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巧设题,课堂提效率

2022-03-15孙瑞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减课堂教学

孙瑞平

【关键词】“双减”,课堂教学,课内作业

“减负”一词很早便出现了。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個“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就有10余道。然而,“减负”口号喊得响,学生课业负担却是越减越重。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重拳出击整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纷纷响应号召,通过多种途径,减轻学生课外、校外学业负担。

目前,在大多数“减负”措施中,严控作业时间、减少作业量是“减负”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减负”,固然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何保证?笔者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若要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一堂课教学效率低下,教之无味,学之无物,没有相应作业跟进,学生将所获有限;若跟进大量作业,学生会身心俱疲。若布置简单的作业,则机械重复,效率低;若布置复杂的作业,又恐难度太大学生不可及。反之,若一堂课充实高效,该教的重点教了,该练的难点练了,该做的训练做了,学生课后只需要完成一些巩固提高的作业即可。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学得透彻,作业做起来容易,对学生来说便不是负担。因此,“减负”应着眼于课堂,从课堂增效开始。

如何为课堂增效?笔者认为,可以将课外作业课内化,将重要的、重点的训练内容设计成练习题,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课外作业课内化”的具体做法。

一、紧扣语文要素,于关键处设题

统编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每个单元明确提出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是一个单元的重点,也是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展开;设计课内习题,同样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学习目标。

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本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紧扣这一语文要素,设计如下课内练习:

1.围绕本文主要人物周恩来,确定课文讲了几件事。

2.学生圈画出本文中三件事情的时间和地点,围绕主要人物说说每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3.将三件事情串联起来,完整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关联词,在帮助学生梳理主要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用关联词说句子。

因为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所以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之所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

为了强化语文要素,巩固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结束以后,对本节课训练的方法加以小结,然后拓展一篇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结构、内容类似的课外选文《国耻恨难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围绕主要人物夏明翰,自主概括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将从课内习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的课内作业,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当堂训练关键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简单有效。

二、紧扣课后习题,于重点处设题

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可以这样说,单元语文要素是指导思想,课后习题就是具体行动。因此,课后习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设计课内作业的出发点。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巧妙设计语用训练作业,让学生当堂解决课后重点问题。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第18课《慈母情深》一文,课后习题的第二题就紧扣语文要素,精选文中两处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本文内容较长,多处场景描写都可以体现语文要素,教师教学时无需面面俱到,只须紧扣这两道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融入课内练习。可作如下设计。

1.精讲第一句,学习方法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资料,感受藏在场景和细节中的“慈母情深”。然后,通过句式变化,让学生感受“反复”的表达效果。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转过身,戴着一个褐色的口罩,用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望着我。

通过比较句式,学生可以感受到“反复”手法带来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体会这种慢镜头式的写法的精妙,为下一句的自主学习作铺垫。

2.略讲第二句,巩固方法

有了第一句的铺垫,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第二句话,通过变换句式,加深对“反复”写法的印象。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也让训练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做到润物无痕。

3.精练拓展题,迁移运用

在学完两句话之后,教师可以跟进一道课内作业题:你能结合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用上“反复”的手法表达吗?

对于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句子,让其改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鼓励其自由创作。

当授课结束时,教师可以紧扣课后“小练笔”,让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令自己鼻子一酸”的场景,用上“反复”手法,写一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这样的课内作业,紧紧抓住课后练习题,既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训练了本课的重点,还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可谓“一石三鸟”,实用高效。

三、紧扣教学难点,于迷茫处设题

学生课后作业写得慢,学业负担重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在作业中遇到了“拦路虎”,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是可以将作业中的难点突破,学生写作业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也是在“减负”。对于难点知识,讲解的最佳场合是课堂,最佳时机是学生听课时感到迷茫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当堂解决,那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教学重难点是展开联想与想象,课后“小练笔”是“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一道题是学生最感到头疼的。第一,学生怕写大段的文字,遇到这样的作业,本能地排斥。第二,想象与联想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而艺术欣赏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天分。因此,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想把这道题答好,并不容易。这样的题,如果让学生回家自己解答,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第9自然段的学习,设计以下练习。

1.首次播放音乐,配上相对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将音乐与具体画面联系起来,建立直观感受。

2.再次播放音乐,只让学生聆听声音,回忆刚才见到的画面,补充新的想象内容。

3.小组内口头交流,指名分享,互相点评。

4.给出相应的句式模板,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写完后当堂分享。

5.布置课后练习:回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可以借助相关图片与视频,也可以自由创作),第二天分享。

由借助画面到听音乐想象,由课内练笔到课外练笔,由补充句式到自由创作,作业设计有梯度、有层次。学生有据可依,降低了作业难度;当堂分享,提高了写作兴趣。这样的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这里,笔者想提醒两点:一是课本中的练笔最好当堂完成,及时反馈;二是教师最好把相关练习提前做一做,将学生在作业中感到比较困难的、排斥的题目放到课堂上,融入相应知识点的教学中,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同时也为课堂增效。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教学难点也要因人而异,如何确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课前预习、课堂反应和教学经验来判断。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除了要学生熟读课文、完成自己可以学习的内容外,一定要增加一项:提前在课文相应处写下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教学前做到对学生的困惑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反应。在讲授某一个环节时,若发现学生普遍答不上来,便说明这是一个难点。另外,以往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研判教学难点。结合以上几点,教师可以在难点处巧妙设计课内作业,将难点变成训练点,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四、紧扣学习实际,于易错处设题

学生作业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在笔者看来,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恰恰是教学中的“宝贝”,既是学生学习的痛点、难点、易错点,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闪光点。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抓住易错处,巧妙设计习题,降低错误率,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武”字,在学生错别字排行榜上绝对“名列前茅”:多一撇的、少一点的、左下角写成“工”的。各种错误,不胜枚举。为了降低这个字的书写错误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字形,并在具体语境中加以巩固。具体操作如下:

1.观看微课,了解“武”字的起源及含义。真正的“武”是维护和平、正义的实力。因此,右下角象征兵器的“撇”被搁置在右上角变成了“横”,寓意“止戈为武”。通过字理识字,加深学生对“武”字正确笔画的记忆。

2.当堂指导书写,逐一检查,确保学生第一次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3.出示词语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巩固刚刚掌握的字形。

威武 武器 武力

国庆阅兵式上展出了很多先进的(),解放军战士()挺拔,英姿勃发。但是,我们并不想用()解决问题,因为和平是所有人的心愿。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的反馈功能及时批复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发现问题,当堂纠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字形,大大降低了识字写字的错误率,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以后遇到了其他新字,也可以举一反三。

不仅是“武”字,所有学生易错的字词、知识点,都须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去训练。当堂写正确、练扎实,其效果远胜学生课后出现错误再反复修正。如果学生的错误已经形成,老师切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及时归纳总结,在下一节课上通过相应的练习进行纠正。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莫让错误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否则纠正起来非常麻烦。

五、紧扣心理特点,于疲惫处设题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前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15~20分钟会有一个低潮期,然后有所回升。到了快下课时,学生虽然情绪高涨,但注意力已不在课堂。课堂上不能是教师的一味讲解、授课的学习,一定要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随堂练习时是非常兴奋的,若是课堂习题有趣,学生就会感兴趣;要是教师当堂给予批改、反馈、表扬,学生的期望值就会更高。因此,在课堂的中间和结尾处,老师尽量不要讲授新知识,可以通过课内练习来调节听课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堂教学进行到15分钟处,应该是学完字词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暂缓一下讲解课文内容的脚步,进行课内听写,及时巩固刚才学过的字词,发现错误立即纠正。进行到35分钟处,教师可以讲解完其中一个板块,這时候也不要急着多讲一些内容,可以在此处设计一个“我是小导游”的说话练习,给学生提供该板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海底世界。这样,看似课堂上抽出十分钟时间去完成作业,实际上这些作业都是必须要训练的。随堂听写,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提高字词书写的正确率,其效果远胜事后订正;随堂说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其作用远胜回家练习。在学生感到疲惫处巧设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若要真正实现“减负”,教师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课堂上,将作业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把该教的、该练的、该纠正的,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为课堂增效,为课堂提质。将课外作业课内化,课后学生就无需再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所累,能够余出时间发展兴趣,自我提升,“减负”便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