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来湖南汉语方言历次大型调查述评

2022-03-15萍,杨

关键词:方言湖南省湖南

胡 萍,杨 铭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方言研究自汉代扬雄《方言》发轫至今,历两千余年,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方言普查是一项由政府发动,专家学者承担,广大群众参与的大规模的语言调查活动,对于了解汉语方言发展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语言政策,推动汉语方言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初我国现代汉语方言调查发轫至21 世纪初闻名世界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历时近百年。湖南省在这百年间经历了4 次较大规模的汉语方言调查,积极推动了湖南汉语方言乃至全国汉语方言的研究。下面以时间为轴分别阐述。

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湖南汉语方言调查

(一)调查背景

汉语方言学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独立、科学的学科肇始于20 世纪20 年代。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成为中国现代方言学研究之始。沈兼士1923 年在《今后研究方言之新趋势》一文中指出:“研究方言,可以说是研究歌谣的第一步基础工夫”。[1]1924 年1 月,北京大学成立了“方言调查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学术团体。自1928 年始,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方言调查,既有个人调查,也有集体调查。在1935 至1936 年的两年间,历史语言研究所派出了方言调查队,分别赴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开展了方言调查。

(二)调查情况

第一次大规模湖南汉语方言调查始于1935 年秋。由赵元任领导,丁声树、吴宗济、董同龢、杨时逢等参与的方言调查小组对湖南方言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这次调查的地点在长沙,发音人主要是当时在长沙师范读书的湘籍学生,共调查记录了全省75 个县(点)的语音,大约是一县一点,或在县城,或在某乡。其中,赵元任先生调查了27 个点,丁声树先生调查了7 个点。

(三)调查成果

调查的成果由杨时逢整理成《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974 年在台北出版,赵元任先生作序。经整理出版的《报告》主要由“总说明”“分地报告”“综合报告”几个部分构成。

(四)成果述评

此次调查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令人瞩目。

第一,此次调查使学者们摸索出方言研究的新思路。调查采用国际音标记音,注重活的口语,运用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注意比较不同方言调查点材料的异同,探讨古今语音的演变。[2]

第二,此次调查使学者们对湖南方言有了新认识。调查使学者们认识到湖南全省的方言非常复杂。赵元任在《报告》的“序言”中指出“一般人总觉得长沙话就是湖南话”,其实,“湖南话并不全是长沙话”。之后,学者们陆续提出把“湘方言”作为独立一区,湘方言的地位得以确立。

第三,此次调查使学者们感受到湖南方言分区的难度。正因为湖南方言非常复杂,所以方言分区较难。《报告》把湖南汉语方言分为五个区,第一区是“典型的湖南话”,第二区“大都跟第一区差不多,第三区、第四区难以命名,第五区接近西南官话”。对于这个分区结果,杨时逢先生认为“不很理想”。对此,学界也有诸多讨论,周振鹤,游汝杰认为“分区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3];鲍厚星也认为《报告》“在很多方面有参考价值,但在分区问题上却有不妥之处。”[4]

1935 年秋的湖南省方言调查仅凭少数专家就完成了,调查成果展示了湖南方言的基本轮廓,调查过程创新了调查研究方法,据此传统的寻求古今语言文字嬗变轨迹的“小学”发展为注重活的口语,采用国际音标记音,探究方言地域差异和古今演变轨迹的现代语言学,此次方言调查在湖南方言研究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

二、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的湖南汉语方言普查

(一)调查背景

第二次大规模湖南方言调查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积极配合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这三项重大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于1956 年3 月联合发出了《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指示》。随后中央和各省市都相继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制定了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计划和步骤。[5]

(二)调查情况

1956 年4 月,湖南省教育厅根据上级的指示,抽调13 个中学教师,委托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负责培训,经过培训的这批人员被分配到全省各地进行汉语方言普查。他们调查了48 个方言点以后,7 月回到长沙写出调查报告27 份,学话手册14 份。1957 年以后,方言普查工作由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负责,到1960年6 月共调查了87 个地点的方言,整理出79 个点的同音字表,写出调查报告58 份(包括72 个点)。

(三)调查成果

彭秀模、曾少达等老师根据调查材料编写完成《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初稿)》(以下简称《总结》),该《总结》于1960 年9 月石印出版。《总结》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概况;第二部分,湖南省汉语方言概况;第三部分,湖南省汉语方言分区概况。

(四)成果述评

《总结》的成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述评:

第一,语音方面。语音调查的重心从探讨古今语音演变转移到与北京音的比较上。在说明方言声调、声母、韵母的语音现象时,尽量与北京音比较,与北京音比较很难说清楚时,与古音比较。《总结》在语音的调查与分析比较上成绩突出,为湖南地区推广普通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方言分区方面。《总结》在说明湖南省汉语方言概况和湖南方言分区概况时,以语音为主,词汇、语法限于材料不够全面,没有作为方言分区的依据。《总结》把湖南省汉语方言大致分为三个大方言区:第一区基本上是湘方言,主要包括湘水和资水流域,沅水中游东岸少数地方也属于这一区;第二区基本上属于西南官话,范围最大,主要包括湖南西北部一带,湘南湘水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地区;第三区大致接近江西话,范围最小,主要分布在湘东一带。《总结》的语言分区比《报告》更明晰,但仍有不足之处,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认为其原因“是对湖南各方言的了解不很平衡,对湘方言和西南官话的了解比较多,对客赣方言和双方言区的复杂状况了解比较少,甚至还缺乏一些调查。”[2]

这次普查培养了方言调查研究的人才,改变了以前只有少数专家从事方言调查研究的冷清局面,展现了湖南方言的基本面貌,积累了丰富的方言材料,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为针对湖南人的普通话教学及之后湖南方言的分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面向方言志编纂的湖南汉语方言调查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湖南省各种方言组织的成立、各种方言会议的承办,且湖南师范大学陆续开设了汉语方言硕士点及文字学专业博士点,又因全国各省市编写地方志工作的推动,湖南方言研究在各方带动下有了新的局面。第三次大规模湖南方言调查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1987 年1 月,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始酝酿编纂《湖南省志·方言志》(以下简称《方言志》),同年6 月成立《湖南省志·方言志》编纂组,李永明、鲍厚星主持编写,编写人员由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两校组成,并吸收两校以外的部分省内方言工作者。

(二)调查情况

《方言志》的编纂工作自1987 年7 月田野调查始至2001 年全书正式定稿出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87 年7 月至1990 年为田野调查阶段;1990 年至1992 年为资料整理阶段;1992 年至1994 年为初稿撰写阶段;1994 年后进入统稿、定稿阶段。第四阶段由于人员变动、经费困难等原因,编纂工作一度停滞,2001 年10 月《方言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调查成果

《方言志》全书篇幅达130 多万字,分上下两册,由“概述”“方言代表点”和“全省各方言点比较”三个部分组成。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湖南省的历史沿革,地理人口和方言背景,指出“历史造就了湖南的多方言‘割据’局面”;提出把全省方言分为6 个区:湘语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客家话区、湘南土话区、沅陵乡话区,并简要介绍了各方言区的主要特点。《方言志》主体部分的撰写采取了重点与非重点相结合的方法。第一篇至第五篇分别对6 个区的22 个重要方言代表点的语言概况、语音系统、常用词汇、语法特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第六篇至第八篇则对100 多个县市方言点的声调、单字、词汇材料进行了简略比较。

(四)成果述评

《方言志》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言志》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方言志》在《后记》中具体阐述了编纂的“学术性、系统性、资料性”三大原则[6]:“学术性”体现在参与编纂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从事湖南方言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他们严格遵循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准确反映湖南方言的共时、历时特点。“系统性”体现在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既有对22 个方言代表点的详细介绍,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境内不同方言类型的语音特点和演变规律,又有对100 多个方言调查点的声调、单字、词语的比较对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南方言的概貌,详略结合,主次分明。“资料性”体现在编写人员十分注意志书与一般科研论著的区别,以客观记录为主,全书130 万字,绝大多数篇幅是记录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方言志》是湖南修志史上一次重大突破。《方言志》以130 万字的篇幅,如实、详细地记录了方言语料,体现了志书的编纂原则,反映了湖南省汉语方言的全貌。同时,《湖南省志》把对湖南方言的系统描写和研究纳入进来并自成一卷,这在湖南省修志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意义是深远的。

第三,此次方言调查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湖南的高校开始培养专业的方言研究人才,壮大了方言调研的队伍,《方言志》的调查、编纂主要由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专业力量完成,湖南省语言学会的部分会员、其他高校的部分师生也参与了相关工作,方言调查与研究实践培养了人才,为后续新世纪开展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行动储备了生力军。

四、面向语言资源保护的湖南汉语方言调查

(一)调查背景

2015 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拉开了湖南省汉语方言第四次大规模调查的序幕。语保工程的目标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形成系统的基础性成果,进而推进深度的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服务。[7]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起的语保工程是对2008 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下简称“有声库”)建设工作的延续、扩充和提升。在实施策略方面,语保工程延续了有声库建设“政府主导、学者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新的工作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优化。[8]

(二)调查情况

湖南的语保工程可以分国家语保和民间语保两条战线。国家语保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起,属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管辖,由湖南省语言文字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领导。2015 年12 月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历经4 年至2019 年年底顺利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工程项目)先后执行4 批调查计划,完成了全省100 个调查点的任务。民间语保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发起并全程资助的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是语保战线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响应”计划于2015 年7 月启动,计划在5 年内完成57 个方言点的调查,于2020 年11 月如期完成田野调查任务。

(三)调查成果

国家语保的100 个调查点是结合行政区划、方言分区以及双方言区域诸多因素选定,其中湘语40 个点,西南官话31 个点,赣客方言17 个点,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12 个点。截至2022 年1 月23 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显示,湖南省100 个调查点,共收集到资源:音频328 098 条,视频328 054条,图片数量4 568 张,口头文化3 314 条,地方普通话900 条,话语讲述648 条。

民间语保的“响应”计划,调查成果之一《湖南方言“响应”计划调查手册》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20年12 月正式出版,内容包括方言和口头文化两个板块,其中,单字2 500 个,词汇2 910 条,语法220 句,话题30 则。[9]湖南方言“响应”计划在2015 年7 月—2020 年11 月期间共完成57 个方言点的调查,采集原始数据35 万余条。

(四)成果述评

国家语保方面,湖南省以一省之力完成100 个点的调查任务,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正如湖南省语保工程首席专家鲍厚星教授所总结的那样:“湖南语保工程的实践过程给人最深的启示是,有了正确的方向、政策,还必须有一支健全有力的队伍去贯彻、去实施、去落实。”[10]湖南的语保工程先后共派出了53位调查团队负责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方言学科的系统学习,其中具有方言学博士学位的37 人,方言学硕士学位8 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约为85%,其余也大多是语言学科其他方向的博士。为保证摄录质量,湖南省教育厅组织了专业的摄录团队,每一批都有5 至7 个专业的摄录团队配合工作,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质量。

民间语保的“响应”计划与政府主导的国家语保工程呈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员共享。参与民间语保任务的13 个团队负责人均由各高校从事方言研究的教授和博士组成,其中大部分人同时也担任了国家语保工程的项目,保证了项目的质量。第二,选点不同。国家语保工程的选点主要在县城,“响应”的选点主要在乡镇。第三,调查的容量不同。“响应”计划有语音、词汇、语法、方言熟语、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传说等12 项调查内容,调查项目更丰富。“响应”计划是对国家语保工程的延伸和补充,资助人汪涵先生明确表示调查的数据和成果将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百年间,汉语方言的4 次大型方言调查大大推动了湖南方言研究的历史进程,使方言研究的内容从研究语音状况逐渐拓宽到语言资源的保护;方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已不限于传统方言学和田野调查,学者们使用多样化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方言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历次大型方言普查都承担了培养后继的重任,为本学科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方言调查人才,壮大了湖南方言工作者的队伍,使得湖南地区汉语方言研究的著作成果竞相涌现,有力提升了湖南方言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湖南逐渐成为全国汉语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特别可喜的是,鉴于湖南省在语言资源保护中的突出贡献和成功经验,2018 年9 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选择在长沙举行,《岳麓宣言》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于2019 年1 月18 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官网正式公布,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11],该宣言以“岳麓”命名,彰显了中国元素、湖南特色,令湖湘儿女深感骄傲与自豪。回顾百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在每一次重要的方言调查活动中,湖南都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方言湖南省湖南
方严的方言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方言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