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11-30杨宗升吴忠军
杨宗升,吴忠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城市作为国家旅游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对国家旅游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同时,城市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通过旅游可最大程度挖掘其自身价值和繁荣经济。对城市旅游的研究最早见于1964 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 所发表的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等》,该文首次提到城市旅游,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在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2]。城市不再仅仅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3]。“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 号)》中提出要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自1995 年起,由原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带来了国内城市旅游的迅速发展[3]。截至2010 年活动结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就已达337 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1%。城市旅游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旅游产业中具有突出地位。
随着城市旅游成为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现有研究仍存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够创新等问题。中国在城市旅游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CNKI 的检索显示,我国于20 世纪80-90 年代才开始出现对城市旅游的论述,研究范围较窄且视角单一,主要集中于对城市旅游的定义、旅游开发规划以及城市游憩等方面[4-6]。而城市旅游在国外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研究成果众多。为了促进国内城市旅游在学术研究层面的优化提升,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国外城市旅游的发展阶段和研究进展,探索其研究趋势和热点,以期为后续学者对国内城市旅游的研究提供相对客观且有价值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本文采取了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收录最快最全且更新最及时的外文数据库之一,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7]。笔者于2021 年5 月12 日,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为对象数据库,设定标题=‘urban’or‘city’or‘metropolitan’和标题=‘tourism’or‘tourist’or‘trip’or‘journey’,语种=‘English’为检索条件,时间设置为1985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将检索结果进行组配,得到有效文献559 条,剔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27 条。
本文采用2021 年软件CiteSpace5.7.R2(64-bit)版本对样本进行处理,利用其作者分析、国家分析、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可视化与统计功能直观地判断国外城市旅游的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具体操作为:时间跨度选择1985-2020 年,单个时间分区选择1 年,选取参数为Top50 per slice 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三、国外城市旅游研究总体概况
(一)发展历程
结合国外城市旅游年度发文量(见图1)以及不同时期的突现词(见图2)来看,国外城市旅游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探索阶段、蓄势阶段和发展阶段。
图1 国外城市旅游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
图2 国外城市旅游相关论文突现词
探索阶段(1985-1995 年):早期城市旅游研究主要由地理学者推动,如斯坦菲尔德等,但当时仅是兴起城市旅游,关于它的研究仍较少。据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突现词分析(见图2),这一阶段有较高突现强度的关键词为“geography”,突现强度为1.62,可见早期国外学者侧重对城市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如Shaw&Williams 以城市旅游的重要性为插入点,认为城市地域视角是旅游业中的关键问题[8]。此阶段有关城市旅游的文献数量较少,累计发文量仅12 篇。
蓄势阶段(1996-2010 年):随着城市旅游的繁荣,其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对后工业城市复兴(或更新)的积极作用,使得城市旅游得到各方重视。自此,西方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出版了大量研究专著。这一阶段有较高突现强度的关键词为“environment”“heritage”等,可见该阶段侧重于研究城市旅游的环境、遗产等领域,如Albalate 等利用国际数据库研究部分欧洲城市是否通过扩大旅游服务供应来应对城市交通环境的额外需求[9]。该阶段各学者的发文量稳步增长,城市旅游也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发展阶段(2011-2020 年):这一阶段有较高突现强度的关键词为“carrying capacity”“tourism development”“sustainability”“travel behavior”“residents perception”等,说明自2011 年以来,城市旅游所带来的影响和城市旅游者行为等方面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如Tokarchuk 等探索城市旅游对城市居民福祉的影响[10],Musavengane 等研究生态退化和城市治理对南非城市旅游业的影响[11]。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年均发文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累计发文332 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行为意图、承载能力、旅游发展、大数据、可持续性等。说明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由一开始的描述性、理论研究,逐渐向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转变,研究更具综合性。
(二)高频发文国家与作者
美国、西班牙、英格兰和荷兰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地区。据前7 名高频作者发文频次分析(见表1),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罗伯特·莫里斯大学的A.Apostolopoulou,发文频次为3篇;其次是斯坦福大学的Chang T C、德国气象局的Andreas Matzarakis、马来西亚大学和双威大学的Ramayah T等学者,人均发文频次在2 篇左右,可见国外城市旅游的发文多来源于各大高校,且鲜有同时跨学科、跨机构合作发文的。
表1 前7 名发文量的高频作者
四、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图谱分析
(一)研究领域
CiteSpace 软件通过提取期刊文献在WOS 文本集中的SC 字段进行科学领域共现分析,得到国外城市研究领域时区视图(见图3)。图中共有96 个节点,其中最为显著的2 个节点是社会科学(频次:141,中心性:0.27)和旅游(频次:122,中心性:0.02),可知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旅游学;其次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频次:106,中心性:0.39)、环境研究(频次:82,中心性:0.06)和商业与经济(频次:66,中心性:0.12),说明生态学与经济学也是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此外,相关研究在公共管理、地区规划、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所涉及。从时区图(见图3)上看,国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最初是以工学和生态学为主要方向,逐步扩展到社会学、旅游学、城乡规划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涉及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可见,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综合了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图3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领域时区视图
(二)关键文献识别
CiteSpace 的文献共被引(Reference)分析功能可在多个文献之间产生共被引关系网络。其中,节点越大,中心度和引用频次的数值越高。通过对这些节点的研究可挖掘出知识图谱中的关键信息[12]。本文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427 篇文献构成的文献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算得出共802 个被引文献节点和2 249 条节点连线,并获得国外城市旅游共被引文献可视化图谱(见图4)。
图4 国外城市旅游共被引文献可视化图谱
探测到引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十的文献,如表2 所示。其中,Ashworth 于2011 年在Tourism Management 发表的“Urban tourism research:Recent progress and current paradoxes”被引频次高达10 次,该文论证了要使得城市旅游得到真正发展,需要将其融入更多的社会科学领域中[13]。这表明国外城市旅游注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另外,在被引频次前十的文献中Fuller 发表的“Stop Being a Tourist!New Dynamics of Urban Tourism in B erlin Kreuzberg”和Koens 发表的“Is Overtourism Overused?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ourism in a City Context”同样引起了业界关注。可以发现,城市旅游所带来的旅游可持续性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表2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高频文献
突现性较高的文献是指在某一阶段被引频次迅速上升的文献,这类文献可能会成为后来的中心文献和研究热点[14]。本研究共检测到6 篇引用突现文献(见表3),一定程度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的前沿热点。在表3 中,突现度最高的是Ewing 发表的“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其次是Mokhtarian 发表的“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on Travel Behaviour:A Focus on Empirical Findings”,该文深入探讨了城市住宅环境的选择对旅游者出行的影响[15]。前两篇高突现性文章的突现时间相近,主要研究内容与生态环境有关。后四篇的高突现性文章发表时间在2014 年左右,影响时间在2014-2020 年,可见国外城市旅游研究重点在2014 年发生了较大转折,研究重点放在了有关旅行时间的规划上,偏向于旅游者行为分析,对后续研究方向的转变具有过渡作用。
表3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高突现性文献
(三)主题归纳
CiteSpace 通过Modularity Q 和Silhouette 值进行网络模块化及网络同质性评价。Q 的取值范围为[0,1],Q>0.3 意味着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 值越接近于1,反映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图5中共有5 个聚类,其中Modularity Q 为0.9575,每个聚类的Silhouette 值均在0.8 以上,说明此次聚类结果可信度良好,结合文献聚类信息并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可将国外城市旅游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6 类:
图5 国外城市旅游共被引文献聚类可视化图
1.城市可持续旅游 如今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对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些威胁,旅游业研究人员已努力开发新的替代旅游业范例,以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例如,负责任旅游,正义旅游,道德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志愿旅游,和平旅游)[16-17]。Goodwin 和Francis在2003 年提出了“慢速旅游”,将其作为减少城市旅游业的总体碳足迹的重要战略思想[18]。Lozano 等以安达卢西亚为案例研究,构建可持续旅游标签系统,以评价当地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行为[19]。Lerario 等通过建立相关建筑环境指标,探讨如何促进城市可持续旅游实践传播路径的实现[20]。Timur 等调查了代表旅游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和东道国环境的这三方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目的地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障碍解释,为打造更有参与性的城市可持续旅游提出了相关建议[21]。
2.城市遗产旅游 城市遗产旅游曾是国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遗产是人们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进行空间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复制和凝结性,独特性的城市遗产往往会加深潜在游客对于一个地方的认可[22]。Petrova 等采用探索性案例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参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的城市遗产旅游的公共组织,认为关键的公共机构之间在参与城市遗产旅游合作管理和规划上存在着进一步合作的共同愿望[23]。Ebejer 研究了马耳他地区瓦莱塔遗产旅游地,指出对于具有既定旅游形式的目的地来说,丰富的城市遗产,可以促进其文化旅游的发展[24]。Nasser 探讨了城市保护和遗产旅游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城市主导场所的遗产管理和规划的可持续办法[25]。Lak 等学者认为当一个城市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化决策、参与式管理和积极竞争这几方面的机会时,可以通过遗产旅游成功地进行城市更新[26]。
3.城市空间结构 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化和城市旅游的发展等问题。国外学者们基于如何进行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整合[27]、如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28]以及如何定义、描述和说明城市旅游空间系统的概念[29]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Johnson 等通过概述基于所有权和可达性的四类城市空间,拓宽了对构成城市旅游公共空间的概念理解[30]。Gospodini 在当代城市旅游的文化背景下,探讨城市空间格局和形式格局对旅游者吸引力和偏好所产生的影响[31]。Caldeira 以多旅游城市为背景,评估目的地空间结构,考察城市体验对旅游者时空行为的影响[32]。Alalouch 使用空间句法理论对阿曼马斯喀特的两个城市社区进行研究,通过提供空间布局如何影响土地利用分布,进而影响能源使用、旅游服务需求和城市交通模式的证据,探讨新开发城市土地利用分布与道路网络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33]。Yoo 在概率语义分析和张量分解的基础上构建概率因子模型,进一步分析旅游城市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空相互作用,推导出各区域的实际功能和连接强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并理解其实际区域功能[34]。
4.城市旅游的影响 在城市旅游的影响方面,国外学者们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其中,微观层次,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城市旅游对当地社会生活及其相关方面的影响。Navarro 以马拉加为案例地,运用城市增长机器分析模型,从社会运动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35]。Gilbert 等学者认为城市旅游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指出具有较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心居民的反应更为负面[36]。宏观层次多聚焦于城市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Murillo 以巴塞罗那为例,运用多维研究方法量化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37]。Murphy 考察了许多英国城市转型中的背景可比性,通过对在格拉斯哥的经济、旅游和文化发展负有不同责任的关键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地方文化背景因素使得每个城市的旅游发展都别具一格[38]。
5.城市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已经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竞争力,高智能化和便利性的旅游体验大大增强了旅游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39]。Brandt 以旧金山为例,通过社交媒体和内核密度等各种分析,捕捉到城市与游客行为参与的空间模式,论证了社交媒体信息空间和语义分析为智能旅游生态系统提供的潜在价值[40]。Lee 提出了基于设施相关信息集成和管理功能集成的城市设施智能管理实时应急集成办法,克服了传统城市旅游设施管理的弊端[41]。Shih 等通过构建增强现实旅游系统(ARTS),实现城市肌体、文化遗产旅游和教育教学三方场景的互动,运用3D 扫描技术和增强现实场景的高保真度为旅游者提供了教育研学方面的辅助[42]。Gretzel 等学者将数字生态系统和智能商务网络作为概念构建块,定义、描述和说明了智能旅游生态系统(STE)的概念,并进一步借鉴智能技术、智能城市和智能旅游的概念,以设想在STE中创造、交换旅游产品设计的新方式,推进城市旅游智能化发展[29]。
6.城市旅游者行为 国外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旅游者的行为研究。旅游者通过其进行的各种活动为城市带来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改变,是城市旅游现象和事业开展的基础[43]。Caldeira 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考察旅游者在里斯本过往体验对其时空行为的影响[32]。Spierings 等通过核密度分析、微博地理标签签到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比较了香港地区游客的空间行为偏好[44]。Sugimoto 等通过分析城市旅游者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旅游者流动性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45]。Salas-Olmedo 等运用大数据方法分析了城市旅游者的数字足迹,结果显示旅游者在城市住宿、城市观光、城市消费这三种活动上具有空间冗余性和互补性特征[46]。Cardenas-Garcia 等基于对西班牙安达卢西亚14 个新兴城市旅游地进行的2 967 次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利用伽马回归模型分析了游客满意度对城市旅游地旅游支出的影响程度[47]。Popp 基于定性的现场访谈,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例,将游客密度概念引入城市旅游,指出负面拥挤(即压力感)是一个主要问题,但良好的拥挤(即人群增加体验的积极感觉)对城市游客的体验很重要,以此确定大众城市旅游最佳体验的应对机制[48]。
(四)研究热点
关键词能直接反映一篇论文的主题,对关键词的研究可较为直观地看出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49]。本文通过Citespace 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同时,为提高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剔除city(城市)、tourism(旅游)、urban tourism(城市旅游)等关键词,最终结果如图6 所示。结果发现:频次出现最高的是“impact(影响)”,其次是“model(模型)、perception(感知)”等。
图6 国外城市旅游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结合图6 中的最大节点和表4 列出的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共现次数排名前20 的高频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分为以下几类。(1)旅游类:出行(travel)、遗产(heritage)、目的地(destination)、place(地点)、可持续性(sustainbility)、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等。(2)管理类:影响(impact)、模型(model)、管理(management)、真实性(authenticity)、政策(policy)、流动性(mobility)等。(3)消费者分析类:感知(perception)、态度(attitude)、满意度(satisfaction)、经历(experience)、行为(behavior)等。(4)其他类:爱彼迎(airbnb)、土地规划(land use)等。总体来说,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城市可持续旅游、城市旅游管理、城市旅游者行为分析、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
表4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高频关键词
五、结论与讨论
(一)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特点
总体而言,截至目前,国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经历了探索阶段(1985-1995 年)、蓄势阶段(1996-2010年)和发展阶段(2011-2020 年)三个阶段,国外学者对城市旅游的研究也从一开始的描述性、理论研究逐渐向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转变。通过对CiteSpace 所筛选出的关键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可发现国外对城市旅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内容不断细化,从简单的对城市旅游概念、理论及地理方位的研究转变为对城市旅游者行为特征以及其他旅游要素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随着对城市旅游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城市旅游研究的主体由城市本身转换为旅游者行为、旅游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国外城市旅游研究不仅有横向研究,还有动态追踪城市成长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纵向研究,其研究多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着眼点不仅围绕某单一目标,而且往往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元方向入手,着重探索城市旅游成长阶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演变机制,更具完整性,研究内容丰富。
2.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外学者在研究城市旅游错综复杂的现象时,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运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知识来进行描述和解释,注重结合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生态学、传播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旅游进行阐释分析。研究方法从早期的描述性、概念性分析发展为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在对过往研究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深化了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分析了城市旅游的相关概念体系和演变规律。研究以数理统计和复杂的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居多,包括荟萃分析、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纵向结构方程建模等。
3.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外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的建构已较为成熟,其在城市遗产旅游,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城市旅游系统和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已获得大量成果,有关城市旅游的概念、类型和内涵等一般理论问题已研究得较为完善,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机制也由实证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热点集中在城市可持续旅游、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旅游管理、城市旅游者行为分析等几方面,尤其是城市可持续旅游、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旅游者行为分析三大部分是国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这与城市旅游整体的发展进程相匹配。
(二)启示
通过回顾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结合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城市旅游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现有的国情区情,本文认为,国内城市旅游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深化和拓展:
1.在研究内容上,需重视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前沿及热点,如:城市可持续旅游、城市智慧旅游、城市旅游的影响因素、城市旅游者行为等。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基建对城市旅游创新发展提出的新方向,研究VR、AR、5G、AI、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发展和相互促进的机理,关注“互联网+景区”建设、智能景区交互体验和科创技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下城市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运用等。关注我国城市旅游一体化进程和城市之间的空间竞合现象,以文化、经济、产业、交通、资源等为基础探讨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拓展国内对于协调城市旅游空间竞合关系的研究。注意城市转型和城市旅游发展的关系,注重城市旅游政策的动态变化。结合当下旅游者需求热点,如:聚焦红色旅游资源与城市旅游结合问题,在城市中开辟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为城市旅游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同时将城市旅游的研究融合进城市本身的发展建设中,将其置于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文明系统之内,综合考量城市的生态、经济、文化、资源等要素,脱离国内学者过去对于“局部”和“本位”的局限思路,从整体性视角切入,全方位研究城市演化和旅游发展关系,从城市的产业变迁结构、经济演化历程、文化更新演进等方面入手,动态研究城市旅游的发展。
2.研究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研究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综合运用,强调研究的严谨和系统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内城市旅游的研究方法。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国内的城市旅游研究不能仅仅开展单一定性研究或者定量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传统地对具体案例进行简单描述性和统计分析上,应采用更加规范的研究范式和更加多元的研究方法,需要借鉴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促进研究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在国内现有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上,国内城市旅游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更应强化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田野调查、文本分析和数理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利用新技术,为国内的城市旅游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同时城市旅游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在研究城市旅游时应不断寻求新的切入视角,推动城市旅游的研究由表浅向更深层次发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旅游理论框架,使研究的实践更接近中国城市旅游现象的真实内涵,进而激发出城市的创新生产动能。
3.在研究范畴上,国外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十分多元化,不仅有大量理论型研究,还有一些应用型研究,如城市旅游与承载力、城市旅游与邻域、城市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等,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应不仅仅局限于对城市旅游现象的表象和外延研究,要切实关注到城市旅游的实质及与之相关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安全、旅游竞争力、旅游者行为等方面。国外城市旅游涉及的地域范围也极为广泛,不只限于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城市,一些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小型城市也是其研究目标。今后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应进一步面向我国发展一般的中小型城市,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区域研究特点,深挖我国城市特色和文化,将城市旅游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各城市。随着国内城市旅游的逐步发展,城市旅游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其发展进程也会受阻,尤其是在面对如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研究城市旅游企业的应对措施、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复苏策略、城市旅游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关系等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学者们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应加强对城市如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的管理服务方面的实践探索,将研究的范畴由点扩充到线再扩充到面,为我国城市旅游高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