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浙”样十年精彩蝶变

2022-03-15□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10期

□罗 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浙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责任使命,深入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全面建设“六个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境界。

|经济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一)经济总量突破七万亿元,稳居全国第4 位

全省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34382 亿元跃升至2021 年的73516 亿元,继2014 年、2017 年、2019 年分别突破4 万亿元、5 万亿元和6 万亿元大关后,2021 年再上7 万亿元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2%,高于全国6.6%的年均增幅。占全国GDP 的6.43%,比2012 年提高0.05 个百分点,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

(二)经济发展成色高,人均GDP 居全国前列

2021 年,浙江人均 GDP 113032 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 年增长62.4%,年均增长5.5%,是全国(80976 元)的1.4倍,居第6 位。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 达1.75 万美元,大幅高于世界银行最新国别收入分组标准高收入经济体水平(1.32 万美元),与波兰相当,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 含金量居发达省份前列。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 的比值为50.9%,比2012 年提高6.7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3.4%)7.5 个百分点,在人均GDP 超过1.5 万美元的七个省市中,居第1 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2 年的10.1 万元/人提升至2021 年的19.0 万元/人,年均增长5.7%。

(三)产业格局稳固向好,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2021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2012年的4.7∶49.6∶45.8 调整为2021 年的3.0∶42.4∶54.6,第三产业比重提升8.8 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至2021 年,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9 个,农业“机器换人”持续推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至74.9%,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第3 位。工业勇攀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数全国第一。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48 亿元,迈上2 万亿元新台阶,年均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从2012 年的32.7%和23.2%提升至44.8%和3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62.6%。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2021 年,服务业增加值40118 亿元,年均增长8.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729 亿元,占服务业的11.8%,比重比2012 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改革全面引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取得重大成效。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1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3.6 万亿元,占GDP 的48.6%,比2014 年提高21.3 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0 亿元大关,达834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2014-2021年,年均增长1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从2014 的7.1%提高到11.4%,上升4.3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089 家。

(五)有效投资大力推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投资较快增长。2021 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 年的13344亿元增至29157 亿元,年均增长9.1%。2013-2021 年,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2.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3.2%,比2012 年提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9%,提高6.4 个百分点。财政实力日益雄厚。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6408 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14517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441 亿元增加到8263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2%。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至6789 亿元,2013-2021 年年均增长11.4%;规模以上服务业①①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开发和金融业。利润总额增至2797亿元,年均增长14.7%。

|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

2021 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57541 元,是全国的1.6 倍,居省(区)第1 位、全国第3 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2013-2021 年年均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8487 元,年均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0%,连续21 年居省(区)第1 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第3 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5247 元,年均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0%,连续37 年居省(区)第1 位,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2 位。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群体稳步壮大,全省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按三口之家计算)20 万至60万元群体比例达30.6%,比上年提高3.8 个百分点。

(二)物质生活殷实富足,精神更加富有

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全体居民、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从2012 年的18931 元、23395 元和11598 元增至2021 年的36668 元、42193 元和25415 元,分别增长0.94 倍、0.80 倍和1.19 倍,年均分别增长7.7%、6.9%和9.2%。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27.7%,比2012 年下降3.2 个百分点,已达到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划分的富足水平。2021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增至53.3 辆;移动电话253.6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222 部;计算机62.5 台、彩色电视机175 台、电冰箱111.7 台、洗衣机97.8 台、空调217.9 台、热水器106.7 台。家庭人均住房面积55.7平方米;其中城镇家庭人均47.9 平方米,农村家庭人均71.5 平方米,分别比2012 年扩大10.8 平方米和10 平方米。居民精神生活丰富。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769 元,占消费支出的10.3%。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4.0 次数。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1.64 册,年人均图书阅读量13.4 本,居民综合阅读率91%。

(三)基础设施提质扩面,服务保障生产生活

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更趋完善。2021 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增至12.39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5200 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增至3345 公里,其中高铁1533 公里。陆域实现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用机场7个,民用航空通航点448 个。通信基础网络覆盖城乡,技术先进。全部行政村通邮、通电话,光纤网络建制村全覆盖。快递业务量228 亿件,仅次于广东省(295 亿件),比上年增长26.9%,占全国比重21.0%。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232 亿元(2020 年价),稳居全国第二。移动电话用户8860 万户,居全国第三。5G 基站总数11.3 万个,每万人拥有5G 基站17.6 个,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17 万户,普及率达48.3%,居全国第一。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088 亿元,居全国第三。能源生产保障供给,安全可靠。全年发电量由2012 年的2847 亿千瓦时增至2021 年的4223 亿千瓦时。智能化、清洁化的“多气源、一环网”天然气网络初步形成。防台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城乡水利设施不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接近100%。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更畅通

(一)国内循环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2020 年,最终消费占GDP 比重为51.3%,比2012 年提高2.2 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加速蜕变,线下线上消费加速融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 年的13688 亿元增至2021 年的29211 亿元,稳居全国第4 位,年均增长8.9%。据省商务厅统计,网络零售额由2012年的2027 亿元增至2021 年的25230 亿元,年均增长32.3%。传统市场稳步发展。2021 年,全省各类商品市场3255 家,成交总额23271 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年成交额超10 亿元的有243家、超百亿元的有38 家,分别比2012 年增加10 家和7 家。义乌小商品城2016 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后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中国轻纺城2017 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 年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中国商品市场十大数字化领跑者榜单”,浙江分别获33 席和6 席,继续领跑全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络零售平台全球最大。

(二)国际循环稳定畅通

高水平开放持续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012 年的19726 亿元增至2021 年的41419 亿元,居全国第3 位,2013-2021 年年均增长8.6%。其中,出口由14177 亿元增至30120 亿元,占全国的份额由11.0%升至13.9%,稳居全国第3位,年均增长8.7%;进口由5549亿元增至11299 亿元,占全国的份额由4.8%提升至6.5%,居全国第6 位,年均增长8.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42.7%和6.6%升至45.8%和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 口14227亿元,是2014年的2.15 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4.3%。跨境电商进出口3303 亿元,比上年增长30.7%,规模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第2 位。2021 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为56.3%。

(三)利用外资规模扩大

“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2021 年,实际使用外资183 亿美元,居全国第5 位,2013-2021 年累计1143 亿美 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298 家,外商投资企业23544 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累计分别为594 亿美元和1022 亿美元,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6039 家。

(四)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连续举办多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谋划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大力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21 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油品进出口额1445 亿元,是2017年成立时9.2 倍;宁波片区油品储备能力和炼油能力分别达到1636万吨和3100 万吨/年;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新增注册企业8050 家和20381 家。2021 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2 亿吨,连续13 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08万标箱(TEU),跻身世界第三。中欧(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开行1904 列,发运15.7 万标箱,分别比2015 年增长53.4 倍和72.7倍。

(五)省域开放合作加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落实,率先编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嘉善“双示范”。强化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加速建设数字长三角,24 项一体化协同事项加快落地,105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0 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积极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成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建设海河联运示范区、航空联运中心。2021 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比重为26.6%,增速比长三角地区高0.1个百分点,对长三角经济增长贡献率由 2015 年的 26.4% 提升至26.8%。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速互联互通,高质量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强劲有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一)科技研发加大投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建设顺利推进,10 大省实验室全面布局。2021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58 亿元,居全国第四,与GDP 之比为2.94%。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58 万人年,比2012 年增加29.7 万人年,年均增长8.5%。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果丰硕。2021 年,重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量上升至全国第三,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年居全国第5 位、省区第3 位。发明专利授权量56796 件,是2012年的5.0 倍,年均增长19.5%,占专利授权量的12.2%,比2012 年提高6.1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 年的52.75%上升至2021年的66%。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首次超40%、为40.8%,比2012 提高17.8 个百分点。

(二)营商环境提升优化,市场主体量质提升

“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2021 年,营商便利度指数83.17;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得分居全国首位。新生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21 年末,在册市场主体868.5 万户,与2012 年相比,净增524.4万户,增长1.52倍。其中,企业313.8 万户,增长2.41 倍;个体工商户549.2 万户,增长1.23 倍。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2021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606家,累计融资16063 亿元。其中,主板434 家,占主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3.8%,位居全国第二。

(三)民营经济亮丽纷呈,稳进提质领跑全国

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率先出台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华三通信、海康威视、聚光科技等成为世界知名的独角兽龙头企业。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②②2022 年9 月7 日,全国工商联根据上规模民营企业2021 年营业收入总额发布了新一届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中,107家浙江企业上榜,连续24 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2.2 万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4.9 万亿元,年均名义增长9.4%,比同期GDP 名义增速高0.6 个百分点;占GDP 的比重逐年稳步提升,从2012 年的63.8%提高至2021 年的67%左右。2021 年,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3.4%的税收、81.6%的货物出口、58.8% 的投资和87.5%的就业人数。

|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山海全面统筹

(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演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持续推进,联袂唱好杭甬“双城记”,五级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化率提升至2021年的72.7%。城市环境水平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2 年的12.5 平方米增至2021 年的12.9 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11 年的87.5%提升至2021 年的97.9%。2021 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分类处理率均达100%,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99.6%。

(二)美丽乡村全面呈现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2021 年,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96%,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1.9 万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1 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0 个、特色精品村315 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512 个。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8097 个。统筹推进路、水、电、网、气、能等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具备条件200 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超85%;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超95%,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超92%,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行政村4G 和光纤全覆盖,重点乡镇5G 全覆盖。

(三)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021 年的1.94,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倍差从2013年的1.76 缩小至1.61。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精准扶贫方式不断创新,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有力地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致富。2021 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1 元,比上年增长14.8%,近几年呈两位数增长,按同口径比2012 年增加10231 元。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最低月工资标准最高档由2012 年的1310 元调升至2021 年的2280 元,推进低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山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山海协作”“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等工程深入实施,山区和海岛地区经济加快发展。2021 年,山区26 县全体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3.2%、78.4%和78.4%,分别比2015 年提高2.8 个、1.9 个和2.7 个百分点,与全省的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一)生态环境愈加优美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良好环境普惠度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2018 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 年,浙江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绿色发展指数仅次于北京、福建居全国第3 位。2021 年末,累计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5 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61.24%,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为85.81,连续10年提升。

(二)污染防治全面决胜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力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城、治乡,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净。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由2012 年的64.3%提升至2021 年的95.2%,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11 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 年均浓度由2013 年的61 微克/立方米降至24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3 年的68.4%升至94.4%。11 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河长制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架构基本形成,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成效明显。2021 年,万元GDP 能耗降至0.38 吨标准煤(2020 年价),比2012 年累计下降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8%,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6.9%和2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 年的11.5%提升至2021 年的19.0%。万元GDP 用水量降至23.7立方米(2020 年价)。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行省级GEP 核算。

|共享发展走在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人口就业规模扩大

2021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540 万人,比2012 年增加85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9‰,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1.0‰。人口素质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 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1 年末,就业人员3897 万人,比2012 年增加490 万人。2013-2021 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10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13 年以来稳定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近5 年均低于5.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

(二)社保体系日益完善

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人口全覆盖,2021 年末,参保人数分别为4423 万人和5655 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2742 万人、1811 万人和1798 万人,2013-2021 年均分别增长2.6%、8.1%、5.2%、5.9%和6.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80 元/月。

(三)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科教兴省、教育强省战略深入贯彻,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全面普及,2021 年末,全省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890 所、3257 所、1768所、631 所和249 所。学前3 年到高中段15 年教育普及率从2012 年的97.9%提高到99%以上。高等教育整体提升,高等学校由105 所增至109 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2 年的49.5%提升至64.8%。师资力量不断加强,2021 年,幼儿园专任教师15.2 万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9%。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36.4 万人,增长2.6%。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3.8 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4.9%和86.4%。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43.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7.9%。

(四)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1582 亿元增至2021 年4950 亿元(预计数),占GDP 的6.7%,年均增长13.5%。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全国第二。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21 年,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2 家,文化馆102 个,文化站1368 个,博物馆425 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开馆。文化保护不断加强,2019 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全省世界遗产增至4 处。四条诗路文化带串珠成链,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启动实施。文艺创作活跃,2021 年全年制作完成影片119 部(次),电影票房收入35.7 亿元。至2021 年末,共有图书出版社15 家,出版期刊236 种,公开发行报纸66种,出版规模和出版物品种居全国前列。

(五)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2021 年,全省共获世界冠军14 个、亚洲冠军6 个、全国冠军133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5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2.2%,比2016 年提高5.1 个百分点,国民体质合格率由90.6%提升至94%以上。共有省级全民健身中心38 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908 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317 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 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4 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 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13 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运动休闲示范区)11 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 个。省级运动休闲基地28 个、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31 个。

(六)健康浙江建设有力推进

全省卫生机构由2012 年的3.03 万家增至2021 年的3.51 万家(含村卫生室),医疗机构床位由21.3 万张增至37.0 万张,卫技人员由32.9 万人增至57.9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由13 万人和12.1 万人增至23.3 万人和25.0 万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2021年的82.2 岁③③2021 年开始,省卫生健康委预期寿命计算方法调整,历史数据同步调整。,相当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婴儿死亡率从2012 年的4.7‰降至2021 年的1.8‰,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6.5‰降至2.9‰。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抓实疫情防控,迭代建立动态清零精密智控“七大机制”。

(七)平安法治建设持续深化

法治和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2021 年,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由2012 年的2.05 人增至4.72人。全省刑事立案、命案数量分别比2016 年下降24.3%和46.3%,每10 万人命案数降至0.38 起。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前两年均值(可比口径)下降23.8%和22.3%,已连续18 年“双下降”,亿元GDP 安全事故降至0.017 起。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升至97.07%,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八)数字社会建设走深走实

数字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推进,助力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改革,赋能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大脑逐步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拓展,数据驱动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建设加快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应用不断深化,政府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85%。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经验广泛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广泛使用,健康码、企业码等成为精准防控的重要利器。

新征程上,浙江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以浙江的稳和进勇挑大梁、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