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与社区通力合作下的湛江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3-14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丁 宁
湛江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语言上,湛江有以雷州市、遂溪县等为主要区域的闽语雷州话,在文化上,雷州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美誉,并有着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齐名的“岭南四大文化”之一的雷州文化。在音乐方面有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湛江傩舞、雷剧、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安铺八音等。这些都凝聚着湛江人民的智慧,展现着湛江人民的生活风貌、体现着湛江人民的民间习俗,是湛江自身地域的文化体现、自身优势体现,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湛江同时是一座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有着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为湛江本土以及全省输送各方面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具有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这四大职能可以充分地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密相连。在本土传统音乐人才培养方面,这些高校都开设有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专业,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科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为湛江地区以及全省输送合格的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人才;在科研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结合湛江本地文化特色参与到了湛江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工作中,一些研究成果对于湛江本土音乐文化的实践和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服务社会方面,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有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能为本土传统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的人才供给、场地支持提供保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也能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相结合,运用新元素、新科技实现传统音乐创新发展,运用新媒体推广传统音乐。
可见,为了有效地发挥高校在湛江地区传统音乐传承发展方面的职能,教师要将湛江本土音乐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探究本土音乐课程开发与建设,并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区音乐教育有效结合,更加有效地助力整个湛江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1 在课程中融入湛江本土音乐文化内容
1.1 在原有课程内容中融入湛江本土音乐内容
湛江高校需要结合湛江当地音乐人才市场需求,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课程的内容中可以积极探索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适当加入本土音乐元素。
例如,在舞蹈课程中,历来多以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融入人龙舞、湛江傩舞的教学,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教学,或者邀请民间艺人进行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学习了解湛江本土舞蹈中拧身、摇头、蹲颤、踏跳等主要动作,了解其表现形式及动作风格特点。特别是一些学校开设了舞蹈编创课程,可以积极利用湛江当地学生对于自己土生土长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了解,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将自己所熟识的湛江民间舞蹈元素加入到编创当中,激发他们不断探求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
1.2 开发湛江本土传统音乐文化校本课程
除了在原有课程中适当加入湛江本土音乐元素,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外,湛江地区高校可以结合本土音乐文化自主开发一些校本课程。
例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雷歌(又称作雷州歌),与广府民歌、客家民歌、潮汕民歌并称为广东四大方言民歌。其在音乐形态结构以及人文精神上都颇具特色。教师可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开设既包含理论分析又包含表演实践的雷歌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雷州人民的语言特点、生活习俗以及思想内涵,又可以了解雷歌的创作手法、唱腔形式、唱词来源与结构等,还可以通过雷歌的歌唱具体进行实践排练,通过实践亲身感受雷歌的内涵与魅力。
2 在实践中传承和推广湛江本土音乐文化
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起源于民间、盛行于民间、在一次次实践中、在一辈辈口传心授中传承和发展。尽管时隔多年,一些当年流行的作品曲谱及其他资料尚存,但源于缺少直观听觉、视觉感受也被人们所遗忘。湛江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不单是停留在课堂中、停留在理论研究中,更需要通过欣赏去感知、通过积累去创作、通过舞台表演去实践。
2.1 深入民间,广泛开展实地采风活动
湛江东海岛的东山镇是大型民俗活动湛江人龙舞的起源地,湛江吴川是湛江傩舞以及吴川粤剧南派艺术的盛行地,雷州是雷剧、姑娘歌、蜈蚣舞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在这些地区目前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一些传统民间音乐也在当地有所盛行,有一些民间艺术家、民间艺人在默默地发展传承着这些音乐文化。
湛江本地高校可以借助其地理优势,利用周末或社会实践周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地区,参观当地民俗风情艺术馆、走访当地民间艺人,查找收集与音乐相关的曲谱资料,实地参与本土音乐的排练过程或舞台表演,亲身感受当地民俗民风,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
2.2 挖掘素材,大胆创新,开展本土传统音乐创编
近年来随着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与推崇,一些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以及教学,开展了与湛江本土传统音乐相融合的创编工作,如利用雷歌创编改编民族器乐曲、用雷歌改编钢琴作品等,或者利用湛江本土音乐创编音乐剧、舞蹈等。由于高校教师常年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对于编创缺少一定的经验,导致比较成熟、经典的作品还不多,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因此在编创的过程中,还需要高校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作曲家、专业教师、学生、民间艺人等相结合的团队,通过合作的方式创作出高质量的湛江本土音乐作品,使之成为高校以及湛江的代表之作。
2.3 参与表演实践,以多种形式呈现湛江本土音乐作品
在经过了实地考察、编创之外,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最终还需要表演这一环节来呈现,表演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要素养和基本功。在器乐、声乐、舞蹈等技能课程的表演实践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将湛江本土舞蹈、民歌作为特定表演作品。一些高校经过了采风、编创的积淀,大胆创作了一些原创的舞蹈、合唱、表演唱等作品,成为学校的特色实践项目,通过比赛、展演等方式提升院校本身以及本土音乐文化的知名度。
3 高等院校与社区通力合作推进湛江本土音乐文化传承
3.1 在高校助力下,将本土传统音乐教育融入到社区音乐教育中,增强群众对于本土音乐的认知度、喜爱度
高校对于本土传统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使得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发生了改变,更多的音乐生参与到本土传统音乐的工作活动中去,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社区音乐教育工作,他们将其在校所学的本土音乐文化、音乐发展历史、音乐理论、民俗风情等通过社区音乐教育平台,向青少年、向大众进行讲解,他们利用自身所学,帮助社区及教育机构编排一系列本土传统音乐作品,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音乐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会极大推进本土音乐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提升大众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审美情趣,增加大众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
3.2 高等院校可以将农村社区作为突破口重拾湛江本土传统音乐,带动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的发展
尽管湛江的社区音乐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社区音乐教育的开展仍不够广泛,而农村地区恰是更能原汁原味保留那些民俗传统、民间音乐的区域,因此作为高校可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大胆开辟农村这片遗留着传统气息的热土,与地方建立合作项目,积极帮助其开展民俗民间音乐活动,高校可将学生在校所编排的本土音乐曲目搬到乡村地区,也可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定期为村民及居民进行经验传授以及编创排练,既丰富了农村地区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又进一步拓展了实践教学活动,对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湛江高校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为湛江本土音乐传播提供相应保障
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传统音乐教育在大众中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跨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技术支持。比如,湛江舞雄鹰、广东醒狮等尽管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们融合了武术、杂技、舞蹈等技术;传统音乐文化教育需要制作网络课程、学习开发软件、搭建直播平台,等等,这些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湛江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推广,需要撰写相应的一些文献,需要文章撰写、文字编辑等。这些不是一门学科可以实现的,而高校可以做到各专业研究及实践人员的整合,成立相应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机构,为湛江本土音乐的大众化传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