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学校园慕课的建设与应用*

2022-03-15于本性刘丽莎张小卿隋月皎王淑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针灸学资源库教学资源

苏 妆 于本性 刘丽莎 张小卿 隋月皎 王淑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医疗学科。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扎实掌握针灸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规范地掌握各项针灸知识与技能是多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懈探索的课题。伴随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建设高质量、大容量的针灸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并依托学校网上教学平台,打造针灸学“校园慕课”“金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1 校园慕课的涵义

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意思,它的前身即早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和(或)视频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开创了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育模式。

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校园慕课”,结合了传统教学与MOOC 的优势,是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深度融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管理教学资源、跟踪学习进度、丰富师生交流、开展教学测评,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学习者的微型慕课。

校园慕课,其课程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配合采用的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具先进性和互动性,对教师的备课讲课、学生的课上课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有助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2 校园慕课设计与建设

2.1 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教学内容的微化;教学多媒体形式的选择;主题式教学视频的设计;课程测评与反馈机制设计等方面。

针灸学课程几乎是中医院校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通常是在已经有了前期中医学相关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中医治疗学等)学习的大三学生中开设。在课程设计之初,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帮助完善针灸学慕课内容的设定、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及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同时,考虑到00 后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信息技术爆炸的社会,通过互联网获取及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们开放、自信、有个性,在课程设计时尽量增强课程的多元性、趣味性,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2.2 课程建设 主要包括微视频课程的录制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见图1。

图1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呈现与管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资源更新、传播与共享的开放式的教学资源系统[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绝不是单纯在网络上将针灸学课程简单地组织起来,其更注重的是课程品质及其模式的建设。为此,在进行针灸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时,应当遵循教育性、标准性、多样性、开放性等建设原则[2-4],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与临床为第一要务,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对教学资源科学地分类整理,严把多媒体素材质量关。

我们建设的针灸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架构包括文档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病案库、试题库和学习者数据库七部分,然后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们进行开放与共享,主要用于针灸学线上教学,以及记录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与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更有利于多层次、立体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实践性、能动性、同步性等鲜明特点[5]。

3 校园慕课应用与评价

3.1 课程应用“校园慕课”遵循“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的原则。在资源组织上以“微课”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翻转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针对针灸学“校园慕课”,我们分别对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交流学习)包括教师以及学生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设计。

课前——具体包括课前的准备,如发放任务、发放通知、推送资源;引导自学、个体学习及课前交流等方面。

课中——利用签到、问答、讨论、交流等手段激活课堂。通过运用翻转课堂、PBL 教学法等,由教师对学习重点、难点分析总结,并与学生深入地分享、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

课后——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工具开展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掌握度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实际教学进度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课程信息。对课程的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开展学习过程性评价及学习总结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面以及作业、测试、讨论、问卷、考试等形式。并将各阶段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课程建设。

在慕课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更青睐于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新形式:

混合式教学即传统课堂(线下)与在线课堂(线上)的有机融合。

线上——教师设计与建设线上资源,提供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开展线上学习,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包括在线自学、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交流等。

线下——面授。首先由教师概要性阐述学习框架体系,布置阶段性学习任务;线上学习后,见面互动,答疑解惑,评价反馈,巩固提升。

在混合式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学、督学、促学、助学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逆转:以前,在教室里上课,课下做练习;现在,在教室里讨论、答疑、做练习,在宿舍、图书馆在线上课。以前,以教为主,一刀切;现在,以学为主,更加个性化、数字化。学生成为了自由的学习者,学习行为也不再受时空限制,正真意义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医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

3.2 课程评价 关于针灸学“校园慕课”的应用,我们就有关“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平台开展最多的活动是“下载教学课件”“拓展学习资源”和“完成课堂小测”;关于针灸学慕课教学,83.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58.6%的学生认为对于提高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从学习效果上看,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论是自身的学习效率或自主学习能力,亦或是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较以往有显著提高。

4 小结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但解决的却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它以课堂为核心,包涵课堂内外、课程始终、师生角色、考核评价等方方面面。2018 年6 月,教育部部长陆国栋第一次提出“金课”的概念。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6]。“金课”,即对高质量课程的统称,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等方面。

“校园慕课”能够有效推动课程的“建”“用”“学”,充分体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这种“少教多学、先学后做、以学定教”的新形式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考核的学生主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水平,以及更好地服务于中医学的传承与传播。

猜你喜欢

针灸学资源库教学资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