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14孟凤丽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22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数学

孟凤丽(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221000)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启蒙意义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累积,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学完整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为实现该教学目标,众多数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上。

一、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创造教育价值

1.磨砺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信心

在引入创造教育之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其价值,明白其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而创造教育最直观的价值,体现在磨砺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信心上。回顾以往的教学,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可以轻易获取这些知识,于是产生“数学不过是几条定理、几个简单的公式”的错误思想。事实上,数学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坎坷与艰辛,教师有必要应用创造教育,让学生早做准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上一单元,刚学习完“表内乘法”,相信大多数同学都背会了乘法表,也感受到了乘法表的便利之处。那么,在学习完本单元除法的定义和基本算法之后,学生能否不看课本,自己创造出一张除法表呢?

上述案例便是对创造教育思想的一次简单应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制除法表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过程较复杂。这就需要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骄不躁,耐心且细心地完成任务。如此一来,便在无形中达到了磨砺学生意志的目标。

2.培养发散思维,开拓创造空间

立足于学生角度,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价值便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长期的一言堂式教学之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多数学生都习惯了机械式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会发现这一单元涉及“鸡兔同笼”等复杂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会讲解最简单的一到两种解题方法,然后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越发狭窄。

而在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进行场景模拟,有的学生则会尝试列出方程。最后,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从理论核心出发,掌握创造教育要领

1.坚持教育立场,强调学生主体

为正常有序地开展创造教育思想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必须牢牢抓住几个基本要领。首先,要坚持教育的基本立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应建立在信任之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列举出100以内的质数。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以技巧的提点为主,要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除了2以外的偶数都不是质数”以及“个位和十位相加等于3或3的倍数的数都不是质数”。

结合上述案例,创造教育中强调学生主体的要领可以总结为: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探索知识的事情,交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作用是把控好大的方向,保证学生的思维不出现重大偏移。

2.抓住学习规律,留足消化时间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严格遵循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年龄偏小、认识水平有限的孩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完成任务,而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消化并吸收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解题方法时,有些学生的头脑运转较慢,久久无法思考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时,教师不应该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梳理思路,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思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

学习本身是一个平缓且持续的过程,教师在应用创造教育思想时,必须牢牢认识这一点,切记大起大落。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缓冲时间,保证学生的思路不会被突然打断。

三、从教学实情研究,悟创造教育路径

1.引入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从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创新元素的投入。这就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激发。而陶行知先生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料,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应在生活中开展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妨顺着这条思维路径,引入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与克”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话题:相信许多学生都有与父母上街购物的经历,不同物品所用的质量单位也不同,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个案例?

这个话题的设置精妙之处,在于选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收获更多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最终达成创造的根本目的。

2.创造实操机会,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做”才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所谓“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实践元素的投入是创造教育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会告诉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6a2、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则为S=2(ab+bc+ca)。学生虽然清楚公式,也能进行相应计算,但却不明其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教师不妨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公式。如此一来,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一案例也印证了陶行知先生形象的比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实践才是创造的根本保证,才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学习这一思想,能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与时代接轨,与教育的发展接轨,将学生送上未来列车,造就出一个个新时代的数学精英。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数学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