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22-03-14王国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25542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批判性辩论

王国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255424)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理性思维日渐成熟,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尤其在阅读教学课堂,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同时,整个阅读过程也将变得更加轻松。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思维培养的关键期,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构建一个集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的高效课堂,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辩论活动,培养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分析、洞察、评估之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理论根据的思维意识,这种意识的表现形式多以断言、论证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脑海中首先闪现出来的往往是课文中的人物、风景、场景等具象化要素,而后才会慢慢过渡到课文的核心思想上面,如故事情节、人物矛盾、阐述的道理等。因此,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过程实际上是大脑思维意识由肤浅变为深刻的过程,当这种自控意识逐渐强化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也将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将建立一种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模式,进而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与观点,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通过开展辩论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带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氛围下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这对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当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一个辩论主题。“课文在描述作者的真实感受时运用了这样一段文字: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请同学们通过辩论的方式谈一谈作者的鼻子为什么会发酸?”为了营造一个激烈的辩论场景,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两个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成员将各自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出来。第一小组:当作者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发现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噪声,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深深刺痛了作者的心灵,母亲为了赚钱养家宁愿每天在嘈杂的环境里工作,作者被母爱的伟大深深感动,所以才会鼻子一酸。第二小组:作者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她的脸。作者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见母亲瘦小的身形,此时,作者才深深地意识到,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努力和面对的艰辛,在这一幕真实场景的刺激下,作者才会鼻子一酸,眼泪也快要掉下来。从两个小组的辩论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时,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第一小组从母亲“工作环境”的角度对问题剖析,第二小组则从母亲“身体状况与外在形态”的角度对问题分析,虽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两个小组却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可见,利用小组辩论的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快速养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予以充分肯定,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与讲授的知识点为学生设置一个辩论主题。需要注意的是,辩论主题应当传递出正能量。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即便脑海中能够产生批判性意识,却无法利用一套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给一些简单的提示或者暗示,帮助学生将这种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串联在一起,进而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加丰富的灵感和语言,这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锻炼探究思维

探究性思维是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对问题深度剖析,进而得出一个准确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种思维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从皮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然后从衣服的口袋里抓出一抷米放在桌子上面,这时,他用一只手按住公鸡的头逼它吃米,可是公鸡挣扎着不肯吃。接下来,他将米硬塞到公鸡的嘴里,公鸡仍然不肯吃。但是,当陶行知将公鸡松开,它便自己啄起米来。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平台或者机会,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汲取的知识养分才能越来越多。基于这一理论,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符合课文内容与授课主题的问题,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以《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说明文为例。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比如,第六自然段中出现了“想方设法”这一成语,教师可以围绕这个成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敌人是如何想方设法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如何对付敌人进攻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一种怎样的精神?当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应当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六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细读,然后从中提炼出与该问题相对应的关键语句,并通过讨论的方法,对这些语句深入分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作答。“敌人采用火攻、水攻、毒气攻的方法破坏地道。而冀中人民则用土和沙灭火,用吊板挡毒气,并将地道与枯井暗沟连接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将地道口转移到别的村里。从这些对付敌人的方法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斗志与无穷的智慧。”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始终保持一种活跃状态,注意力也全部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进而通过深度思考探究和寻找正确的结论。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从上面的应用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采取了“三连问”的方式,并且每一个问题之间均存在逐层递进关系,即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第三个问题则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这种设问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将产生积极影响:第一,学生的大脑思维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变得更加活跃,这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也可以将学生快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第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同,对阅读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如果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而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模式恰恰给学生的大脑反射弧提供了一段缓冲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然后进入答题状态。第三,这种“三连问”的提问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结论之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探究第二个问题的结论,当第二个问题的结论得出以后,关注焦点也将顺势转移到第三个问题上面,这种循环往复的思维活动状态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三、编演情境剧本,发展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多以写人、记事为主,每一篇课文往往也在诉说一个或感人、或育人、或醒人的故事,而这也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舞台情境剧。情境剧的内容可以紧扣课文主题,并且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化延伸。这种方法在考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能够使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为例。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都避而远之,认为文言文生涩难懂,不仅生僻字多,而且表述的语意也令学生望而却步,以至于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抗拒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舞台小短剧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选择三到四名学生代表,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卖矛和盾的人,其他学生则扮演围观的群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原文的故事情节进行延伸和拓展。表演完毕,未参加短剧表演的学生应当及时做出客观评价。比如,扮演卖矛和盾的学生说道:“我的盾坚硬无比,世界上任何锋利的矛也无法刺破它,我的矛锋利无比,世界上任何坚硬的盾都能被它刺破。”这时,围观的群众可以依次发问,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着重对群众发问的语言进行扩展,并利用自己新奇的想法充实原文内容。通过学生形象而生动的表演,《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自编、自创的故事情节为整篇文章增添了趣味性,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时不再表现出抗拒与畏惧的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自主编创舞台情境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产生以下影响:第一,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在编创舞台剧时,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并及时梳理出行文主线,进而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第二,在课文内容的启发下,学生的脑海中将产生更多新颖独特的创意,当这些创意被付诸实践后,学生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即便遇到理解难度更大一些的课文,学生也能够轻松面对。第三,当沉浸在自编自演的舞台剧的情境中时,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灵感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涌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成功支配舞台剧,并且能够将课文内容展示得惟妙惟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主动权、课堂支配权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个人阅读潜质,进而为语文成绩的快速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批判性辩论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