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经验

2022-03-15朱辰辰张闻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玉液廉泉进针

朱辰辰,张闻东,周 婷

(1.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四科,安徽 合肥 230061)

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可高达22%~65%[1]。该并发症致使患者营养缺失,患者病情则将会迁延不愈。中医针刺在吞咽障碍治疗及恢复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2-3],部分穴位针刺时可采用芒针针刺,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周婷主任是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从于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马骏老师。周婷主任从事针灸临床行业2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周婷主任学习期间,周老师善用芒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周婷主任运用芒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及临床医案1例做如下相关探讨。

1 病因病机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属中医“喑痱”范畴,是中风恢复早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0%以上。吞咽障碍是由中风或者脑卒中后引起桥脑、延髓病变,特点是危害性极大,吞咽困难、言语障碍、饮水呛咳,口服药物须鼻饲,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痰液、口水、食物残渣不能下咽,容易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可危及生命。周主任认为舌、咽部功能损伤为其主要表现,而病位在脑。《圣济总录》言“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入足下,肾气不顺,故足废而为俳”,《素问》脉解云“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指出该病本在于肾虚。《证治要诀》云:“肝受风……所以有斜、瘫缓、不遂、舌强、语涩等证……”上述经典古文均指出了本病的病理实质,本虚标实。经历代医家综合分析,本病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脑窍属其病位,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周主任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有两点,一则正气不足、津液亏虚而无以支持脏腑功能的运动,二则因虚致实、风痰瘀血停滞于经脉而至咽部经络闭塞、食道狭窄而无法咽下食物。周主任认为正气不足、津液亏虚是由于先后天脾肾功能受损,无以运化水谷精微等物质,食管部位的经络不能得到相应的营养支持,导致咽部运动功能的失调;所谓因虚致实,是由于正气本虚,脏腑生理功能低下,而致精、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故产生了痰饮、水湿、气滞、瘀血等实邪停滞于经络。此时虽邪实未充,但正气亦不足、脏腑虚衰,故而致疾病的发生。治则以补虚泻实,以益气健脾补肾,化痰祛瘀通络。

2 针刺操作方法

取廉泉、天突、风府、金津、玉液。①天突(仰靠坐位取穴,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用芒针先直刺0.2寸左右后,将针身放平,针尖向下方,再沿着胸骨柄内侧缘缓慢捻进2~4寸左右,使患者感到咽部有异物感,并小幅度提插捻转9次。②承浆(仰头正坐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颏唇沟正中凹陷处选取该穴):先垂直进针0.3寸左右,再斜刺向外平行进针4~5寸透足阳明胃经颊车穴。③风府(正坐位,头微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后发际上1寸许,枕外粗隆下凹陷中取穴):一般直刺进针,男性2.5~3寸、女性2~2.5寸,采用捻转进针法,向下颌方向缓慢进针,同时避免进针过深而损伤延髓。④廉泉(颈部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体和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金津、玉液(舌面下,舌系带两旁之静脉上取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操作:用芒针直刺廉泉2~3寸,透金津、玉液穴,进针得气后立即出针,此操作禁止留针,以防患者吞咽动作时拉弯针身,刺伤舌骨。金津、玉液亦可毫针点刺出血,不留针。

3 临证验案

吴某,男,67岁,2020年3月5日初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年,伴吞咽困难、言语不清3个月余。2年前于情绪激动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屈伸困难,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治疗查颅脑部CT,诊断为脑梗死。先后予以针灸、推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3个月前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神清,言语謇涩,心慌胸闷,面色晦暗,神疲懒言,大便溏,小便正常,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查右侧上下肢体肌力II级、肌张力偏高,血压167/96mmHg,心率82次/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5级(差)。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治疗采用芒针治疗并根据《针灸治疗学》[4]选穴:天突、承浆、风府、廉泉、金津、玉液,1日1次,每个疗程共1周(6天治疗配合1天吞咽康复训练)。治疗4个疗程(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言语功能有所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评级:2级(良)。继以芒针治疗。治疗8个疗程(2个月)后,吞咽功能已经基本治愈,言语清晰,余症也有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为1级(优)。

吞咽障碍是由体内正气虚弱,气、血、津、液无力行运,相互凝结而阻滞于经络。故因正气体虚、咽部阻塞而无力咽下食物。周主任采用芒针针刺治疗,取天突穴进行芒针针刺[5],天气通于肺,穴处犹如肺气出入灶突也,既为清气之所入,又为浊气之所出,故以为名。《针灸甲乙经》云:“在颈结喉下二寸。”主治咽喉疾患。从解剖学上来看,天突为左右胸锁乳突肌腱之间、胸骨柄切迹上方、左右胸骨甲状肌、气管前间隙,针刺天突可利咽通络,对于迷走神经具有有效刺激,从而调节血管,以协调人体咽部肌肉的运动,重塑与吞咽相关反射弧构造,恢复皮质延髓束功能,增加食管蠕动、内径增宽,食物方可顺利咽下[5-7]。《针灸甲乙经》记载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具有化痰利咽开音,疏通舌部经络之功效。承浆穴出于《针灸甲乙经》。其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选取承浆治疗暴喑不言,据《针灸大成》书记载其位于“唇棱下陷中”,为“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面肿消渴,口齿疳蚀生疮、暴瘖不能言”。周婷主任在临床上累计经验总结得出,若想提高治疗效果可用芒针深刺风府穴。芒针较普通针刺的优点为得气快,可以更好的发挥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缩短吞咽功能恢复的疗程[8]。并且风府是临床上治疗内风的主穴,其针尖所指之处,即为疾病所在之位,快速并且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应《针灸大成》所言“或针风,先向风府”。选取廉泉穴芒针治疗,《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云:“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言:“治舌下肿难言,……舌根急缩,下食难。”《针灸甲乙经》言:“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廉泉主之”,针刺廉泉以助津液濡润、漫布咽部经络,以助食物咽下。金津、玉液为经外奇穴,布有面神经鼓索、三叉神经的第三分支、舌神经舌下神经分支,主治重舌、舌肿,失语等病症。治疗时可采用毫针点刺出血,以清心泻火、活血消肿,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使舌部功能恢复正常;也可采用廉泉透刺该穴。目前阶段来看,临床上有各种治疗吞咽困难的中医方法,如针灸康复训练、中药、综合疗法以及心理疗法等[9]。根据历代针灸医家经验总结得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作用,芒针是其中疗效突出的特殊针刺方法,芒针属于强刺激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毫针、皮肤针等浅刺针法刺激量不足的缺陷[10-12]。

4 结 语

中风后并发症诸多,但吞咽障碍是其中较为严重一种,究其原因是可影响饮食和营养吸收,吸入性肺炎也较为常见,严重时可诱发生命危险,故本病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损害,从而导致病死率的增加。芒针针刺每个穴位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一种,例如天突也可采取芒针弯刺手法进行治疗,临床上也曾取得了有效的反馈[13]。周婷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芒针手法的主要特点是循经透刺,使针达病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且芒针选穴精简、直指病所,进针较深、刺激强烈,故此法得气迅速,起效显著。选用天突、廉泉、承浆等穴位是依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以起到调神导气、通络利咽之功效。而芒针针刺近部穴位可不断刺激并调节神经中枢,通过改善脑部供血,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用芒针针刺不同经脉的穴位,可加强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以促进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更好的治其病因,治其症状。

猜你喜欢

玉液廉泉进针
探议廉泉穴※
甘如意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答谢青萝烹茶
“舌抵上腭”的好处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玉液消渴颗粒中8种成分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