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功夫讲好二十大精神
2022-03-15徐川
徐 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就必须要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可以从学深、悟透和讲好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在学深上下硬功夫
下硬功夫从厚到薄。要原原本本地学、实实在在地学,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新修订的党章作为原本,认真读、反复看,理清逻辑脉络、熟悉观点表述、弄通上下文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是要下功夫的,因为仅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三万多字,七十多页,照着读也要三、四个小时。宣讲者要先把厚的读薄,在充分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把厚重的报告拎出结构、划出重点、理出框架、了解表述的来龙去脉,从而精准把握报告内核、深入挖掘精神内涵、理清逻辑关系。要做到对报告的表述烂熟于心、观点信手拈来。自己懂才能让别人懂、自己信才能让别人信、自己心里扎根才能在别人心里开花结果。
下硬功夫从薄到厚。作为集中了全党智慧结晶的党代会报告,原文中的每一个字都经历了千锤百炼,可以说是增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一字难易、一句难改。因此,保有对原文的敬畏和尊重背后折射的是学习者的初心,吃透、读准、搞清是宣讲者走上讲台的底气。在学习宣传贯彻的时候需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速成大法”要不得、急功近利之路走不得、逐字逐句学的功夫省不得。因此,面对“速成式”解读要心知肚明,这是别人由厚读薄的结果,自己要想融会贯通还必须要认认真真由薄变厚。二十大报告中的概念、表述、提法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实践的结晶,要放在历史的背景中、时代的环境下、中国的国情里予以充分的理解解读。学得少就把不准、学得浅就讲不透、学得粗就讲不精,必须要做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二、在悟透上下深功夫
通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认真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准确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下深功夫思考、总结、梳理、对比,通过深刻领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搞清其逻辑关系、看透其内在联系,做到九个“深刻领会”。
纵向寻找规律。回头看是为了走好前面的路,知道“从何而来”才能清楚“去往何方”。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也要回头看,看前面十九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次中央全会的重大决定和决议、重要的文献、重要讲话精神,研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再来学习报告中的新表述、新论述、新论断,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发现传承、发现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比如回望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党代会报告的题目,就能发现接续奋斗的传承和规律。会发现党代会报告题目有“不变”也有“变”。其中一脉相承“不变”的是旗帜、方向、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变”的是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这样的回顾,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二十大的报告题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张蓝图绘到底”。
横向联系实际。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体系宏大、内容丰富、论述精炼、指向高远。10月30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用9个“深刻领会”总结了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要想“深刻领会”,就需要在学习中要有系统观念和立体思维,实现多维参照、把握思想精髓、形成认知体系。比如在学习理解“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要结合自己、自己所处行业、自身所处省份的亲身体验和发展变化,才能认识到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和十六个方面。比如二十大报告在分论部分新增的三个部分,分别涉及到科教兴国、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安全,要深切感悟到无一不是与我们亲身经历、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做到有血有肉、有根有魂、有声有色、有理有据地去领悟和理解,才是真正吃透弄通、铭记于心、念念不忘。
三、在讲好上下真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宣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深悟透的前提下,还要下真功夫讲好。宣讲是一门艺术,是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完美结合,需要把理论的表述投射到现实中,要在效果上做到“入耳”“入脑”,最终“入心”“入行”。
备课有的放矢。做宣讲也若烹小鲜,教师不仅是厨师,还要是营养搭配师,一顿香味俱全的健康餐是对教师功底的考验,备课很重要,备课要备什么?要备受众、备菜单、备食材、备调料。做饭前要了解吃饭的是谁、有什么需求,要针对不同对象实现话语体系和宣讲模式的“匹配”和“量身定制”,宣讲起来才能活灵活现、深入人心。因此就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议题设置上花心思、在宣讲菜单上下气力。让听众“下单”、让群众“点菜”,实行“菜单式选学”和“针对性宣讲”,实现宣讲的主菜单与听众的需求有效对接。如果授课对象是教学科研工作者,可以把宏观视角与微观教学、全面宣讲与重点解读相结合;如果是深入社区乡镇进行宣讲,可以侧重通俗化表达,语言风格接地气,多说身边人和身边事。如果是面向广大青年进行宣讲,可以用符合二十大精神的“年轻态”流行词汇,通过视频动画、正反案例切入拉近距离。总之,要根据受众做好细化区分、有的放矢、精准宣讲。
讲课触类旁通。要在宣讲的过程中全方位推进、多角度发力,实现讲者走心、听者动容。在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兼顾宣讲解读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从话语转换、叙述方式、传播手段上下功夫,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明白,从当地风俗人情、真实案例入手,从优秀纪录片、宣传片、优秀影视作品、爱国歌曲等切入,让听众在喜闻乐见中感受到宣讲的“用心良苦”“精耕细作”,产生政治认同、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在理论上做到同心同向的同时,行动上也应当同向同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既要有理论层面的学习,也要有实践层面的落实。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也要讲清楚“怎么做”,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不能代替实践,但是先进的理论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之中和理论宣讲之外,也要鼓励引导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把学习活动与自己的行业特色、工作内容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使二十大精神真正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