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对胆汁成石成分的影响

2022-03-15王晓东李东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利胆排石石术

王晓东 朱 兴 李东屿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性反复发作的一个炎症过程,长期胆囊结石可引起该疾病的发生,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食油腻之物后出现腹胀、疼痛等现象。该病常并发胆结石,而胆囊炎可引起胆汁成分改变,导致胆汁浓缩,进而使得胆结石生成[1]。临床多采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该手术是借助胆道镜在腹部对患者进行取石,但术后易引发胆道感染[2]。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溶解胆结石中的胆固醇,进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该药具有较强的肝毒性。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辨证分为肝胆气滞、气滞血瘀、肝胆湿热等,患者多有口干口苦、上腹胀痛等症状,故应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要治疗原则。利胆排石汤包括郁金、枳实等,具有疏肝理气,通淋之功效,对治疗湿热内蕴、积久成石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对胆汁成石成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 年3 月—2019 年8 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44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72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9 例,女性33 例;病程2~10 年,平均(6.64±3.32)年;年龄35~74 岁,平均(66.47±7.51)岁;中医辨证:肝胆气滞9 例,气滞血瘀12 例,肝胆湿热22 例,阴虚气郁15 例,阳虚郁滞14 例。试验组男性37 例,女性35 例;病程2~11 年,平均(6.83±4.15)年;年龄34~75 岁,平均(67.42±7.54)岁;中医辨证:肝胆气滞10 例,气滞血瘀13 例,肝胆湿热21 例,阴虚气郁13 例,阳虚郁滞15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3]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者;非急性胆囊炎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伴随恶性肿瘤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等。本研究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3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于右侧肋缘下切开胆囊底,通过十二指肠大乳头球囊扩张胆管出口,借助纤维胆道镜在腹部将胆汁吸取干净,再利用胆道镜探查结石并取石干净,胆管清洗后放置T 型引流管,缝合切口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片(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7,规格:50 mg)口服治疗,50 mg/次,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胆排石汤治疗,组方为:郁金18 g,枳实、延胡索各11 g,柴胡21 g,黄芩、金钱草各14 g,赤芍、茯苓各9 g,秦艽13 g,鸡内金16 g,法半夏8 g,茵陈17 g;将药材加水500 mL 浸泡30 min,煎煮1 h,去渣取汁至300 mL,日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150 mg/次,日2 次。4 周为1 个疗程,2组均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对比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证候主要分4 项,包括腹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舌质淡红,每项最高均分为6 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5]。(2)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胆汁成石成分水平。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2 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5 cm 进行5 min 离心分离,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洛阳灵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LD460 型)检测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UCB)、钙离子(Ca2+)水平。(3)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同(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对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2 组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舌质淡红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见表1。

表1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1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2)P<0.05。

2.2 胆汁成石成分水平 治疗后2 组血清TBA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清UCB、C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胆汁成石成分水平比较 ()

表2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胆汁成石成分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2)P<0.05。

2.3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hs-CRP 及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2 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1)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2)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常与胆结石共存,胆结石于胆囊内形成,可通过阻塞胆囊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胆囊炎;胆囊炎患者也可引起胆汁成分改变,促进胆结石形成。目前,胆道镜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手段,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熊去氧胆酸可通过增加胆汁酸的分泌而改变胆汁酸成分,增加胆汁,具有利胆的作用,还可抑制肝脏胆固醇和脂肪的合成,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但部分患者服用后可产生胃肠道紊乱、荨麻疹等不良反应[6]。

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属“胆涨病”“胁痛”等范畴,临床症状以右胁胀痛、嗳气、口苦、恶心呕吐、脘腹胀痛为主,伴有急躁易怒、耳鸣目眩、心烦失眠等[7]。其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胆失和降、不通则痛,可辨证分为湿热、热毒、气滞、阴虚等。利胆排石汤中的郁金、赤芍、茵陈具有活血止痛,保肝利胆之功效;枳实可行气消积;延胡索具有活血止痛、理气散瘀之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疏散退热之功效;黄芩、金钱草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茯苓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秦艽具有利尿退黄之功;鸡内金可消食健胃、通淋化石;法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利胆排石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舌质淡红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改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治疗效果。TBA 可在肝脏内与甘氨酸合成结核性胆汁酸,利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胆汁在肝脏内循环;且UCB 可与Ca2+结合进而使胆管内环境紊乱,最终促进胆结石生成,而利胆排石汤中郁金、柴胡可保肝利胆。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B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UCB、C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胆汁成石成分水平,抑制胆结石生成,与刘洪波[8]研究结果一致。TNF-α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炎性细胞因子,其可参与慢性胆囊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升高,可促使机体发生炎症级联反应,进而促进疾病发展;IL-6 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可与血细胞生长因子相互协调,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重病情;hs-CRP 可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可用于评估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疾病炎症程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中的青蒿素可减低血清胆固醇,具有保肝利胆及抗炎作用;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可通过抑制5-羟色氨与花生四烯酸的结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NF-α、hs-CRP 及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毛艳萍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胆结石生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利胆排石石术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教你一套排石操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