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在实处,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是要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途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让优秀的文化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初中的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020YB13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