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理论研究

2022-03-14赵艺广西师范大学54100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宪法法治意识

赵艺(广西师范大学 541001)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要反映生活实际,生活教育就是要为未来做准备,培养宪法意识正是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体现。在整个教育历程中,中小学阶段起着塑造人品格与德性的重要作用,利用好中小学生自身优势条件,能有效助力宪法意识培养。

一、中小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构建新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要求。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基础力量,其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基于中小学群体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理应注重该类群体的宪法意识培养,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推进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2.有利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对适龄群体提供的必需性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其应具备的各学科知识,更在于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使学生成为“四有”合格公民。学校思想课程紧扣党和国家政策,把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基础法治教育,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种下法治种子,能够让中小学生了解法律基本指向,了解法律对于国家治理和自身权益保护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现状及缺陷

1.中小学生对宪法认识较模糊

中小学阶段,学生处在身心发展塑造期,受自身认知条件限制,抽象性思维不成熟,对于宪法意识理解相对困难。学生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保护下,难以将宪法诸多条款与自身生活相融合,甚至认为宪法离自己生活很遥远。走访调查中发现,在被问及是否知道我国宪法时,小学生知道的占30%左右,初中生知道的6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询问是否了解宪法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做出答复,小学生知道的仅仅占5%。可见,目前中小学生宪法认识比率在全社会较低,宪法意识须待提升。

2.学校开展宪法教育工作形式化

目前,各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趋于形式化。首先,教师并非专业法律人才,对宪法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宪法、法律等常识问题,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全面性讲解,学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浅显。其次,应试教育一直是传统教育模式,成绩是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评判的主要依据,基于成绩和升学率压力,学校开展宪法意识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

3.国家对宪法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我国宪法普及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宪法意识宣传工作、宣传效果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政府、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深度不达标。社会公众完全是借助简单宣传标语、宣传资料了解宪法。中小学生更是无法理解宣传标语内涵,无法真正理解或掌握宪法内在精神,自然谈不上形成宪法意识了。另一方面,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与城镇中小学法治教育相比,部分农村中小学相对滞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难以展开。现阶段,大部分乡镇学校仍采取书面标语、网络小短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宪法意识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中小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1.因材施教,增强学宪使命感

陶行知曾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批判,认为教师不该被禁锢在一种教学模式下,不能“教死书”。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对中小学生教育作用甚微,因此,开展宪法意识教育要遵循学情。针对小学生,应多采用宪法情感启蒙教育,着重培养小学生情感意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爱国故事,观看相关视频或动画启发他们情感,将爱国情怀根植学生心中。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知识累积,能够形成自己认知。持续加深其法律常识,引导他们对社会事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和判断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心。增强中学生宪法责任意识,必须让学生对宪法有清晰认识,了解何为宪法、宪法的地位及其内涵。在宪法常识教育中,深化尊崇宪法意识,自觉增强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对宪法、法治建设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让宪法意识与宪法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2.创新宪法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宪法意识培养教育的开展,要加大学校对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视力度,创新教学策略,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吸收专业人才,加强师资力量。首先,教师要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宪法意识培养时,通过生动案例对枯涩的宪法条文进行解释,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通过劳动者被拖欠工资、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例子,帮助学生发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如同盾牌保障着我们的生活。其次,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说。例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辩论会形式引导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对与错,感知身边宪法,以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还有调查法、阅读法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学宪意识。

3.在全社会创设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项基本观点,他认为,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真正的教育要突破学校围墙,逃离书本禁锢。中小学生宪法意识培养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各方资源。家长是最好的老师,要发挥好家庭的辅助作用,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宪法宣传活动,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自主学宪。同时,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联教机制。可以邀请高校专业教师到校进行宪法知识讲解,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进行课外专题学习,接受法律文化熏陶。只有社会各种力量广泛参与到中小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中,才能形成相互协调、互助配合的动态关系,共同为构筑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