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临床观察

2022-03-1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肺型咳喘平喘

王 飞

(徐州市中医院中医特色综合治疗室,江苏 徐州 221000)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结合患儿“纯阳之体”、外感易“化火化热”的内在特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加之外界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外在因素影响下,使得在临床上不仅高发,且发病后进展快,病情控制后也容易反复,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等措施,但是临床疗效有限,病情容易反复,很难保证临床效果。我们在临床上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辨证为痰热闭肺型的肺炎喘嗽,采用“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治疗,以“宣肺化痰,降气平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医院的80 例咳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 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14 岁,平均年龄(6.6±2.4)岁;平均病程(4.4±1.5)d。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1~15 岁,平均年龄(6.7±2.3)岁;平均病程(4.2±1.8)d。2 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急性肺炎喘嗽诊断标准[1];符合中医“痰热闭肺”证候标准[2]。胸片示:支气管肺炎。

1.3 纳入标准 所选患儿均符合急性肺炎喘嗽诊断标准,存在发热、咳嗽、憋喘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滑数。护理:贴穴前仔细询问患儿有无胶布、中药过敏史、既往是否做过类似治疗,排除禁忌。

1.4 排除标准 呼吸系统结构异常、肺结核、百日咳、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等;患儿未完整参与治疗及研究者;患儿在治疗中使用其他影响治疗结果药物者。

1.5 护理方法

1.5.1 对照组 予常规抗感染等西医治疗和护理。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咳一号散”(方药:生麻黄、杏仁、桃仁、瓜蒌仁、炒枳实、鱼腥草;制法:取以上各药,分别粉碎成细粉,过80 目筛,备用;取以上各药细粉,使用前按处方比例调配混匀)穴位贴敷治疗。贴敷方法:取适量“止咳一号散”用蜂蜜和无菌注射用水调成糊状,均匀平摊于5 cm×5 cm 防过敏胶贴中间,制成2 cm×2 cm、厚2 mm 的药饼。选取任脉“天突”穴、足太阳膀胱经两侧的肺俞穴和膈俞穴,共计5 个穴位,每日1 次,每次5 贴,时间3 h,年龄1岁以内的可酌情减为2 h,连续贴4 d 为1 个疗程。协助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安抚其紧张恐惧情绪,充分暴露贴穴部位,注意保暖,观察贴穴处皮肤情况,避开破溃或者发红处。穴贴期间嘱患儿注意安静休息,勿剧烈运动,以防胶贴脱落。主诉有皮肤发热、发痒伴潮红严重者及时揭除,并通知医生,遵医嘱可暂停使用,一般停药后均能自行恢复。时间到的患儿及时为其揭去胶贴,再次观察患儿穴贴处皮肤情况,询问其感觉,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嘱患儿家长为其着宽松棉质衣物,晚间可以沐浴,但避免再次受凉,贴穴期间,忌食甘咸油腻生冷之品,饮食宜清淡,鼓励多饮白开水。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临床疗效:痊愈:症状均消失;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咳嗽症状;无效: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 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以及咳喘消失时间。(3)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儿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中医证候评分:通过中医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对2 组患儿的症状进行评估,依据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 分,舌脉按有无记为1、0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症状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儿咳喘缓解和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咳喘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咳喘缓解和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d)

表2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咳喘缓解和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5。

2.3 2 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包括发热恶风、鼻翼煽动、咳嗽气喘、痰黄而多、烦躁不安、头痛有汗、舌红、苔薄黄、脉浮而数)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分)

表3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 <0.05。

2.4 2 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2 组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家属对治疗满意度比较

2.5 2 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3 例皮肤潮红、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4 例腹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5/40),对照组10.0%(4/4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肺炎喘嗽属于儿科常见病,与遗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息息相关,此外与家居条件、生活水平、喂养情况等亦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发热、剧烈咳嗽、痰多、憋喘等症状,间歇期症状将暂时消失[3]。目前,针对儿童咳喘的临床治疗并无特效药物,西医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但病情容易复发,甚至会出现多种并发症[4]。中医认为小儿咳喘是由小儿生理特点决定的:小儿肺脏娇嫩,易致外感,邪易犯肺,脾胃功能薄弱,易受生冷、积热、乳食所伤,致使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反酿成痰上贮于肺,壅遏气道,位于华盖的肺脏之清气不宣,从而导致咳嗽、气喘,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中药对于小儿咳喘症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其作用明确,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小,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可全面调节机体状态,扶助正气[5,6]。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经验,抓住“痰热闭肺”关键病机[7],予“宣肺化痰,降气平喘”治疗,考虑到由于小儿口服中药困难,我们采用穴位贴敷的剂型,精选生麻黄、杏仁、桃仁、瓜蒌仁、枳实、鱼腥草6 味中药,命名“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方中生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发汗能力强,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药理研究显示麻黄素能抑制致敏物的释放,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此外对多种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发挥抗菌抗炎的功效[8];杏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药理实验表明,杏仁苷具有镇咳作用,机制为杏仁苷能被杏仁酶水解,使呼吸加深,咳嗽减轻,痰易咳[9];桃仁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研究发现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对支气管炎有抗炎的作用[10];瓜蒌仁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瓜蒌仁有抗炎及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11];枳实苦寒,具有破气消痞之功,促进肠道蠕动;鱼腥草能清热解毒,作为天然的抗炎药,其所含的鱼腥草素等成分可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2]。而穴位贴敷是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是直接将中药药饼贴敷于穴位上,直达病所,激发经气,调理脏腑气机。选穴天突穴为阴维、任脉之交会穴,能理气宽胸,使肺气升降正常;肺俞穴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膈俞穴能祛瘀化痰,止咳平喘。全方一散上焦肺中留邪,驱邪不伤正;二化中焦脾中伏痰,以杜生痰之源;三可通过穴位贴敷方法补益肺肾,扶正固本,增强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13]。因此小儿咳喘穴位贴敷具有扶正驱邪之双重功效,有效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发挥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小儿咳喘穴位贴敷配合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而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配合常规西医治疗疗效更佳。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止咳一号散”穴位贴敷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能显著改善患儿急性咳喘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家长满意度,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型咳喘平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影像学征象对手术切除的浸润性黏液腺癌预后影响的M eta 分析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对小鼠肺型氧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慢支中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