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中小学劳动周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2-03-14王华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45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表现性劳动目标

王华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450000)

劳动课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性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落实五育并举的基本保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周的设置丰富且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与做是一体的”,陶行知强调“教、学、做”的关系。其中,“做”是核心。只有“做”,才能更好地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做”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的劳动技能是“做”,所学知识与实践劳动相结合是“做”,在劳动中孕育创造也是“做”。

一、表现性评价和劳动周的意蕴

表现性评价是利用评价规则,尽可能地对学生在真实情况下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进行判断。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建构性或创新性地解决真实、有意义的问题,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指向深度学习。表达性评价不仅评价事实知识,而且强调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它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绩效评估有三个要素:表现性任务、表现性目标和评价规则。表现性目标是学生劳动实践的动力,生动有趣的表现性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及时评价反馈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三要素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劳动周是指以集体劳动为基础,每学年设立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余和课后劳动实践时间。以此丰富劳动教育实施的时间、空间和形式,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巩固学生已有劳动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

二、表现性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范式

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关键体现在将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评价规则嵌入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1.确定劳动周主题

劳动周主题的确立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基础。从身体角度看,劳动周的主题应体现生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校内校外联系服务劳动,落实劳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旨归,形成各类综合环节的劳动活动网络。主题设定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思维水平、动手能力,基于本学期应具备的劳动素养,融合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内容,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生活中,既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又将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融为一体,整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主题需鲜明、特色突出,体现五育融合,浸润传统文化,具有常态化普适性,可有效实施。

2.设定表现性目标

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塑造,劳动态度的形成,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情操的陶冶,最终形成综合劳动素质。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课程表现性目标,是清晰、具体、恰当、可行、可测、可评的高阶认知目标,纵向上适合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学期、学年进阶,横向上兼顾劳动各维度素养水平。

3.制定评价规则

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标准要与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对表现性目标的分析, 将目标转化为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研制包含评价等级、评价维度、等级描述等三个要素的评价量表。基于实践反复优化评价规则,经过再实践、再修订,直至完善。

4.创设劳动情境

劳动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磁性场和问题解决方案的孵化器。好的劳动情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启发性。

(1)情境的生活性

创设实体场域中的真实性、生活化的劳动情境,增加学生在情境中的沉浸感和与环境的互动。生活化的情境具有吸引力,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其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兴趣,在劳动中实现对生活和创造的回归。

(2)情境的开放性

劳动情境要打破单一、固化空间的限制,通过真实场域的劳动实践,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实现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获得深刻的身体体验,确保评价效度,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场域空间,突破场域界限,获得一致性、连续性的劳动技能,形成全面的劳动素养,使家庭劳动、社会劳动成为学校劳动的渗透和延伸,构建整体性劳动教育资源网络。

(3)情境的启发性

新的复杂性情境要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驱动学生将知识点连缀成网,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创造性地建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方案,解决真实问题完成复杂任务。情境需蕴含明确、具体、可操作、有利于达成活动目标的表现性任务。

5.创建表现性任务库

表现性任务是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价值、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复杂性、开放性任务。表现性任务的指导语要清晰明确、简单易懂、表述准确、用语得体。

基于劳动周实践活动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劳动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劳动技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分年级一体化、进阶式设计家庭劳动清单,包含劳动内容、劳动步骤、星级自评、家长评价、劳动感言等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生产劳动以劳动任务单为支架,创设新的劳动情境,设置具体劳动任务,激发学生运用已有劳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巩固所学劳动能力,并通过劳动任务单记录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感言等情况,以此作为学生、家长、教师评价学生劳动学习效果和劳动目标达成情况的依据。服务性劳动以劳动档案袋为支架,整理描述劳动过程、劳动感悟的劳动日志,劳动叙事及评语评价的文字材料。记录劳动作品、劳动成果等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材料,以此为依据展开学生、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综合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实施解决了教学和评价相分离的问题,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实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度发展,但并非取消纸笔评价,是结合劳动教育的特点完善评价体系,而表现性评价无疑是可利用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表现性劳动目标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