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及价值讨论

2022-03-14阮铃坤福建省福安经济开发区罗江中心小学35500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化知识点生活

阮铃坤(福建省福安经济开发区罗江中心小学 355001)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生活元素的灵感主要来自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率先提出了“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的理念。因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引用这一教学方式,尝试在教学课堂中利用生活元素讲解数学知识点,希望小学生通过对生活元素的理解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氛围和气息。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理解这种意义,因而对生活元素的使用也并不重视,即便是重视,也因为对其教学价值的认知不全而无法切实挖掘出生活元素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被有效激发,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去尝试的。以下分享一些生活元素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利用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生活元素来展开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并且很容易被教室外的事物吸引分心。在小学各个学科中,数学又是逻辑性较强,枯燥性较为明显的学科,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而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元素的兴趣。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兴趣能够从生活元素上延伸到课堂知识点上来。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还能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在开展速度和距离的应用题教学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距离和速度的概念,在做题时也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迷茫感。教师可以将数学课与体育课内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追逐跑、面对面跑的体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距离和速度的概念。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被激活,他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来找到“距离与速度”相关应用题的解答办法。

二、利用生活元素,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1.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固定,课堂大多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较为被动,其学习主体地位也并未在课堂上得到体现。这也导致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他们也很难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去。而将各种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去,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自身熟悉的元素,这能有效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放松自己,更加深入地融进数学学习氛围中去。基于此,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更自如地在课堂上展开情感教学,利用生活化的情感教育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小学数学“百分数”知识点为例,百分数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数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这一概念只从书面上解释,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可以在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生活元素。比如,班级里有50个学生,其中男生占40个,女生占10个,那么就可以说,男生占了班级总人数的80%,而女生只占了班级总人数的20%。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带一些小橘子、葡萄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己去数葡萄的数量以及小橘子的数量。比如,带30个橘子,20颗葡萄,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橘子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多少,葡萄又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多少。学生自行利用现学的知识来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橘子占总数的60%,而葡萄占总数的40%”这一结果。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水果分给学生,作为课堂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被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2.创新情境教学课堂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一定的枯燥性,但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各种生活元素,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具体而言,需要打通数学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创新情境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思考,利用数学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统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搭建情境教学,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假设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让不同的分组去统计,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块橡皮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不同小组负责统计不同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统计教学。在完成数据统计后,小组成员再回到自己位置,将统计数据制作成统计表,提交给教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统计”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还能提高其统计实践能力,加强统计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利用生活元素,对课外作业进行生活化处理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各个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其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主动思考、调动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而生活元素在课外作业上的应用,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打通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时,将各种生活元素引入进去,让学生在接触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点。比如,在学“元、角、分”知识点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货币单位的进制和概念,可以为其布置“买菜”任务,即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需要使用现金独立地在菜市场完成购菜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几项重要数据记录下来,比如,从家长处获取了多少元?买菜花了多少?最后剩余多少?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将其数学减法公式写下来,并标好单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课后作业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们能够更自如地应用数学知识点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其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培养。通过优化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利用教学设备,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其能够更科学而高效地应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模式,确保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能够有效落实。

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都过于重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学设备的引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向学校提交设备引入申请。比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特征时,可以向学校申请采购七巧板,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使用七巧板的各个小零件来加强对图形的认知。

除了向学校申请素材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自备教材任务。比如,在学到数字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可以用以计数的材料,比如,100根小木棍、100片树叶、100颗细小的石子等。学生将收集到的教学材料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再通过这些教学材料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数树叶、木棍、石子等方式,完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这些教学材料都是比较生活化的,学生能够轻易收集到,因此在学习数学加减法中,将其应用到计算里,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强生活与数学知识点的联想,还能提高其计算效率,从而提高教师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整体效率。

五、利用生活元素,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模式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是家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看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考试制单一教学评价模式,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评价模式中,不断完善其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比如,可以将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实际情况、解题效果等作为评价参考内容之一。同时还可以将各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评价参考数据之一。比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买菜任务”,学生的买菜任务完成结果,就可以作为评价数据之一,记录到教学评价总数据中。通过这种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可以有效将生活元素与教学评价模式融合起来,将教学评价覆盖到学生日常学习和作业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六、结语

将各种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要求数学教师在课本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间建立起一个关联的桥梁,并对二者进行融合。比如,可以利用数学原理来解答一些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常识性的例子来论证数学原理的正确性等。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快速养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知识点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