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14杨琳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22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文本

杨琳(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 221000)

陶行知先生把“智、仁、勇、真、善、美”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思想精髓“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其中,大爱、奉献、创造、求真四种精神,更为聚焦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层面。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存在更多易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与契机,如何渗透呢?

一、在识字、写字的趣味学习氛围中,启迪学生美好情怀

识字、写字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生字,会写2500个生字。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辨认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精准发音,认真思考其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做事循序渐进的心理品质。

字词抽象,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当他们在识字活动中兴趣盎然,饱含积极情绪色彩学习时,就会学得快、记得牢,从而启迪学生求真、向善、向美的情怀。陶行知认为,要通过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开启智慧的主动探索之旅。所以在识字、写字学习环节,要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启迪学生的美好情怀,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在教授“爱戴”的“戴”字时,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土字头,田字腰,共产党挎大刀”,共产党为解放全国劳动人民挎着大刀浴血奋战应该得到我们的什么呢?孩子异口同声说“爱戴”。再如,在教授“青”字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教学,先猜谜语:“宽嘴巴,呱呱叫,会游泳会跳高,不吃大豆,不吃稻,专吃害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青蛙妈妈有五个宝宝,它们与青蛙妈妈长得很像,依次情境学习“清、请、晴、情、睛”,巩固环节用玩转盘游戏,说这几个字的读音,并扩词。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定会开心学习,积极探究。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与滋养。

在学习“当”字时,有个学生总是只写一点一撇,中间少写一竖,直到连续写到第四次,才写对。这时,同学们鼓起掌来。这个学生说:“老师,这个字的写法我会牢记一辈子。”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发言道:“这个字的写法我们也牢记了”“错误是美丽的,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错即改,记得更牢”“错误是通往真知的桥梁”……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便树立起了勇于接受“不完美”、悦纳自己错误、有错就改就会成长进步的正确“融错观”,同时增强了学生耐挫性和自信心的培养。

二、在诵读积累中,丰盈学生乐观向上的内心力量

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学校学业素养目标提升、家庭期待厚重,导致个别学生存在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个性心理方面问题,如厌学、焦虑、不合群、畏难、易怒、嫉妒等,对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潜心诵读成语、名言、古诗词等优秀诗文,便是治愈以上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些语言材料,就可以把一些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减轻压力。例如,当学生心情烦闷时,朗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会豁然开朗;当学生面对困难时,朗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定会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当学生面对不公时,朗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定会大度宽容。

诗词、歌赋、散文的内容与韵律之美,会让朗读者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与作者及文本和谐对话,产生同频感悟与心灵共鸣。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诵读《江南》《三字经》《朱自清散文集》……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盈积极乐观向上的内心力量,其一生也必将快乐幸福。

三、在阅读与理解文本中,蕴蓄学生优秀心理品质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精选文本,承载着作者的爱好、见解、意志、情愫,学生在阅读学习文本的主题活动中理解内化各种教学及文本信息,产生心灵共鸣。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心理需要与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文本蕴含的心灵滋养因素,努力把握好学生心理素养提升与文本训练的切合点,通过斟词酌句、品文探讨等主题情境活动提升语文素养和优秀心理素养。

1.教材文本

小学语文所选文本内容精彩纷呈,情感丰富。文中迷人的美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共情,从而丰富学生优秀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一课时,可以从玲玲画了一幅美丽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入手,提问学生:“你是玲玲,你的心情如何?”激起学生的伤心共情。继而追问:“你要是玲玲,你该怎么办呢?”学生敞开心扉,各自发表意见。有的说用橡皮擦掉,有的说重新画,有的说找爸爸妈妈帮忙处理,有的说在黑色墨水处画只可爱的小动物。前两个“有的说”,重在引导孩子们有错改正,第三个“有的说”,重在引导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要懂得寻求帮助,最后一个“有的说”,重在引导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中努力想办法寻求出路。文中玲玲在爸爸的开导下,在墨水处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这幅画变得更漂亮了。学生产生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心体验。

2.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通过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读书分享等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整体认识水平,充实学生心理素养。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儿歌集、童话书,体会读书快乐,感受童趣。二年级阅读《小鲤鱼跃龙门》《孤独的小螃蟹》等,充满童趣,激发乐读爱读心理。中年级学生以阅读儿童文学、古今寓言、神话传说为主,如阅读《爱的教育》时,学生便会获得这样的心灵启迪——不要虚荣、嫉妒,做事勇敢、有胆识、坚强、心中有爱,要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讲文明、知感恩的人。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革命传统、科普等作品,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内心体验,教师再加以适时引导,助力内化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力量。

四、在交流与表达中,升华学生美好心灵

1.引导学生口头表达生活发现与感受

口语交际是“大家说,大家听”的对话沟通语文实践活动,“说”与“听”亦是心理疏导的有效形式,要精心设计智趣走心的交流主题,搭建乐于沟通、善于交流的感情表达多维空间。交际活动中,要特别关注后进生与内向的学生,如在二年级《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大声自信地表达自己长大后的不平凡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不断拼搏努力的积极心理。再如,四年级《我们与环境》的口语交际中渗透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人意见分歧时,要耐心正确与人沟通;劝说别人时,要文明诚恳、不急躁。

2.引导学生书面作文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学生用书面作文的创意表达能抒发内心世界,疏导心灵走向,塑造优秀心理品质。首先,作文材料讲评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真、善、美的萌生。比如,写一篇作文《感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体会勤奋、顽强、大爱、诚实等心理品质。学生在主动探索、收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蓄积心理正能量。再如,在教学《跳大绳比赛》写话时,结合我班参加跳大绳比赛经过,每个孩子在比赛前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拼尽全力反复训练,最终获得年级组第一的好成绩,使学生明白勤奋努力拼搏、团结合作,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自信、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的内心品质。其次,作文写作技巧指导是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开头与结尾要写出触动人心灵的精彩语句,行文曲折生动能打动读者。孩子心理发展升华时,才能做到这些,如一个学生曾写过“爱吃鸡翅,却假装不爱吃,骗妈妈吃鸡翅”的故事。类似撰写,学生在反思感恩、孝顺、责任的过程中,心理日趋健康完善。最后,写作本身是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情感宣泄是写作的内在动力。写作时,允许学生抒发不良情绪的心理宣泄,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感受,转换角度挖掘写作正面亮点,进而完成写作。

五、在跨学科语文学习中,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深度

2022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在提高语文学习与运用能力的同时,更是进一步打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壁垒,延伸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跨学科学习理念本身即引领学生用联系、发展、融合的方式学习,学生在参与语文和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各学科之间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了内在优秀心理品质,如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学生撰写一篇有关养护植物或者小动物的写话,首先让学生通过劳动养一株植物或一只小动物,培养学生“关爱”的心理品质,爱劳动、爱生命。其次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养育植物、动物,仔细观察它们生长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观察乐趣。再次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设计观察记录表,并做好完善记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心理素养。最后让学生分享交流此过程,并写下来,写出真情实感,训练学生沟通交流与写话能力,升华学生内心体验,同时整个学习过程渗透了对学生做事要有条理、循序渐进、善于总结反思的心理健康教育。再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一文授课时,可与美术学科两次跨学科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伊始,可以拿一个菠萝放到讲桌上让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实物,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再让同学们展示交流作品,内心产生“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不同”的初体验,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最后环节,像文中一样再拿出一个杨桃让同学们画一画,选取代表展示自己角度画出杨桃的真实样态,进一步促进自信、换位思考、不嘲笑他人、实事求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内化,并外化到行动中。

六、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促进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二者和谐统一,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幸福而美好的心灵。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文本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